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相同数据的行_R语言笔记(六):数据框重塑(reshape2)

db070b1d5dfa0642ede52be35b4ee627.png

数据处理主要内容包括:

  • 1. 特殊值处理
    • 1.1 缺失值
    • 1.2 离群值
    • 1.3 日期
  • 2. 数据转换(base vs. dplyr)
    • 2.1 筛选(subset vs. filter/select/rename)
    • 2.2 排序(order vs. arrange)
    • 2.3 转换(transform vs. mutate/transmute)
    • 2.4 分组与概括(group_by/summarise)
  • 3. 数据框重塑(base vs. dplyr)
    • 3.1 数据框的合并(rbind/cbind vs. bind_rows/bind_cols)
    • 3.2 数据框的关联(merge vs. *_ join)
    • 3.3 数据框的长宽转换(reshape2 包)

本文我们学习数据框重塑的有关内容。前文链接:

Sub-woo:R语言笔记(四):数据处理(上)​zhuanlan.zhihu.com
865e1921db6eafaf7012d6063ca18330.png
Sub-woo:R语言笔记(四):数据处理(中)​zhuanlan.zhihu.com
4f127d6dc1540aa059c06d546fbe6847.png

有出错或补充的地方请大神们不吝赐教,作者会持续更新!


3. 数据框重塑

这篇文章我们主要介绍基本包和 dplyr 包中用于数据框操作的函数,包括多个数据框的合并、关联以及长宽数据框的转换。

字符串的拼接可以通过 paste() 函数实现,而多个数据框也同样可以通过函数合成为一个数据框。与字符串不同的是,多个数据框的合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合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另一种是关联(相信缘分,因为爱情)。以下是段子,没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跳过。

【段子:如何理解合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几个要合并的数据框往往没有相同的行或者列,我们只想硬生生地把它们拼成一个整体而已,或者说它们在一起不是因为相互有什么相同点,只是因为我们(父母)想[doge]。】

【段子:那又如何理解关联是“因为爱情”呢?需要关联的数据框往往具有某些相同的行或者列,比如有两份数据框,一份是小明和小红的数学成绩,另一份是小明和小红的英语成绩,很显然两份数据框都有相同的人名,因此我们就可以将二者关联,形成一份体现小明和小红数学、英语成绩的成绩单。这些相同的行或列就好比缘分和爱情,正因为有了共同点,数据框们才能更紧密地结合,更幸福地生活=。=】

3.1 数据框的合并(rbind/cbind vs. bind_rows/bind_cols)

  • base 包(rbind/cbind)

base 包提供的实现合并的函数有两个,分别是:

rbind()
# 纵向合并
cbind()
# 横向合并

【注】rbind() 要求数据框的列数相同,同时列名也要一致;cbind() 要求数据框的行数相同。举几个例子:

set1 <- data.frame(a = 1: 4, b = LETTERS[1: 4])
set2 <- data.frame(a = 0, b = c("I", "love", "u"), c = c(5, 2, 0))set1 # 4×2 的数据框
#   a b
# 1 1 A
# 2 2 B
# 3 3 C
# 4 4 D
set2 # 3×3 的数据框
#   a    b c
# 1 0    I 5
# 2 0 love 2
# 3 0    u 0# rbind(set1, set2) 列数不相同会报错
# cbind(set1, set2) 行数不相同会报错rbind(set1, set2[, 1:3]) # 只取 set2 的前两列,使得列数与 set1 相同
#   a    b
# 1 1    A
# 2 2    B
# 3 3    C
# 4 4    D
# 5 0    I
# 6 0 love
# 7 0    u
cbind(set1[1: 3, ], set2) # 只取 set1 的前三行,使得行数与 set2 相同a b a    b c
1 1 A 0    I 5
2 2 B 0 love 2
3 3 C 0    u 0
# 合并出现了两个 a 列

