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man页面
2、新建一个项目
直接点击左边栏上面的添加目录图标来新增一个根目录,这样就等于新建了一个项目,我们可以把一个项目或一个模块的用例都存放在这个目录之下,并且在根目录之下我们还可以在建立子目录来进行功能用例的细分,具体见下图。
新增一个用例
创建了项目目录后我们就可以新建用例了,具体是点击右侧区域的+号来新增一个空用例的模板,也可以通过复制一个已有用例来达到新建一个用例的目的,2种方法见下:
3、添加请求信息
新建的用例请求内容为空,我们需要添加相应的请求信息,这部分的操作都在右侧的信息区域,一般流程如下:
选择一个请求方法,如:get或post
填写请求的url,
如果是get则请求参数直接写在url后,用?连接
如果是post则请求添加在body中
点击“send”发送请求
查看请求响应内容
4、post请求参数
post请求的主要的特点是把请求数据放在body中,而非url后
上面的样例是post方式传输普通参数,如果我们需要发送带文件的请求时,就要改下请求格式了,具体如下:
5、添加头信息
有些时候请求时还需要一些特定的头信息,postman同样可以完美的支持,直接点击Headers标签就可以进行请求头的信息设置
6、预处理和结果检查
响应处理就是对响应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比如检查code是不是200,内容是不是等于具体某个值,是否包含特定的值等等。
7、全局变量与环境变量
全局变量我们可以自己在预处理和结果处理2个脚本环境里进行赋值,在具体的测试数据里我们就可以直接使用,具体的使用方法是为:{{address}};比如你在脚本中可以设置全局变量:
而环境变量的设置可使用与全局变量基本一样,只是环境变量我们还有另外一个入口可以进行设置,那就是环境配置管理中,我们可以预先建立若干和与环境相关的一套变量,根据实际的测试需求在执行前选择对应的环境变量模板,这样可以快速切换测试服务器与线上服务器之前的环境差异
8)Postman断言
一个完整的接口测试,包括:请求->获取响应正文->断言,我们已经知道了请求与获取响应正文,下面来介绍如何用postman进行断言
这个”Tests”就是我们需要处理断言的地方,postman很人性化的帮我们把断言所用的函数全给准备好了:
举例说明:首先设置一个断言场景,根据断言场景来举例说明Postman断言如何使用。
1、判断HTTP返回状态码为200
2、判断响应正文中是否包含:“statusCode”:200
3、解析响应正文,并判断statusCode的值是200,message的值是”Success”
1.1)在SNIPPETS中,往下拉,有一项”Status code:Code is 200”,这个就是为场景中的第 1 条准备的,判断HTTP返回状态码是否为200。点击这一项,可以看到在其左边,断言代码自动添加,见下图:
分析如下:
pm.test[“Status code is 200”]中的test是一个内置对象(函数),test[“Status code is 200”]是指为这个断言起个名称叫”Status code is 200”,这个名称可以自行修改。
pm.response.to.have.status(200)中的responseCode是内置对象,responseCode对象中有个属性是code,是指HTTP状态码的code,判断code是否为200.
综合起来,这句代码的意思是:名称为”Status code is 200”的断言中,判断responseCode对象的code属性值(HTTP状态码)是否为200。
1.2)同样在SNIPPETS中,找到一项”Response body:Contains string”,这个就是为场景中的第2条准备的,判断响应正文中的字段。点击后,在其左边,断言代码自动添加,见下图:
其中我们需要修改想要在响应报文中找到的内容:
pm.expect(pm.response.text()).to.include(“string_you_want_to_search”); //对照第2条场景:判断响应正文中是否包含:“statusCode”:200
1.3)我们需要解析JSON串了,所以,在SNIPPETS中找到”Response body:JSON value check”并点击,在其左边,断言代码自动添加,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