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蓝字“CSDN云计算”关注我们哦!
知名云管理服务商RightScale(目前已经被Flexera公司收购) 每年都会对企业使用云的情况进行调查,以此分析全球企业云的采用情况。RightScale 发布的2019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调查显示,在众多云平台中,混合云的采用率比重最高,达到了惊人的58%,另外公有云继续增长,私有云发展不容乐观。
通过分析近几年RightScale 发布的云计算市场报告,我们很容易的可以看出:市场对混合云的庞大需求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云厂商进入混合云这一领域,混合云市场的竞争已经拉开帷幕。
从最近这几年的技术发展来看,云计算的应用已经由最初的提供基本功能逐步走向更深的层次。云的角色也已经由最初所谓的基础设施支撑平台向业务应用支撑平台转换,随着时间的发展云上提供的业务会越来越丰富,实际的用户需求也要求云上的很多产品具有跨公有云和私有云的调度能力。好在近几年技术的发展为混合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尤其是近年来容器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方便了应用的跨云部署。
云计算部署分类
1. 公有云
(1) 什么是公有云?
在众多云计算部署方式中公有云可以说是大家最熟悉的一种,在多种云部署模式中公有云也是出现比较早的一种,当然公有云的知名度也跟这一领域存在很多知名厂商的参与有关,比如亚马逊的AWS、谷歌云计算、微软的Azure、国内的阿里云、腾讯云等。
公有云这种部署模式中,通用的软、硬件资源一般由第三方的云服务商负责提供管理和运营,这些资源包括但不限于硬件服务器设备、网络设备、以及各种IaaS、PaaS、SaaS产品。这些资源一般都是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进行使用,这样用户在需要购买或者扩展自己的资源时只需要登录公有云厂商的平台按需购买即可,不需要再按照传统的方式,从购买硬件设备开始。
公有云这一模式的一大的特点就是,用户使用的所有的基础软、硬件资源以及其他的一些常见的支持性通用组件都是由公有云服务提供商所拥有、维护和管理。
公有云这一模式的另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我们需要与其他的组织或者租户共享云平台底层的硬件设备(也会有部分的软件设备),比如计算设备、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等。
我们可以使用web 浏览器或者openapi等常用的方式进行服务的访问和账号的管理。
在部署的业务类型方面,相比私有云、混合云,公有云上一般部署一些对私密性要求不高的业务,比如基于web的电子邮件业务、存储备份业务、博客网站业务、视频业务,或者一些非生产环境,比如企业的开发环境、测试环境等。
(2) 公有云优势
常见的云计算部署模式,每一种都有自己的优势,有自己适合的场景。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看下公有云这种部署模式的优势:
a. 资源成本
使用公有云的用户无需自己专门去买硬件资源设备和常用的一些软件资源,只需要注册信息后按照需要购买即可。
自己购买设备的话如果后期业务量出现波动,使用资源较少时设备会出现资源利用率极低甚至闲置的情况,使用公有云服务的话在业务量下降时可以降低已经购买的资源的规格,或者删掉一部分的资源,减少成本支出。
因此在常见的云计算部署模式中,公有云这种模式算是成本最低的一种。
b. 运维维护
传统的非云部署方式中,从硬件服务器、存储服务器、网络服务器到所有的软件资源都需要企业自行进行维护。如果企业需要使用较前沿的一些软硬件资源时,由于技术较新,掌握此门新技术的人可能较少,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很难找到专业的技术人才,交给现有的技术人员去维护的话,简单的运维管理可能是可以的,但是出现出现复杂问题时可能就很难解决了。
采用公有云部署方案的话,上面的问题用户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关心的,交给公有云厂商去维护处理即可。从笔者工作的公司来看,公有云上不同的产品都是由精通这个领域的专门的团队进行开发和维护的,因此不论是日常的管理和维护还是新技术的掌握上公有云商场自己的团队一般都要比用户方的技术人员要专业。