【注】使用 cbind() 合并数据框后,可能出现列名相同的情况,某种程度上算是 cbind() 的缺陷,因此作者也更倾向于使用 dplyr 包提供的合并函数。

  • dplyr 包(bind_rows/bind_cols)

dplyr 包提供的数据框合并函数也有两个,分别是:

bind_rows()
# 纵向拼接
bind_cols()
# 横向拼接

【注】bind_rows() 根据列名对数据框进行合并,同一列名的列进行合并,不同列名的列会自动进行补齐(默认使用 NA 补齐),最好保证相同列名的数据类型是一致的;bind_cols() 要求数据框的行数相同,若有相同列名,则会自动进行修改区分。接下来举例说明:

library(dplyr)
one <- data.frame(a = c("I", "love", "U"), b = 0, c = c(5, 2, 0), stringsAsFactors = F)
two <- data.frame(a = c("13", "14"), d = LETTERS[1: 2], stringsAsFactors = F)
# 保证 two 的 a 列数据类型与 one 的 a 列一致,均为字符型one # 3×3 数据框
#      a b c
# 1    I 0 5
# 2 love 0 2
# 3    U 0 0
two # 3×3 数据框
#    a d
# 1 13 A
# 2 14 Bbind_rows(one, two)
#      a  b  c    d
# 1    I  0  5 <NA>
# 2 love  0  2 <NA>
# 3    U  0  0 <NA>
# 4   13 NA NA    A
# 5   14 NA NA    B
# 可以看到,bind_rows() 对相同列名的数据进行了合并,列名不同的列则自动使用 NA 进行了补齐。# bind_cols(one, two) 报错,两个数据框行数不一致
bind_cols(one[1:2, ], two)
#      a b c a1 d
# 1    I 0 5 13 A
# 2 love 0 2 14 B
# 自动对相同的列名进行了修改

3.2 数据框的关联(merge vs. *_ join)

  • base 包(merge)

基本包提供的数据框关联函数为 merge() ,能够根据两个数据框相关的列进行关联,附上参考资料:R语言使用merge函数匹配数据(vlookup,join),语法如下:

merge(x, y, by = intersect(names(x), names(y)),by.x = 列名1, by.y = 列名2, all = FALSE, all.x = all, all.y = all,sort = TRUE, suffixes = c(".x",".y"), no.dups = TRUE,incomparables = NULL, ...)
x,y:要合并的两个数据集
by:用于连接两个数据集的列,intersect(a,b)值向量a,b的交集,names(x)指提取数据集x的列名
by:intersect(names(x), names(y)) 是获取数据集x,y的列名后,提取其公共列名,作为两个数据集的连接列, 当有多个公共列时,需用下标指出公共列,如names(x)[1],指定x数据集的第1列作为公共列。也可以直接写为 by = "公共列名" ,前提是两个数据集中都有该列名,并且大小写完全一致,R语言区分大小写
by.x,by.y:指定依据哪些列关联数据框,默认值为相同列名的列
all,all.x,all.y:指定x和y的行是否应该全在输出文件
sort:by指定的列(即公共列)是否要排序
suffixes:指定除by外相同列名的后缀;如设置 suffixes = c(".xx", ".yy"),两个数据框都有列名 grade,关联后就会被区分为 grade.xx 和 grade.yy
incomparables:指定by中哪些单元不进行关联

其中,常用的参数有 by(根据相同列名的列进行关联);by.x/by.y(可以分别指定两个数据框的列进行关联);all/all.x/all.y(逻辑变量,控制返回 x 和 y 所有/仅 x 数据框/仅 y 数据框的行);sort(逻辑变量,根据关联的列进行排序)。

下面举例说明:

grade1 <- data.frame(number = c(2, 3, 1), Names = c("小明", "小红", "小李"), math = c(90, 80, 100))
grade2 <- data.frame(number = c(3, 1, 4), NAMES = c("小红", "小李", "小张"), english = c(100, 90, 80))
grade3 <- data
# 两个数据框定义了学号、姓名和成绩
grade1
#   number Names math
# 1      2  小明   90
# 2      3  小红   80
# 3      1  小李  100
grade2
#   number NAMES english
# 1      3  小红     100
# 2      1  小李      90
# 3      4  小张      80merge(grade1, grade2)
#   number Names math NAMES english
# 1      1  小李  100  小李      90
# 2      3  小红   80  小红     100

