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基本概念:文化与交际
第一章 文化的定义与特征
一、文化的定义
1. 文化的定义为何重要
首先,在跨文化交际学中文化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研究时,不可避免进行文化对比。
其次,在研究任何学科前,术语的界定是前提。关系到学科本身的科学性和经确定。
第三,对于文化定义的讨论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文化的性质和特点。
2. 对于文化定义的一般性讨论
《现代汉语词典》: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综合,(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物质文化,是经过人的主观意志加工改造过的;第二层主要包括政治及经济制度、法律、文艺作品、人际关系、习惯行为等;第三个层次是心理层次,或称观念文化,包括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宗教感情、民族心理等)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2)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3)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80年代关于文化的讨论大体有两种趋向。一种是广义的界定方法,认为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独特创造,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成果——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一种是狭义的界定方法,把文化当做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成果。对于文化的界定大致上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1)人学角度,强调文化的本质关系到人的本质,本质上是与自然相对的人造物,文化的本质是创造。2)社会功能的角度,强调文化是生产力,是信息和知识,是一种文化心态和符号系统。3)传播学角度,强调传播是文化的本质,没有传播就没有文化。
3. 我们所使用的文化的定义
“历史上创造的所有的生活形式,包括显型的和隐型的,包括合理的,不合理的以及谈不上是合理或不合理的一切,它们再某一个时期作为人们行为的潜在指南而存在。”
Kluckhohn 1)文化时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
2)文化既包括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和器具;
3)文化时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
4)文化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后天所学会的;
5)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念区分不同的文化。
4.文化定义是个复杂的问题,因为文化本身涵盖面广,其次学者们有着不同的学科背景。
二、文化的特征
1.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文化是社会遗产,而不是生理的遗传。正是人类有了语言,人类知识才得以积累,文化财得以传承。
2.文化不是先天所有的,而是通过后天习得的。
3.文化中的大部分是不自觉的。研究文化的困难之一在于文化的大部分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中。文化中有的是显型的,有的是隐型的。
4.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文化支配着人的行动。
5.文化时动态的,文化的形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同时又是不断变化的。
三、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
贯穿研究课题的主线就是文化,文化时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由于文化本身的复杂性,研究跨文化交际就必定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文化既包容历史又反映现实;既包括实物,更包含制度与观念;既有客观存在的稳定性,又有它的能动性;既有涵盖一个群体的特点,又包含地区差异与个体差异。
对跨文化交际影响较大的文化因素:
一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民族的传统,宗教思想,价值观念,社会组织形式,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社会发展阶段。
第四章 交际
一、交际与传播 表示的是同一个概念,不同学科背景的人采用不同术语。
有语言学背景的学者大多使用“交际”,而从事传播学教学和研究的学者都采用“传播”。
二、传播的定义
传播与人类的历史同样长。自从有了人类,就产生了传播。传播是对于人的社会性的确定。
张国良的定义:所谓传播,即人类传授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传播就是信息的传送和接受,一方发出信息,另一方接受信息,这一过程就是传播。
三、传播的种类
四、传播的模式
早期影响最大的,Harold Lasswell 5W模式
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 特点:优—简明扼要 缺—忽略社会环境、反馈
1949 Claude Shannon Warren Weaver 线性模式 增加“噪音”(干扰因素)、分解媒介
50年代 循环式的模式 加入“反馈”
五、传播模式与跨文化交际
编码、译码是两个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即使相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都可能出问题)
Lyle模式 把传播放在社会环境中考察
总:我们观察人们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不能孤立地看,而是要考虑到传者和受者的周围的群体以及整个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