c. 动态伸缩能力
动态伸缩可以说是公有云的灵魂,理论上公有云在资源上基本都能做到近乎无限的动态伸缩。动态扩容帮助用户提前准备好资源以应对将要到来的业务高峰,业务高峰过去后,一般就不再需要这么多的资源,此时可以借助动态缩容的功能减少资源的使用,降低成本(亚马逊的AWS当年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
借助公有云,整个动态扩缩的过程一般在几分钟内即可完成,为用户节省成本的同时也可帮用户节省了时间。如果采用传统的部署方式的话,从准备硬件开始到扩缩容完成,整个过程可能需要数周的时间,且业务高峰期过后为应对业务高峰期新购买的资源设备很难被充分利用起来,形成资源浪费。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业务波峰的实际情况对资源的使用量进行动态的扩缩容,另外大部分的公有云厂商也支持根据用户的业务实际情况进行自动的扩缩容(需要用户提前设置好业务的阈值和扩缩容的量)。
d. 可靠性
相对来说公有云的可靠性是比较高的,一般情况下公有云平台上的各种资源都是做了高可用保障的,且大部分的产品做了多个层次的高可用保障,一般部分节点的异常不会影响到用户业务的使用,比如云服务器一般都具备热迁移功能,当云服务器所在物理机出现问题时一般可以自动将云服务器迁移到正常的物理机上,迁移过程对用户的业务几乎无影响,再一种情况,比如存储的产品中的云硬盘,一般底层对应的都是分布式的存储,用户的数据一般会被备份至少两份,且备份的数据一般也都进行了物理隔离,这样用户服务器故障导致数据丢失时可以从备份中进行数据的恢复。
传统的部署方式中也可以做到比较完善的高可用,但需要用户花费比较大的代价去实现,尤其是在业务的发展初期,将过多时间花费在高可用的维护上更是得不偿失,在这个时候公有云不失为一种更好的选择。
2. 私有云
(1) 什么是私有云
私有云近些年使用的也较多,形态也是多种多样,有的是部署在云厂商的服务器上,和公有云的区别是用户的服务器独占物理设备,网络和其他用户进行了隔离,这是一种形式。还有一种形式,就是云厂商将平台部署到用户自己的设备之上,后续的售后服务一般也是由云厂商提供,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形式。
区别于公有云,私有云一般是专门提供给一个用户或者组织使用的云计算资源。像上文中我们说的那样,私有云在物理上既可以位于企业或者组织自己的数据中心中,也可以由第三方的服务提供商进行托管(相比公有云,目前国内提供私有云服务的厂商较多,公有云厂商基本也会对外提供私有云服务)。
在私有云平台中,各种IaaS、PaaS、SaaS服务以及各种通用的基础组件都是在私有云自己的网络中进行维护,各种软、硬件资源由企业独占使用。
在资源自定义使用上,私有云更加方便,尤其是可以很好的满足特定得我一些IT需求。
在使用群体上,私有云主要是一些具备关键性业务的企业、组织或者机构,这些机构的规模一般相对较大,这比较常见的有政府机构、金融行业、证券企业等,这些机构的要求对云环境拥有比较高层次的控制权,包括对私有云底层的资源。
(2) 私有云优势
笔者所在公司在做公有云的同时也做一些对内和对外的私有云业务,从我们的总结来看,私有云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灵活性、安全性、弹性伸缩这几个方面。
a. 灵活性
由于私有云用户不但可以掌握自己的业务部署方式,还可以对云平台底层资源进行管控,当平台某些功能不能满足业务要求时,可以自己或者在云厂商的协助下对云平台的底层资源进行改造,使之符合用应用的部署需求。
简单说来就是,在私有云平台中用户可以对环境进行自定义,以满足用户特定的业务需求,这一点是公有云平台所不具备的。
b. 安全性
由于公有云多个租户共用云厂商底层的物理资源,即使不同租户间在网络等方面做了隔离(也不保险,国内某知名云厂商曾经出现过此类的问题),但由于其他资源的超售,比如cpu、磁盘等,同一物理机上的其他租户的云主机资源利用率较高时可能会影响到我们云主机的性能。
上面是对公有云在安全性方面的一个比较简单的说明,总结一下就是由于私有云环境中用户不需要与其他的用户进行资源的共享,因此在对资源的控制程度上和安全级别上私有云优势比较明显。
c. 伸缩性
上文中我们说到过相比传统的非云部署方式公有云在资源的扩、缩容上有着明显的优势。不仅仅是公有云,这一点在私有云上体现的也是淋漓尽致,可以说只要底层资源构不成限制私有云可以具有和公有云一样的效率和缩放性。
3. 混合云
(1) 什么是混合云?