默认条件下,根据两个数据框相同列名的列(学号)进行关联,由于 Names 和 NAMES 大小写不一致,因此不会关联该列;只保留两个数据框的交集部分(共有的),省略了小明和小张的数据。我们可以通过 by.x/by.y 分别指定需要关联的列名:

merge(grade1, grade2, by.x = c("number", "Names"), by.y = c("number", "NAMES"))
#   number Names math english
# 1      1  小李  100      90
# 2      3  小红   80     100

这样就实现了通过学号和姓名进行数据框的关联。接下来我们通过 all/all.x/all.y 指定保留我们想要的行:

merge(grade1, grade2, by.x = c("number", "Names"), by.y = c("number", "NAMES"),all = T) # 返回并集(保留所有行)
#   number Names math english
# 1      1  小李  100      90
# 2      2  小明   90      NA
# 3      3  小红   80     100
# 4      4  小张   NA      80
# 使用 NA 填补了缺失值merge(grade1, grade2, by.x = c("number", "Names"), by.y = c("number", "NAMES"),all.x = T) # 仅保留 x 数据框的所有行
#   number Names math english
# 1      1  小李  100      90
# 2      2  小明   90      NA
# 3      3  小红   80     100
# 保留了 x 的所有行,因此小明的成绩被留下了merge(grade1, grade2, by.x = c("number", "Names"), by.y = c("number", "NAMES"),all.y = T) # 仅保留 y 数据框的所有行
# 大家猜猜看结果

最后我们通过 sort 对关联的变量进行排序,默认 sort = T,将 by 中的第一个变量作为第一依据,第二个变量作为第二依据,以此类推进行排序。注意观察下述代码与之前的差异:

merge(grade1, grade2, by.x = c("Names", "number"), by.y = c("NAMES", "number"),all = T)
#   Names number math english
# 1  小红      3   80     100
# 2  小李      1  100      90
# 3  小明      2   90      NA
# 4  小张      4   NA      80

可以看到,将 by 中 names 移到首位后,排序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根据姓名升序排列。

  • dplyr 包(* _ join)

dplyr 包提供的关联数据框的函数包括以下几种:

inner_join(x, y, by = , copy = F, suffix = c(), ...)
# 返回交集
left_join(x, y, by = , copy = F, suffix = c(), ...)
# 返回 x 所有的行数据与交集,类似 merge 中 all.x = T
right_join(x, y, by = , copy = F, suffix = c(), ...)
# 返回 y 所有的行数据与交集,类似 all.y = T
full_join(x, y, by = , copy = F, suffix = c(), ...)
# 返回并集(所有数据),类似 all = T
semi_join(x, y, by = , copy = F)
# 保留 x 所有的列名,返回行的交集
anti_join(x, y, by = , copy = F)
# 保留 x 所有的列名,返回行的 x 与 !y 的交集(从 x 中剔除与 y 匹配的行)

【注】by 可以赋值行名,也可以通过 by = c("列名1" = "列名2", ...) 进行指定;suffix 的功能与 merge 中的 suffixes 类似。下面介绍一下 semi_ join() 与 anti_ join() 的效果:

grade1 <- data.frame(number = c(2, 3, 1), Names = c("小明", "小红", "小李"), math = c(90, 80, 100))
grade2 <- data.frame(number = c(3, 1, 4), NAMES = c("小红", "小李", "小张"), english = c(100, 90, 80))
# 继续使用上面的数据框semi_join(grade1, grade2)
# Joining, by = "number"
#   number Names math
# 1      3  小红   80
# 2      1  小李  100inner_join(grade1, grade2) # 对比交集
#   number Names math NAMES english
# 1      3  小红   80  小红     100
# 2      1  小李  100  小李      90

观察到 semi_ join 保持了 grade1 的表格形式,数据则是 grade1 与 grade2 的交集,因此也可以理解为将数据的交集填入形如 grade1 的表格中。anti_ join 也是类似的效果:

anti_join(grade1, grade2)
# Joining, by = "number"
#   number Names math
# 1      2  小明   90

返回的数据是 grade1 中除去了与 grade2 共有的部分(即 x & !y,或者是

),填入形如 grade1 的表格中。

3.3 数据框的长宽转换(reshape2 包)

