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幸福课笔记】【1】
一个月的时间看完了哈佛幸福课,正如Tal所说课程的结束才是学习的开始。对于课程观点的思考,对于个人习惯的培养,对于思维模式的转变还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练习。这个系列的帖子将作为我个人的读书笔记,也欢迎机缘巧合点开这个帖子的网友一起讨论。
(第一章 思维导图)
课程在讲述的时候有时候并不是线性完整的逻辑,一个观点有时尚没讲完会进入到新的观点中,这样课程显得不是那么的死板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有趣的互动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课程整体的结构十分清晰,可以说干货很多。
1.关于内部与外部的一致性
人只能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以前有过一个段子,大致说的是给别人出题,一趟公交车过一站上几人下几人,当回答者集中精力计算车内人数的时候,提问者问出了经过了几站。这和tal在课堂中提出的“公交车里的孩子”是一类的故事。我们关注的问题影响我们对现实的感观。既然如此,提出一个更合适的问题十分的重要。负面的问题会让人更多的关注负面信息,正面的问题会让人更多关注积极方面。看课程的那段时间正好读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其中蛤蟆先生正是自己一手造就了自己的悲惨遭遇,“我就说过我会很倒霉”,“我就说过我不会成功”,自我否定导致自暴自弃,最终倒霉了,失败了。再次加强了自我否定。
tal提到了,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先按照那种人的行为来做。内部的想法会影响外部的行为,外部的行为同样影响内部的想法。tal问成功的人“你是怎么变成今天这样的?”别人回答“我并不是一出生就是这样的”。行为影响内部需要一个过程,习惯的培养每日惯例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
----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