混合云一般应用在用户已经有自己的本地基础架构,同时这些基础架构上部署的应用又不能或者不方便迁移到公有云或者私有云平台之上这种场景中。这个时候一般是将本地的基础架构和公有云或者私有云结合进行使用,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本地架构和云平台的优势,可谓两全其美。
混合云架构需要打通用户本地的基础设施和公有云或者私有云之间的连接,保证数据可以在用户自己的基础设施和云平台之间互通,进而为用户提供更大的部署灵活性和部署选项。只有进行了互通,混合云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否则就只是单独的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叠加。多个环境之间连接的完善程度一般会对混合云的工作效率带来直接的影响。
混合云的使用场景很多,国内外常见的公有云厂商一般都有推出自己的混合云服务和混合云的解决方案。
结合公有云部署混合云的话,一般可以借助公有云厂商的高速通道产品进行部署,高速通道的作用就是连接用户在公有云环境中的网络和用户自己的基础设施架构环境,高速通道具体的产品分类不同的厂商有一些区别,但是一般都会提供物理专线这种产品,从实际使用来看,用户在借助公有云部署混合云时选择最多的连接方式也是物理专线。
不论我们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多环境的连通,一般都绕不开操作系统,在连接中操作系统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技术,但从实际使用来看,这一点也是最容易被大家多忽略的。混合云多个环境直接的连接并非网络打通了就万事大吉了,多个环境中操作系统的灵活性、一致性、可靠性决定了混合云环境之间连接的顺畅程度,因此在使用部署中一般建议用户尽量保持多个环境中操作系统的一致性。
混合云的具体使用场景比较多,但总结起来的话主要是”涉密”类的场景,比如用户的客户数据、资金交易数据、企业的对内对外的邮件数据等,再有就是一些涉及企业合作类的一些项目等。
除了涉密类的场景,另一中场景就是用户在自己的基础设施架构中已经深耕多年,整个系统比较复杂,且业务也比较核心,但企业还想利用公有云的优势帮助自己应对业务高峰,分担部分复杂技术问题的解决。这种场景在实际工作中也会遇到一些,这个时候我们一般建议用户将自己业务中非核心的应用迁移到公有云中,同时也建议将后续新增的业务加到我们云平台之中。这种场景下,当用户业务出现峰值时可以充分利用公有云的资源弹性扩容帮助用户分摊一部分的流量。
这种独立同时又相互连接的架构可以允许用户在私有云中运行一部分的负载,同时在公有云中运行另一部分的负载,允许用户双线提取资源,交替使用多种环境的资源。
如果把云计算比作浴池的话,公有云就是大池子,大家一起在公共的大池子洗;私有云相当于包间,自己单独在里面洗;混合云就更任性了,自己家里本身有洗澡的地儿,可以在自己家里洗,也可去公共浴池的大池子里面洗。
(2) 混合云优势
混合云的优势方面可以说是公有云、私有云、本地基础设施部署的优势的一个结合,在此我总结了下面几点:
a. 权限控制
在控制性方面,具备公有云和私有云两者的优势。
如果是 ”本地基础设施 + 公有云” 这种部署模式的话,用户的权限大体位于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
如果是 “本地基础设施 + 公有云” 这种部署模式的话,由于私有云和用户自己的基础设施都位于用户自己的本地,因此用户基本拥有混合云上到应用层下到底层的整个权限。
b. 灵活性
混合云的灵活性很强,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过。相比本地部署,混合云即可继续本地已有的基础设施资源,也可使用云厂商提供的公有云资源或者私有云资源。
业务出现峰值时可将一部分的流量切到云平台之上,充分利用云平台的优势,帮助用户从容应对业务高峰。
c. 性价比
用户使用混合云很多时候是为了应对越来越高的业务峰值,但出现业务峰值的时间段相对较少,这个时候可以借助云平台的优势,在即将出现高峰时添加资源,获得额外的计算能力,在业务高峰过去后,释放掉云平台上为应对业务峰值而增加的资源,从降低成本的支出。
d. 切换便捷
从实际使用来看,混合云的初期用户的大部分的应用一般是部署在自己的基础设施之上的,后期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规划逐步将应用往云平台。
迁移过程中涉及到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镜像等的迁移可以借助云平台提供的工具,大部分的云厂商一般都会提供这方面的工具,方便用户进行业务的切换。
e. 安全性
不论是公有云、私有云还是混合云,安全性基本都是企业最关注的一个点。
有些同学可能会说混合云由于融合了多个环境,因此也引入了多个环境的安全问题,比如数据在多个环境中迁移时可能会被被攻击篡改,环境的复杂性引入更多的潜在漏洞,环境由一个变为多个导致攻击面更大。