  • 什么是长数据/宽数据

首先聊聊什么是长数据和宽数据。作者是这样理解的,长数据的格式可以较为笼统地认为只有三列,一列用于存储索引值,一列用于存储 variable,最后一列用于存储 value【类似于映射,第一列对应坐标,第二列对应映射方式(函数),第三列对应函数值(value)】。只是当索引值以多个维度存在的时候,就会出现四列甚至更多,举个例子,将日期作为索引值,最高温/最低温作为 variable,温度值作为 value 存储时,数据框就可能是如下类型:

5e1e61835201b2e1d41e5c872c497338.png
2020/1/6 缺少最低温,但在长数据中不会体现出来

当索引值以更高维度表现时,如将日期格式的年/月/日分开书写,就会是下面的样子:

85c502c7a726920909b7fa857222ca39.png

那宽数据又是什么样的呢?类似于长数据,可以笼统地认为宽数据只有两行,第一行用于存储变量名,第二行用于存储每个变量名对应的 value(列向量的形式存在),我们平时观察的表格往往就是宽数据的形式。同样使用温度的数据,其宽数据的表现形式就像下面的表格:

a75620612ee2ab7a449b3576fca62c15.png
在宽数据格式下,缺失值会被体现出来

是不是看起来亲切很多?

两种格式各有优点,多数时候长数据的存储占用空间比宽数据小(从缺失值可以大概领会一点),长数据的增删读取比宽数据效率更高;宽数据在形式上更清晰,而且由于其 value 是以列向量的形式存在,也能更好地适应 R 语言大多函数的调用

  • 长宽数据转换的代码实现

基本包中的 reshape/stack/unstack 函数可以实现长宽数据的转换,但使用起来比较麻烦,现在很少有人使用,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是 tidyr 包中的 gather/spread 函数和 reshape2 包中的 melt/dcast 函数。本篇文章只介绍 reshape2 包中转换数据框长宽数据的函数(只会这个...):

melt(data, id.vars, measure.vars,variable.name = "variable", ..., na.rm = FALSE, value.name = "value",factorsAsStrings = TRUE)
# 将宽数据转换为长数据dcast(data, formula, fun.aggregate = NULL, ..., margins = NULL,subset = NULL, fill = NULL, drop = TRUE,value.var = guess_value(data))
# 将长数据转换为宽数据

在 melt() 中,id.vars(亦作 id ) 对应长数据的第二列(映射方式/函数);measure.vars(亦作 measure ) 对应长数据的第三列(value/函数值);variable.name 指定第二列的列名;value.name 指定第三列的列名;na.rm = F 不移除缺失值,为 T 则移除缺失值;factorsAsStrings = T 将因子转换为字符串,为 F 则不转换。

在 dcast() 中,formula 的形式为 x_variable + x_2 ~ y_variable + y_2 ~ z_variable ~ ...,左端对应宽数据中的索引值,右端对应宽数据中的 variable 和 value;fun.aggregate 用于指定函数,若对应某个索引值的 value 个数多于一个,则需要通过 fun.aggregate 函数处理这些 values,使之聚合为一个 value(每个 x 有且仅有一个 y 值与之对应,才能成为映射),如函数 sum/mean/sd 等;fill 指定填补缺失值,默认用 fun.aggregate 函数对空向量返回的值填补。

下面用 R 自带的 airquality 数据集举例说明:

library(reshape2)
dat <- airquality
head(dat) # 显示前六条数据
#   Ozone Solar.R Wind Temp Month Day
# 1    41     190  7.4   67     5   1
# 2    36     118  8.0   72     5   2
# 3    12     149 12.6   74     5   3
# 4    18     313 11.5   62     5   4
# 5    NA      NA 14.3   56     5   5
# 6    28      NA 14.9   66     5   6

可以看到,airquality 是宽数据的形式,接下来我们尝试将其转换为长数据。

dat_long <- melt(dat, id.vars = c("Month", "Day"), measure.vars = c("Ozone", "Solar.R"), na.rm = T,variable.name = "Vars", value.name = "Vals")
head(dat_long)
#   Month Day  Vars Vals
# 1     5   1 Ozone   41
# 2     5   2 Ozone   36
# 3     5   3 Ozone   12
# 4     5   4 Ozone   18
# 6     5   6 Ozone   28
# 7     5   7 Ozone   23

