前言
自后台restful接口流行开来,请求了两次的情况(options请求)越来越普遍。笔者也在实际的项目中遇到过这种情况,做一下整理总结。
文章书写思路:
为什么发生两次请求
http的请求方式,包括OPTIONS、GET、HEAD、POST、PUT、DELETE、TRACE和CONNECT等八种请求方式。其中,get与post只是我们常用的请求方式。
我们能在图一里看到,第一条的请求方式为options,第二条请求,才是我们预想中的请求。所以为什么发生两条请求的原因就变成了为什么发生options请求。
options请求
options请求的官方定义:OPTIONS方法是用于请求获得由Request-URI标识的资源在请求/响应的通信过程中可以使用的功能选项。通过这个方法,客户端可以在采取具体资源请求之前,决定对该资源采取何种必要措施,或者了解服务器的性能。
用白话说就是:在发生正式的请求之前,先进行一次预检请求。看服务端返回一些信息,浏览器拿到之后,看后台是否允许进行访问。
如何产生options请求:
产生options请求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条:
1:产生了复杂请求。复杂请求对应的就是简单请求。简单请求的定义是:
- 请求方法是GET、HEAD或者POST,并且当请求方法是POST时,Content-Type必须是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multipart/form-data或着text/plain中的一个值。
- 请求中没有自定义HTTP头部。
所谓的自定义头部,在实际的项目里,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在header头部加上一些token或者其他的用户信息,用来做用户信息的校验。
2:发生了跨域。
options请求有什么作用
官方将头部带自定义信息的请求方式称为带预检(preflighted)的跨域请求。在实际调用接口之前,会首先发出一个options请求,检测服务端是否支持真实的请求进行跨域的请求。真实请求在options请求中,通过request-header将 Access-Control-Request-Headers与Access-Control-Request-Method发送给后台,另外浏览器会自行加上一个Origin请求地址。服务端在接收到预检请求后,根据资源权限配置,在response-header头部加入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允许跨域请求的请求头)、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允许跨域请求的请求方式)、access-control-allow-origin(允许跨域请求的域)。另外,服务端还可以通过Access-Control-Max-Age来设置一定时间内无须再进行预检请求,直接用之前的预检请求的协商结果即可。浏览器再根据服务端返回的信息,进行决定是否再进行真实的跨域请求。这个过程对于用户来说,也是透明的。
另外在HTTP响应头,凡是浏览器请求中携带了身份信息,而响应头中没有返回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true的,浏览器都会忽略此次响应。
总结:只要是带自定义header的跨域请求,在发送真实请求前都会先发送OPTIONS请求,浏览器根据OPTIONS请求返回的结果来决定是否继续发送真实的请求进行跨域资源访问。所以复杂请求肯定会两次请求服务端。
options请求如何避免
其实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能得出以下解决方案:
1:使用代理,避开跨域。
2:将复杂跨域请求更改为简单跨域请求。
3:不使用带自定义配置的header头部。
实际案例
笔者现在维护的项目之一是用angularjs作为框架,使用$resoruce进行的通信,请求头默认采用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所以即使拿掉请求头里前台自定义的token,仍然还会在post请求中额外发出options请求,因为不满足简单请求的条件。而get请求没有这这个情况。
笔者将header头里的token拿掉后,get的options请求消除了。
上图中,post发出了options请求。原因在于content-type。
去除post的options请求:
有人想问不想用options请求,却又想验证用户信息该怎么做呢?这个时候考虑通过cookie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