以上几个问题的确存在于混合云环境之中,但从实际来看这些问题基本都是可以解决的。我们知道多环境是防范云环境安全风险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虽然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攻击面。
混合云中,用户可以根据合规性、政策、审计或者安全需求来选择自己的工作负载部署方式和数据的存放形式、位置。目前,从诸多的用户使用来看只要规划、设计合理得当,混合云在安全方面可以做到和本地环境一样安全。
4. 国内外混合云角逐
面对混合云这一巨大的市场,国内外的各大云服务商纷纷改变自己的策略,前些年几个大厂和喊着只做公有云和私有云,现在也都陆续的推出了自己的混合云产品。
从这几年的报告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混合云的需求不断攀升的势头非常强劲。Marketsand Markets 更是预测到到2021年,届时企业在混合云上的年成本支出将会增长约22.5%。
企业对混合云旺盛的需求吸引了众多的云计算厂商加入到混合云的角逐,这些云厂商中既有公有云领域的巨擘,如国外的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云计算,以及国内的阿里云,也有众多的私有云大厂的进入,如VMware以及一些列的OpenStack 服务提供商。
依据笔者对混合云解决方案的了解,混合云解决方案目前主要分为3种类型:公有云为主、私有云为主、集成解决方案。有些同学可能会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三种路线,原因呢其实很简单,由于这些主流的厂商自己的业务各有侧重点,要做混合云肯定不能将现有的平台推倒重新来一遍,毕竟平台上还有这么多用户呢,因此厂商自然而然的会依据现有的平台去发展自己的混合云,也就逐步的形成了当下的多种技术路线。
下面我们具体看下这三种技术路线的混合云近几年的发展(由于国外和国内的公有云厂商在混合云发展上有些差异,因此在此我们将二者分开描述)。
(1) 国外公有云路线的混合云
此类技术路线的国外公有云代表厂商如亚马逊AWS、微软Azure以及谷歌云等,这些厂商基本都是力推将公有云技术架构延展到用户自己的基础架构之中。
2017年微软的Azure 对外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款混合云产品Azure Stack,这款产品允许用户将Azure 放到自己的数据中心。由于微软自身的操作系统和其他软件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再加上Azure 平台本身具备的功能丰富且强大,因此这使得微软的Azure Stack 在混合云市场的角逐上拥有不小的优势。
了解云计算市场的同学应该都知道目前亚马逊的AWS是公有云市场公认的龙头。2018年年底,在AWS re:Invent大会上AWS 正式推出了自己的混合云产品AWS Outposts,这一产品的对外发布标志着AWS 将会被引入用户本地的数据中心之中,和用户自己的基础数据架构融合到一起,让用户具备本地运行AWS基础架构的能力,帮助用户获得真正一致性的混合云体验。
不管是谈底层的设施还是上层的应用软件,一般都绕不开蓝色巨人IBM,云计算市场上大家对IBM可能有些陌生,但其实IBM近些年一直在押注混合云。2018年IBM 以340亿美金买下开源软件巨头redhat。此次交易被业界誉为创纪录的交易,有评论认为此举可能会让IBM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混合云提供商。且不管这个预言是否可以成真,我们先看下在混合云领域IBM 近几年除了收购redhat还做了哪些事情。
IBM 在2019年2月对外宣布了自己全新的混合云战略,推出了自己新一代的混合云集成平台IBM Cloud Integration Platform,此平台功能强大,可以将公有云、私有云的应用、软件和服务拓展到用户自己的本地系统之中。为了配置这套新一代的混合云产品,IBM 还在后面推出了自己全新的IBM Services for Cloud Strategy and Design,即云战略与设计服务(提供诸如企业的解决方案等服务)。另外IBM 还发布了自己全新的多云管理服务。
各个云计算大厂都在对混合云市场磨刀霍霍之时,谷歌自然也是不甘寂寞。2018年7月谷歌也在混合云市场上迈出了自己关键性的一步。在同年的Cloud Next大会上,谷歌和思科联合对外发布了他们的混合云产品:CSP(Cloud Services Platform),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混合云计算服务平台。谷歌在这次混合云产品发布中着重强调了自己平台在不同环境中移动应用容器化的能力。这次产品的发布是谷歌首次尝试进入混合云这一市场。
截止到当前,国外主要的公有云厂商(亚马逊AWS、微软Azure、IBM云、谷歌云)都已经在混合云市场上就位,云计算市场的争夺也从传统的公有云领域进入到混合云领域。