【注】代码中设置了 na.rm = T 因此缺失值会直接被移除,如 5 月 5 日的 Ozone 没有观测值,5 月 6 日的 Solar.R 没有观测值,因此这里不会显示 5 月 5 日的 Ozone。

以 Month 和 Day 构建二维的索引值,Ozone 和 Solar.R 作为 variable,两个变量对应的数据作为 value 填入。但前六条记录没有显示出 Solar.R 是为什么呢?因为 R 将 Ozone 的值存储完毕以后才进行 Solar.R 的存储,如下图所示:

f91ae7dbc786ca3ef7114c10c7523057.png
从第 154 条数据开始记录 Solar.R 的 value

【注】代码的运行结果可以看到 5 月 6 日的 Solar.R 没有观测值,因此在长数据中会被移除,但 5 月 6 日的 Ozone 有观测值,在长数据中没有被移除,与宽数据格式中缺失值的移除有所差异(宽数据格式中,缺失值会被按行移除,意味着 5 月 6 日的所有数据都会被 remove)

下面我们试试将长数据转换为宽数据:

dat_wide <- dcast(dat_long, Month + Day ~ Vars)
# 注意这里使用 Vars 而不是 Ozone 和 Solar.R
# 因为在 dat_long 中只有 Vars
head(dat_wide)
#   Month Day Ozone Solar.R
# 1     5   1    41     190
# 2     5   2    36     118
# 3     5   3    12     149
# 4     5   4    18     313
# 5     5   6    28      NA
# 6     5   7    23     299

这里没有 5 月 5 日的数据是因为在将 dat 转换为 dat_long 的过程中,分别删除了 Ozone 和 Solar. R 的缺失值,而 5 月 5 日恰巧同时缺失这两个数据,因此后续将 dat_long 转换为 dat_wide 后,dat_wide 中就不存在 5 月 5 日的数据了。我们尝试将 na.rm 设置为 F 看看结果有什么不同:

dat <- airquality
dat_long <- melt(dat, id = c("Month", "Day"), measure = c("Ozone", "Solar.R"))
head(dat_long)
#   Month Day variable value
# 1     5   1    Ozone    41
# 2     5   2    Ozone    36
# 3     5   3    Ozone    12
# 4     5   4    Ozone    18
# 5     5   5    Ozone    NA
# 6     5   6    Ozone    28dat_wide <- dcast(dat_long, Month + Day ~ variable)
head(dat_wide)
#   Month Day Ozone Solar.R
# 1     5   1    41     190
# 2     5   2    36     118
# 3     5   3    12     149
# 4     5   4    18     313
# 5     5   5    NA      NA
# 6     5   6    28      NA

如结果所示,5 月 5 日的数据会一直被保留下来。

再来看一个更复杂的例子:

set.seed(100)
grades <- data.frame(Month = rep(c(7,8), each = 5), Day = rep(seq(1, 31, by = 7), times = 2), Tom = sample(85:100, 10), Amy = sample(90:100, 10))
# 生成一个关于 Tom 和 Amy 在七、八月份的周测成绩

成绩单如下表所示:

64b4cc846444551f9cc76c6e7930a8ef.png

接着我们想要将其存储在数据库中,将其转换为长数据:

grades_long <- melt(grades, id = c("Month", "Day"), measure = c("Tom", "Amy"))

结果如下表所示:

ef5f76a3aff20d90ac23510501897563.png

到了开家长会的时候,我们想要计算 Tom 和 Amy 的每月平均成绩,可以通过如下代码实现:

grades_wide <- dcast(grades_long, Month ~ variable, fun.aggregate = mean)
grades_wide
#   Month  Tom  Amy
# 1     7 91.0 95.8
# 2     8 96.2 94.4

由于每一个 Month 的值都对应 7 个 grades,因此我们使用 mean 求平均值,这样通过 dcast() 中的 fun.aggregate 参数就可以非常便捷地获得我们想要的数据啦~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news/529421.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华为交换机s2700怎么重置_华为交换机忘记console的密码,怎么恢复出厂设置

