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很多古代大家的故事,就发现贾谊、苏轼、李白等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被帝王将相所识并所用,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笔者细观周围好多朋友和同事,在一起聚会时,常常也发出类似的慨叹,刨去当前企业内在和外部环境不良等因素外,也都在埋怨遇人不明,没让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展示和应用等。
笔者一直倡导要会唱《国际歌》,它蕴含了无产者的诸多智慧,尤其歌里的几句话“从来就没有什麽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即自己的幸福生活,从来要靠自己。同样,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或雄才大略,要靠自己。古人抱怨还有情可原,因为帝王将相才几家,机会太稀缺;而今是个开放充满各种机会的社会,需要做的是睁大眼睛,去发现和努力,因此,不需要将心和眼转向外,求助于被人认同和发现;而是求助于内,做好自己的人生和职业规划,做自己的伯乐。
做自己的伯乐,包括三层意思:
a. 足够的自信:相信自己的学识和能力,相信自己是千里马,而且也相信自己能做自己的伯乐,对自己有清晰和客观的认识。即核心的意思还是“认识你自己”,这是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的特尔菲神殿的石碑上刻的一句话,足见“认识自己”的极端重要性,而且认识自己也是有层次的。
b. 为自己选择机会:根据对自己的认识,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机会。适合这个词包罗万象,此处指与自己的性格和秉性、知识结构、工作能力、行业经验以及未来的成长能够匹配,这样的机会就是适合的机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也是为何很多人为自己都选了后来看来是“不适合”的机会。
c. 为自己创造机会:基于自己现有的条件,结合对自己的认识,认真努力,勇于表现,做出成绩,为自己进一步发展创造机会。这条看似较难,但更容易与现实接轨。一条真正具备抉择的机会,在人的一生,并不是太多,大量的是,你如何做好现在,使现在成为将来的铺路石。
现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所见,结合工作4、5年左右的技术人员(因为笔者周围这样的人最多,呵呵)的角度,简要展开一下这三个层次,希望对类似情况的人也有帮助。
工作5年左右的技术人员,应该说技术有一定程度的积累,但年纪已至27岁以上了。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敏感度等,已到一个很好的结合点,但这时往往会变糊涂,有些迷茫,是技术精进?还是走向管理,还是销售/销售支持等,即应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首先是足够的自信。
在笔者看,这个问题看似复杂,其实也简单。技术工作做了5年,也被管理了几年,或者当了Team leader,也有了管理别人一点经验,应该有了很好的技术基础。关键是兴趣,自己兴趣在技术,就别管别人/同学怎么看,就继续钻研,成为技术牛人;自己兴趣在管理,那就抓紧补充管理知识,多进行实践;如对人交往和交流感兴趣,而又不想远离远离技术,那可能技术支持岗位可能更合适。其次,结合自己的秉性和性格,如交流沟通;工作主动性;责任心等等。这样,确定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对自己认识清楚,自信就成有源的活水,催生出新的发展规划和方向出来,并一步步地落实。
其次是为自己创造机会。
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许多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容易钻牛角尖,自己身处的环境已不适合自己发展,却因为感情原因(熟悉了,恋旧等),或是外面的机会不好找,而不愿意面对外部的竞争,在原来的环境中将就,将就的表现包括:
a. 自己的技术/管理已至瓶颈,公司不可能提供新的机会给自己;
b. 自己已将工作“玩熟”,缺乏足够的挑战性和创新性,明天的工作已是今天的重复;
c. 工作热情消耗殆尽,每天仅是尽一份责任,领一份薪水,准点上班准点下班;看工作悲观,提不起精神;
d. 自己将工作形容得十分不堪,却无勇气抛弃它,有点离不开现在的环境了;
e. 加薪升职好像已变成自己的奢望等等。
如果自己处于将就的状态,还不如“挪活”,为自己选择一个合适的新机会,新机会要符合上面说的几点:知识结构、工作能力、行业经验与自己匹配,新岗位能促进自己,并能使自己能够按照期望的方向成长;而且更要关注新东家的行业机会和自己在该环境中未来的成长空间。
最后是创造机会。
每个人都知道,“机会从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控制了这个“有准备的”条件,也就控制了机会,达到为自己创造机会的效果。
如开展一项技术工作(其它工作也类似)。首先,技术人员需要让掌握此工作机会的人,信任自己的能力,使放权和授权工作一步步地进行,确保为自己做好这项技术工作打下很好的外部基础。其次,每个人都希望一步到位,工作有好的配套管理架构,每个子工作都约定清楚,资源能与需求配套,但这是只是理想,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负责任的工作,来一步步地实现,同时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逐渐形成“信任--放权--高效完成--再信任”的良性循环,就不断为自己创造新的机会。
另外,做自己的伯乐,更重要的是调整了心态,形成自己内省和反思的习惯,将关注外在,如环境提供的条件、别人的认可等;而转为求助内心,如充分表现,自己创造条件,赢得自己需要的机会 ,因为每个人真正能把握的只有自己。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能力的人很多,而且各有所长,需要的只是:分析清楚自己,多动点心思在自己身上,发展自己的长处,寻找自己“隐形的翅膀”,相信就会有新的机会向自己奔来。
转载联系方式:
Email: luckcy_sky@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