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类、B类、C类IP地址区别
IP地址(其实这个是IPV4)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由四个八位字段组成。每个IP地址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网络标识,一部分为主机标识。
A类地址前8位为网络标识。后24位为主机标识
B类地址前16位为网络标识。后16位为主机标识
C类地址前24位为网络标识。后8位为主机标识
a类地址 : A类地址前8位为网络标识,后24位为主机标识。范围从0-127,0是保留的并且表示所有ip地址,而127也是保留的地址,并且是用于测试环回用的。因此a类地址的范围其实是从1-126之间。 如:10.0.0.1,第一段号码为网络号码(这就是网络标识),剩下的三段号码(指的是主机标识)为本地计算机的号码。转换为2进制来说,一个a类ip地址由1字节的网络地址和3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 地址范围从0.0.0.1 到126.0.0.0。可用的a类网络有126个,每个网络能容纳1亿多个主机(2的24次方的主机数目)。 以子网掩码来进行区别:255.0.0.0.
b类地址:范围从128-191,如172.168.1.1,第一和第二段号码为网络号码,剩下的2段号码为本地计算机的号码。转换为2进制来说,一个b类ip地址由2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2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0”,地址范围从128.0.0.0到191.255.255.255。可用的b类网络有16382个,每个网络能容纳6万多个主机 。 以子网掩码来进行区别:255.255.0.0
c类地址:范围从192-223,如192.168.1.1,第一,第二,第三段号码为网络号码,剩下的最后一段号码为本地计算机的号码。转换为2进制来说,一个c类ip地址由3字节的网络地址和1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10”。范围从192.0.0.0到223.255.255.255。c类网络可达209万余个,每个网络能容纳254个主机。 以子网掩码来进行区别: 255.255.255.0
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定义(subnet mask)又叫网络掩码,地址掩码,子网掩码就是将主机地址的几位用来做网络地址来将网络划分成若干个子网,它是一种用来指明一个IP地址的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所在的子网,以及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的位掩码。子网掩码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结合IP地址一起使用。
子网掩码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将某个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计算方式
由于子网掩码的位数决定于可能的子网数目和每个子网的主机数目。在定义子网掩码前,必须弄清楚本来使用的子网数和主机数目
方法一:利用子网数来计算:
1.首先,将子网数目从十进制数转化为二进制数;
2.接着,统计得到的二进制数的位数,设为N;
3.最后,先求出此IP地址对应的地址类别的子网掩码。再将求出的子网掩码的主机地址部分(也就是“主机号”)的前N位全部置1,这样即可得出该IP地址划分子网的子网掩码。
例如:需将B类IP地址167.194.0.0划分成28个子网:
1)(28)10=(11100)2;
2)此二进制的位数是5,则N=5;
3)此IP地址为B类地址,而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是255.255.0.0,且B类地址的主机地址是后2位(即0-255.1-254)。于是将子网掩码255.255.0.0中的主机地址前5位全部置1,就可得到255.255.248.0,而这组数值就是划分成28个子网的B类IP地址 167.194.0.0的子网掩码
网关定义
要实现这两个网络之间的通信,则必须通过网关。如果网络A中的主机发现数据包的目的主机不在本地网络中,就把数据包转发给它自己的网关,再由网关转发给网络B的网关,网络B的网关再转发给网络B的某个主机
网关 DNS服务器 DHCP 定义 https://blog.csdn.net/zhaisharap/article/details/102719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