展开全部1、启动时&#xff0c;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66303064按CtrlB进入BOOTROM目录2、输入BOOTROM的密码盒式交换机的某些款型支持使用快捷键“CtrlE”进入BootROM主菜单&#xff0c;请根据设备的界面提示操作。盒式交换机在V100R006C03之前的…

启动linux_使用 UEFI 双启动 Windows 和 Linux | Linux 中国

这是一份在同一台机器上设置 Linux 和 Windows 双重启动的速成解释&#xff0c;使用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xff08;UEFI&#xff09;。来源&#xff1a;https://linux.cn/article-12891-1.html作者&#xff1a;Alan Formy-duval译者&#xff1a;郑&#xff08;本文字数&#x…

域控下发脚本_域用户登陆脚本

如何为一个域用户设置登陆脚本&#xff1f;- BAT可否作为登陆脚本&#xff1f;- 在域用户“属性”中&#xff0c;应如何指定登陆脚本名&#xff1f;"D:\x.bat"还是"\\srv\x.bat"&#xff1f;还是其它&#xff1f;- 脚本应该放在何处&#xff1f;- 还有没有…

mysql增量脚本_mysql全量和增量备份脚本

全量&#xff1a;[rootmaster leo]# cat DBfullBak.sh#!/bin/bash#use mysqldump to fully backup mysql dataBakDir/root/leo/fullLogFile/root/leo/full/bak.logDatedate %Y%m%dBegindate "%Y年%m月%d日 %H:%M:%S"cd $BakDirDumpFile$Date.sqlGZDumpFile$Date.sql.…

mysql 事务 引擎_mysql引擎和事务

对于应用程序和用户来说&#xff0c;同样一张表的数据无论用什么引擎来存储&#xff0c;看到的数据都是一样的&#xff0c;只是不同的引擎在功能、占用空间大小、读取性能等方面可能有所差别。mysql最常用的存储引擎为Innodb、MyISAM和全文索引5.5.5以前默认存储引擎为MyISAM&a…

shell mysql eof_shell EOF

1、考虑下面的需求&#xff0c;在主shell执行命令&#xff0c;进入其他的命令&#xff0c;后面的输入&#xff0c;想作为命令的输入&#xff0c;而不是主shell的输入&#xff0c;怎么办&#xff1f;2、使用<3、这里的EOF只是分界符&#xff0c;使用其他的字符也可以。4、比如…

MySQL查询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数据库的基本查询'

《实验报告数据库的基本查询》由会员分享&#xff0c;可在线阅读&#xff0c;更多相关《实验报告数据库的基本查询(5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1、一、实验目的&#xff1a;通过该实验掌握应用SQL 查询数据库的基本方法&#xff0c;包括单表、多表查询。二、实验原理数…

mysql+odbc+ado_MFC ado+mysql+odbc技术分享

第一步&#xff1a;建立数据库假设有一个sql文件mysql>use dbname; //创建一个数据库名为dbname的数据库(空数据库)mysql>set names utf8; //编码&#xff0c;mysql>source D:/dbname.sql; //导入一个数据库源文件创建数据库内容我做…

mysql 5.7 window x64_window环境配置Mysql 5.7.21 windowx64.zip免安装版教程详解

1.从官网下载mysql-5.7.21-windowx64.zip mysql下载页面2.解压到合适的位置(E:mysql) 这名字是我改过的3.配置环境变量&#xff0c;将E:mysqlbin 添加到PATH中4.在mysql目录下(E:mysql) 创建 my.ini文件&#xff0c;内容如下&#xff1a;[mysql]# 设置mysql客户端默认字符集def…

mysql设置查询结果最大值_查找MySQL查询结果字段的最大值

将它连接到仅有最大计数的第二个查询。每天最内部查询(对于给定用户)每天计数的一组行数。从那以后&#xff0c;下一个外部执行从该集合中选择MAX()来查找并获得一个代表最高日数的记录...因为它总是返回一行&#xff0c;并且加入到原始的numRequest表中它将是一个笛卡尔&#…

MySQL建表两个单引号报错_极客起源 - geekori.com - 问题详情 - mysql建表报错,查手册看不懂,求解?...

