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FS----------------------
(1)分布式原理
分布式文件系统( Distributed File System)是指文件系统管理的物理存储资源不一定直接连接在本地节点上,而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与节点相连。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些分散的(分布在局域网内各个计算机上)共享文件夹,集合到一个文件夹内(虚拟共享文件夹)。对于用户来说,要访问这些共享文件夹时,只要打开这个虚拟共享文件夹,就可以看到所有链接到虚拟共享文件夹内的共享文件夹,用户感觉不到这些共享文件
是分散于各个计算机上的。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好处是集中访问、简化操作、数据容灾,以及提高文件的存取性能。
(2)MFS原理
MFS是一个具有容错性的网络分布式文件系统,它把数据分散存放在多个物理服
务器上,而呈现给用户的则是一个统一的资源。1)MFS文件系统的组成。
- 元数据服务器( Master):一台管理整个文件系统的独立主机,在整个体系中负责管理文件系统,维护元数据。(文件的大小、属性、位置信息,包括所有非常规文件的所有信息,例如目录、套接字、管道以及设备文件)
- 元数据日志服务器( MetaLogger):备份 Master服务器的变化日志文件,文件类型为 changelog ml。*mfs当 Master服务器数据丢失或者损坏时,可以从日志服务器中取得文件,进行恢复。
- 数据存储服务器( Chunk server):真正存储数据的服务器。存储文件时,会把文件分块保存,并在数据服务器之间进行复制。数据服务器越多,能使用的“容量”就越大,可靠性就越高,性能也就越好。
- 客户端( Client):可以像挂载NFS一样挂载MFS文件系统,其操作是相同的。
MFS文件系统的组成架构如图所示。2)MFS读取数据的处理过程
- 客户端向元数据服务器发出读请求。
- 元数据服务器把所需数据存放的位置( Chunk Server的P地址和 Chunk编号)告知客户端。
- 客户端向已知的 Chunk server请求发送数据。
- Chunk Server向客户端发送数据。
3)MFS写入数据的处理过程
- 客户端向元数据服务器发送写入请求
- 元数据服务器与 Chunk Server进行交互(只有当所需的分块 Chunks存在的时候才进行这个交互),但元数据服务器只在某些服务器创建新的分块Chunks,创建成功后由 Chunk servers告知元数据服务器操作成功。
- 元数据服务器告知客户端,可以在哪个 Chunk Server的哪些 Chunks写入数据。
- 客户端向指定的 Chunk server写入数据。
- 该 Chunk Server与其他 Chunk Server进行数据同步,同步成功后 ChunkServer告知客户端数据写入成功
- 客户端告知元数据服务器本次写入完毕
---------------------案例实验----------------------
概述
公司之前的图片服务器采用的是NFS,随着业务量增加,多台服务器通过NFS方式共享一个服务器的存储空间,使得NFsS服务器不堪重负,经常出现超时问题。而且NFS存在着单点故障问题,尽管可以rsync同步数据到另外一台服务器上做NFS服务的备份,但这对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并无帮助。基于目前的需求,我们需要对NFS服务器进行优化或采取别的解决方案,然而优化并不能应对日益增多的客户端的性能要求,因此选择的解决方案是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访问不再是一对多的关系,而是多对多的关系,这样可以使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在当前多种常用的分布式文件系统中,我们采用了MFS( MooseFS)。[需要注意:MFS的MasterServer管理节点只有一个,也有可能会出现单点故障,后续我会写出解决方案FastDFS】
MFS虽然有单点故障的可能性缺点,但也有很多比较好的特点比如:
1、高可靠(数据的多个拷贝被存储在不同的计算机上)
2、通过附加新的计算机或者硬盘可以实现容量的动态扩展
3、删除的文件可以根据一个可配置的时间周期进行保留(一个文件系统级别的回收站)
4、不受访问和写入影响的文件连贯快照
MFS正式推出是在2008年5月,它是一个具有容错功能的、高可用、可扩展的海量级分布式文件系统。MFS把数据分散在多台服务器上,但用户看到的只是一个源。MFS也像其他类UNX文件系统一样,包含了层级结构和文件属性,可以创建特殊的文件(块设备、字符设备、管道、套接字)、符号链接和硬链接。
实验环境:
主机 | 操作系统 | IP地址 | 软件安装 |
---|---|---|---|
Master Server | CentOS 7 | 192.168.233.128 | mfs-1.6.27-5.tar.gz |
MetaLogger Server | CentOS 7 | 192.168.233.6 | mfs-1.6.27-5.tar.gz |
Chunk Server 1 | CentOS 7 | 192.168.233.4 | mfs-1.6.27-5.tar.gz |
Chunk Server 2 | CentOS 7 | 192.168.233.10 | mfs-1.6.27-5.tar.gz |
Client | CentOS 7 | 192.168.233.11 | mfs-1.6.27-5.tar.gz fuse-2.9.2.tar.gz |
软件包 | 百度网盘 |
---|---|
mfs-1.6.27-5.tar.gz |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l0ZEisWmlGT2aNqR2nGaw 密码:e98v |
fuse-2.9.2.tar.gz |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rZPOnsVISzu0Z0aucr7J7g 密码:71si |
一、Master Server和MetaLogger Server共同步骤:
1.关闭防火墙
#关闭防火墙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service
setenforce 0
2.安装环境
yum install gcc gcc-c++ zlib-devel -y
3.创建MFS程序用户
useradd -s /sbin/nologin mfs
4.解压缩MFS文件
tar zxvf mfs-1.6.27-5.tar.gz -C /opt
5.安装设置
cd /opt/mfs-1.6.27/
./configure \
--prefix=/usr/local/mfs \
--with-default-user=mfs \
