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Architecture
Interiors
Fashion
Art
Transport
THE STUFF THAT
REFINES YOU
破界造物
New Language
?
“Neobject,言如其字,从语义上,前缀 neo- 表示新的,object 则是物体,是客观存在,很中性,作动词意为‘反对’。设计创造也时常伴有一些推陈出新的意思,算是不谋而合了”,设计师陈旻这样介绍起自己正在为本年“设计上海 DesignShanghai“策划的这场被命名为“Neobject(新开物)“的展览。“读书时我一直念产品设计专业,按理说产品(product)是我很常接触的目标,但我却对 object 情有独钟。Product 会带有功能或其他的明确目的性,需要在一个有条件约束的条框里折衷妥协,难免功利一些。而 object 却常常是创造者们最纯粹最忠于自我的表达,很少杂质”。在他看来,手作的温度能够带回给人类很多文明的线索,然而一味只顾挑战工艺难度,也并非是创造的初衷。
上 设计师陈旻于自己位于杭州的工作室内,其策划的展览“新开物”,融合并反思了艺术、工艺和设计之关系。摄影:沈逸轩、许丹
“杭州凳”是陈旻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作品,他曾凭此入围2018年 Loewe 国际工艺奖,此后又出任了2019年该奖项的评委。这件由竹材制成的作品对设计师本人来说就像是一则“声明”(statement),为这位生长于杭州的设计师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东方语言。在他的工作室内,可以看到不少这位设计师的代表作,杭州凳、Steamer 系列、“化身”灯(Embodiment)、Y 长凳等等,从武夷山手工定制而来的蒸笼,到福建传统建筑中的木质古典框窗,灵感依旧是源自东方的日常物件。
上 在陈旻的工作室内,可以看到不少这位设计师代表作,杭州凳、Steamer 系列、窗框灯、Y 长凳等等。摄影:沈逸轩、许丹
下 陈旻为展览“新开物”创作的新作品。摄影:沈逸轩、许丹
<< 向左滑动查看下一张
被问及什么是设计中的“中国语言”,陈旻则认为设计中的汉语恐怕不是自己现在能定义或解释的,“这应该由广大中国设计师以及在中国做设计的外国设计师通过自身对当时当地的理解,做出的一种设计诠释,它一定是一个综合的概念”。而语言与标签大不相同,“极少有设计师艺术家会安于标签,标签和风格一样,是一个封闭的死循环,排斥有创造性的发展,更禁止突破。而语言是开放的系统,兼容并包,与时俱进,是不断在进化的体系”。设计,是关于人和交流的学科,“语言”则是交流的最主要工具。
陈旻新作设计手稿。©️ 陈旻
上/下 陈旻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其自己设计的“新开物”新作模型。摄影:沈逸轩、许丹;“新开物”展览展陈设计图。©️ 陈旻
充满东方文人气息的“杭州凳”实则诞生于2008年夏天的意大利,因为当时受工作条件局限,只能通过手边的普通 A4 纸来构建草模。“我一直秉持着用手思考的方式,从未习惯用 CAD 软件来创作。纸张叠加而形成的弹性给了我设计结构的契机,我迅速记录下脑子里的几个第一直觉,而杭州凳就是当时的第一个结构想法,也做成了第一个草模。然而从纸到竹片经历了五年的等待、调研和实验”。此次参展“Neobject”的作品将现代的造型语言运用到传统漆器,依旧是由纸模开始,“经 CAD 软件精确控制,3D 打印技术生成的尼龙底胚,以“素髹”之法上漆,凸显了漆器工艺的流畅与感性”。而其边缘由瓦粉制作的随机粗糙肌理,是工业制造无法替代的。
上 “杭州凳”由多层竹皮制成,小巧而简约。它很好的利用了竹皮材料的弹性特点,既为使用 者提供了恰当的舒适感,也表达了杭州城轻松而自由的气息。©️ 陈旻
“好的设计是功能、材料、结构、工艺等彼此唯一的选择,这是一个严格的尝试和筛选过程,也包含一些时空的巧合,但回头细品又发现一切都像是注定的”,此后的创造,“很多都是不断加深同一理解后的升级”。
参展“Neobject(新开物)“的艺术家由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设计师组成,“每个受邀的艺术家、设计师、工艺家其实都有各自不同的经历、认知、创作手段、美学观念等等。”
设计师陈旻为本年“设计上海 DsignShanghai“策划的“Neobject(新开物)“展览的部分参展作品。
“既然 neobject 是艺术、工艺与设计的新综合体,它必然是可以殊途同归的,这也是我的初衷”。陶艺家安田猛(Takeshi Yasuda)亦曾入围2018年的 Loewe 国际工艺奖,此次参展的作品青白釉切割纹金碗源自设计师对泥土的感受,源自优雅又难以控制的瓷土与粗旷而尖锐的“切割纹”的碰撞,宋代青白瓷上灵动的划花技术和液态金的边界感,为作品增强了三维的造型与力量感。董全斌的作品“外形取自莲藕自然饱满的姿态。紫砂材质,胎土细腻油润,将生动从复杂中抽离出来”,试图重新审视自然;设计师杨丹凤(Danful Yang)的九曲托盘“使用视错觉的图案,具有变幻的颜色,以掐丝珐琅的工艺制作,看起来舒适且给人愉悦感”。