创建带索引的数据库表需要为表名和属性添加反单引号&#xff0c;并且你当前的primary key的位置需要调整一下&#xff1a;create table abc(id int unsigned auto_increment,usename char(20) not null default ,gender char(1) not null default ,weight tinyint unsigned not…

js 用下标获取map值_javascript怎么获取map的值?

Map对象保存键/值对&#xff0c;是键/值对的集合。任何值(对象或者原始值) 都可以作为一个键或一个值。Object结构提供了“字符串—值”的对应&#xff0c;Map结构提供了“值—值”的对应。JavaScript获取map值示例&#xff1a;map对象如下&#xff1a;var mapObject {id1001:…

python attention机制_从零开始学Python自然语言处理(26)—— 强大的Attention机制...

前文传送门&#xff1a;在上一次面试失利后&#xff0c;我回来仔细研究了一下Attention机制&#xff0c;研究完我不禁感悟&#xff0c;这机制真的厉害啊&#xff01;因为我之前面试被问到的Encoder - Decoder框架中有个瓶颈是编码的结果以固定长度的中间向量表示&#xff0c;这…

[机器人-2]:开源MIT Min cheetah机械狗设计(二):机械结构设计

目录 1、四肢朝向的选择 2、电机布局形式的选择 3、电机的选型及测试&#xff08;非常重要&#xff09; 4、结构优化 5、尺寸效应 6、其他 1、四肢朝向的选择 机械狗的结构设计&#xff0c;第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就说四肢的朝向问题&#xff0c;如下图&#xff0c;我们是…

python传文件给java_用java pyhont通过HTTP协议传输文件流

// 代码网上抄的 忘记链接了 抱歉哈packageupload;importjava.io.BufferedReader;importjava.io.DataOutputStream;importjava.io.FileInputStream;importjava.io.IOException;importjava.io.InputStream;importjava.io.InputStreamReader;importjava.net.HttpURLConnection;im…

mysql挪到小数点位置_mysql数据库迁移到另一个硬盘上

archliun系统mysql数据库1、对新硬盘分区与格式化1)# fdisk /dev/sdb2) # mkfs.ext4 /dev/sdb12、停止MYSQL服务systemctl stop mysqld3、对数据库文件拷贝# cp -Rp data /mnt/data/4、删除原data文件# rm -rf /data5、禁止开机自启MYSQL服务# systemctl disable mysqld6、对自…

mysql用户权限表join_MyBatis映射利用mysql left join 解决N+1查询问题

1.权限是几乎每个系统都需要的2.一般在用户请求某个url的时候&#xff0c;都需要验证用户是否拥有该url的访问权限3.最简单的权限系统需要 用户表&#xff0c;角色表&#xff0c;用户角色表&#xff0c;权限表&#xff0c;角色权限表# Host: 127.0.0.1 (Version: 5.6.22)# Date…

python 爬取贝壳网小区名称_如何使用 python 爬取全国小区名称

前言笔者在做一个 NLPNLPNLP 项目时&#xff0c;需要识别小区名&#xff0c;因此想要查询网上是否有相关的数据集。经过一番搜索后一无所获…从而决定自己来爬取这份数据。由于爬取网站的内容信息之后可能会发生变更&#xff0c;因此此处给出具体的爬虫思路&#xff0c;便于应对…

mysql hint 简书_MySQL

为满足不同数据库设计要求&#xff0c;减少数据冗余而指定设计规范&#xff0c;可称为数据库范式数据库范式呈递次规范&#xff0c;即高阶范式必然满足低阶范式越高的数据库范式意味着越严格的设计要求&#xff0c;同时数据冗余越小第一范式(1NF)&#xff1a;数据库表的每一列都…

python获取手机通知栏消息_Python编写简单的通知栏脚本启动工具

随着自己编写的脚本与安装的工具越来越多,电脑的桌面和文件夹也越来越乱了。就在前几天因为一个不小心,我把自己的一个项目给删了,所以决定将电脑整理一下。不过这一整理我很多脚本和工具的位置我就忘记了,所以决定写个小工具来快速启动一些常用的脚本或工具这里选择Python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