--with-default-group=mfs \
--disable-mfschunkserver \
--disable-mfsmount
6.编译安装
make && make install
7.复制元数据文件
cd /usr/local/mfs/var/mfs/
cp metadata.mfs.empty metadata.mfs
接下来是Master Server和MetaLogger Server的单独操作
二、Master Server操作
1.复制配置模板,从而开启功能
cd /usr/local/mfs/etc/mfs/
[root@localhost mfs]# cp mfsexports.cfg.dist mfsexports.cfg #权限配置文件
[root@localhost mfs]# cp mfsmaster.cfg.dist mfsmaster.cfg #master配置文件
[root@localhost mfs]# cp mfstopology.cfg.dist mfstopology.cfg #本服务器的日志文件
2.启动主服务器服务:
/usr/local/mfs/sbin/mfsmaster start
3.查看下mfsmaster服务是否开启
ps -ef | grep mfs
三、MetaLogger Server操作
1.复制配置模板,从而开启功能
cd /usr/local/mfs/etc/mfs/
cp mfsmetalogger.cfg.dist mfsmetalogger.cfg
2.修改mfs日志服务配置文件
[root@localhost mfs]# vim mfsmetalogger.cfg
....以上内容忽略
MASTER_HOST = 192.168.233.128 #修改并指向Master Server的地址
#MASTER_PORT = 9419
....以下内容忽略修改完成后保存退出
3.启动MetaLogger Server服务器服务
/usr/local/mfs/sbin/mfsmetalogger start
4.查看下服务是否开启
[root@localhost mfs]# ps -ef | grep mfs
日志服务器服务开启
需要注意:
默认为24小时,即每隔一天从元数据服务器Master下载一个metadata.mfs.back 文件。
当元数据服务器关闭或者出故障时,matedata.mfs.back 文件将消失,
那么要恢复整个mfs, 则需从 metalogger服务器取得该文件。
请特别注意这个文件,它与日志文件一起,才能够恢复整个被损坏的分布式文件系统。
四、Chunk Server 1和2共同操作
1.安装环境
yum install gcc gcc-c++ zlib-devel -y
2.创建MFS程序用户
useradd -s /sbin/nologin mfs
3.解压缩文件
tar zxvf mfs-1.6.27-5.tar.gz -C /opt
4.安装设置
cd /opt/mfs-1.6.27/
./configure \
--prefix=/usr/local/mfs \
--with-default-user=mfs \
--with-default-group=mfs \
--disable-mfsmaster \
--disable-mfsmount
5.编译安装
make && make install
6.复制配置模板,从而开启功能
cd /usr/local/mfs/etc/mfs/
cp mfschunkserver.cfg.dist mfschunkserver.cfg
cp mfshdd.cfg.dist mfshdd.cfg
7.修改mfschunk配置文件
vim mfschunkserver.cfg
....以上内容忽略
#BIND_HOST = *
MASTER_HOST = 192.168.233.128 #修改并指向Master Server的地址
#MASTER_PORT = 9420
....以下内容忽略修改完成后保存退出
8.修改配置文件
vim mfshdd.cfg
....以上内容忽略
#/mnt/hd1
#/mnt/hd2
#etc.
/data #添加文件目录
~
修改完成后保存退出
9.创建文件目录,并且更改属主属组
mkdir /data
chown -R mfs.mfs /data
10.开启服务
/usr/local/mfs/sbin/mfschunkserver start
11.查看服务开启
ps -ef | grep mfs
五、Client 操作
1.关闭防火墙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service
setenforce 0
2.安装环境
yum install gcc gcc-c++ zlib-devel -y
3.解压缩fuse
tar zxvf fuse-2.9.2.tar.gz -C /opt/
4.编译安装
cd /opt/fuse-2.9.2/
./configure
make && make install
5.编辑环境变量
vim /etc/profile
#在末尾插入一行:
export PKG_CONFIG_PATH=/usr/local/lib/pkgconfig:$PKG_CONFIG_PATH添加完成后保存退出
source /etc/profile
6.安装mfs
cd ~
useradd -s /sbin/nologin mfs #创建mfs程序用户
tar zxvf mfs-1.6.27-5.tar.gz -C /opt #解压缩文件
7.编译安装mfs
cd /opt/mfs-1.6.27/
./configure \
--prefix=/usr/local/mfs \
--with-default-user=mfs \
--with-default-group=mfs \
--disable-mfsmaster \
--disable-mfschunkserver \
--enable-mfsmount
make && make install
8.加载Fuse内核
mkdir /opt/mfs #创建挂载目录
modprobe fuse #加载fuse内核
/usr/local/mfs/bin/mfsmount /opt/mfs -H 192.168.233.128 #Master Server挂载到客户端
PS:优化客户端操作
Client操作:
1.为了可以直接使用mfsmount这条命令,进行环境变量的修改。
编辑环境变量:
vim /etc/profile
#末尾插入一行:
export PATH=/usr/local/mfs/bin:$PATH添加完成后保存退出
-----------在Master Server上启动监控程序-----------
启动监控:
/usr/local/mfs/sbin/mfscgiserv
输入Master Server地址进入监控
http://192.168.233.128:9425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13767783/2287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