上 从上顺时针方向:设计师安田猛参展“新开物”的作品;辛瑶遥参展的银釉系列;董全斌参展作品。
荷兰设计师 Aldo Bakker 的作品旨在唤起与公众在多种感官上的互动,唤起由纹理、深度、镜像和重量引起的触觉体验。Bakker 将在“Neobject”展出的作品在陈旻看来是“充满人性“的,“这套作品中,他尝试用‘一体’去设计一整套日常用品。牛奶罐、醋油瓶、沾油碟、盐瓶、凉水壶,这些通常由两到三个部分组成的物件被他一一以‘one piece’的概念诠释,谁能料到精彩绝伦的外形后面隐藏着实用主义的出发点。也因为‘一体’,使这些物体总让人情不自禁的有生命的联想”。
关于二人特殊的私交,陈旻说道,“Aldo 是我的恩师,他是我进入埃因霍温设计学院后接触的第一位老师,是我人生中唯二 fail 的期末考的缔造者,也是改变我设计观人生观的人。和他的故事一箩筐。他讲过一句我记一辈子的话:Min, do you think you really understand who you are? 十几年了我依然在思考这问题,这其实是欧洲教育的本质,弗洛伊德的精髓”。
上 荷兰设计师 Aldo Bakker 的作品旨在唤起与公众在多种感官上的互动,其参展的这套作品中,试图尝试用‘一体’去设计一整套日常用品。上图摄影:沈逸轩、许丹;下图 ©️Aldo Bakker
关注陈旻创作的人,不难在其间看出两支不同又相互交织的脉络,一支是具有鲜明东方审美的家具作品,另一支则非常注重功能,特别是一系列办公椅设计。“产品设计一直是我求学时期的专业,事实上一直到现在我也从未离开过产品设计,所以功能和生产一直是构成我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即便我参加一些工艺和艺术性质的工作,我也不由自主的会从功能和生产方面来思考,这已经是深入骨髓的反射了吧,改变不了的”。在最近因新冠疫情所发起的 Creative Cures 公益活动中,陈旻设计了一款口罩手帕,照设计师自己的话来说,越是大型突发性社会事件发生时,越是需要一些优秀的“设计回应”,这也是设计的社会责任所在。
在应对新冠发起的“Create Cures”(创造治愈)的公益活动中,陈旻设计的手帕改良设计——口罩手帕,是其中6个“公共卫生”议题的概念方案之一。©️ Create Cures ©️ 陈旻设计事务所
在17世纪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百科全书式著作《天工开物》中,“开物”指的是利用人工对自然所进行的创造生产,而“新开物”在他看来,代表的是艺术、工艺和设计之融合,“这是一种对创造的逻辑反思。人工发展到如今这样发达的科技水平不该成为创新同质化的理由,更不该成为自然的沉重负担,如何思考当下和今后造物方法和趋势,不正可谓之‘新开物’吗?”
新开物Neobject
参展作品及概念
设计师 Aldo Bakker
“新开物”参展作品
这套作品 Aldo Bakker 尝试用“一体” 去设计一整套日常用品。牛奶罐、醋油瓶、蘸油碟、盐瓶、凉水壶, 这些通常由两到三个部分组成的物件被他以“one piece”的概念诠释, 其后面隐藏着实用主义的出发点。
设计师陈旻
“新开物”参展作品
作品是将现代的造型语言运用到传统漆器上的一次尝试,造型的原则是在圆内立下四足,通过改变四个扇形的比例来控制器皿的高度,既而改变器皿的功能。由此形成的系列堆叠在一起时,其剪影将重现最初的圆。
设计师 Yashima Ide
“新开物”参展概念稿
本次设计的作品所用材料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室建筑材料,是唯一可以被认可的“待庵”旧用建筑材料。
设计师 Juju Wang
“新开物”参展概念稿
由两片 3,5X10米、用拥有800多年历史的傣纸制成的墙面,包裹形成一个相对私密的展示空间。
设计师 安田猛 Takeshi Yasuda
"新开物"参展作品
这是一套青白釉切割纹作品,瓷土以其优雅和难以掌控而闻名,而“切割纹”以其尖锐和粗旷的装饰而闻名。安田猛使用泥土创造出新的形态并试图通过探索旧材料和技术来找到自己的声音。
设计师辛瑶遥
“新开物”参展作品
欧几里得大花瓶,应用景德镇师傅最擅长的工艺,用修坯工艺修出一道道阶梯。探索最适合国际克莱因蓝的形式。所有工序用聪明的手成就而不强调手工感。寻求几何的完美的同时保留人工的不完美。
设计师杨丹凤 Danful Yang
“新开物”参展作品
九曲托盘的设计使用视错觉的图案,通过变幻的颜色,以掐丝珐琅的工艺制作,看起来舒适且给人愉悦感。
设计师董全斌
“新开物”参展作品
这一系列作品外形取自莲藕自然饱满的姿态。紫砂材质,胎土细腻油润,作品将生动从复杂中抽离出来,试图重新审视自然。
*“Neobject 新开物”展
将于11月26日至29日在
”设计上海”开展
designshanghai.com
Photographer: 沈逸轩、许丹
Writer: Fei Ming
Editor: Jiaruo Weng
字体设计
Font Matters
女性群像
Portrait of Ladies
FOLLOWING US
抖音/知乎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