(2) 国内公有云路线的混合云
此类技术路线的国内公有云厂商以阿里云、腾讯云、网易云为代表,也是力推将公有云技术架构拓展到用户自己的基础架构中。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院2018年发布的《中国混合云发展报告》,国内有超过50%的企业在未来几年将会加大混合云领域的投入力度。在国内已经开始使用混合云的企业中,未来3年将会继续加大混合云投入的企业比重占到54.7%,这里面有19%的企业在未来3年对混合云的投入增幅会超过50%。国外云计算市场中混合云已经成为云厂商的必争之地,面对市场对混合云如此巨大的需求,混合云的战火也开始在国内的云计算市场中燃烧。
相比国外的混合云市场,国内的混合云发展的丝毫不晚。早在2015年时,阿里云就已经推出了自己的专属云产品Apsara Stack,这也让阿里云成为国内最早提供混合云服务的公有云巨头。Apsara Stack 可以将阿里云公有云的技术架构拓展到用户的数据中心,技术上和阿里的公有云可谓同根同源。
当然按照阿里云这几年在混合云市场上的深耕,阿里云不会仅仅推出一个自己的混合云产品就算了。除了推出Apsara Stack 之外阿里云还和一些第三方的厂商进行合作,典型的例子,如2018年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就曾宣布与Vmware 展开合作,并声称会支持VMware 云平台环境融合到阿里云环境中。在混合云领域阿里云除了与VMware 合作之外也和其他的厂商有合作,如Zstack等。
腾讯云也与VMware合作,并在2018年年底推出了自己的混合云产品黑石Stack-V。笔者从腾讯云官网的介绍了解到黑石Stack-V基于腾讯云的黑石IaaS基础框架,同时又深度融合了合作方VMware 在多方面的领先技术和资源优势,比如计算、存储、网络等方面,支持用户将自己的基础架构扩展至腾讯公有云。
阿里云、腾讯云都在混合云领域进行了自己的布局,华为云肯定也不甘落后。2019年年初,华为云紧随其后对外发布了自己的混合云产品,名为HCS。伴随着产品的发布华为云还对外发布了一系列的混合云解决方案,从官网介绍可以看出HCS是一个全栈的云服务平台,在架构和API方面和华为云保持了一致,其目的和前面我们讲到的混合云示例也是一样的,也是为了方便用户将华为云架构融入到自己的数据中心中。
国内混合云市场中除了上文中我们提到的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这些大厂外,UCloud 也于2017年正式推出自己的启明混合云解决方案。该混合云主要由基础产品、网络产品、安全产品、监控产品以及服务产品等组成,可以整合的资源包括:公有云、私有云、用户自己的IDC等。该产品通过“公有云+私有部署+专线网络”的模式为用户提供混合云服务。
通过上文中对公有云厂商在混合云领域的布局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外的公有云巨头都已经就位。混合云是云计算领域发展到第三阶段的必然产物,国内外公有云厂商们在混合云,领域的角逐才刚刚开始。
(3) 私有云路线的混合云
此类技术路线的厂商以Vmvare、Redhat以及各种OpenStack 服务商为代表,其典型的方案就是将自己的私有云方案拓展到用户自己的基础架构中。
混合云市场中不仅仅只有公有云玩家,面对混合云迅猛的发展势头,众多传统的私有云厂商不会置这么大的利益于不顾,比如VMware 和其他众多的OpenStack 服务商。这些服务商目前基本都已经推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各个私有云厂商逐步将自己的私有云解决方案向混合云进行过渡。
VMware 在混合云领域的方案可谓独辟蹊径,同时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解决方案。VMware 的混合云方案中支持将自己的私有云架构和公有云架构进行整合,或者直接将自己的私有云环境部署到公有云环境中。这方面例子有很多,典型的如大名鼎鼎的VMware Cloud on AWS,VMware Cloud on AWS 这一方案就是将VMware的私有云直接部署到AWS的公有云平台之上。整个方案中VMware只是借用AWS 底层的基础资源,整个环境的运维、销售等都是由VMware 公司负责,用户不需要再去学习AWS 平台的使用和AWS 打交道 。
除了AWS,VMware 目前已经与IBM以及国内的阿里云、腾讯云等公有云巨头们达成了混合云方面的合作。跟上文中我们说过的公有云厂商的解决方案不同,VMware 的混合云解决方案是将企业目前已经在使用中的VMware 虚拟化平台直接和公有云平台进行融合。从实际迁移过程来看这种方案迁移更加简单,但这种模式也不是没有缺点的,相比于其他的混合云架构,VMware这种方式在扩展性上相对要差一些,且在实施周期和部署成本上也存在一定的劣势。
(4) 集成领域混合云
除了上面三种技术路线的混合云,其实还有一种集成方案的混合云。这种路线最终提供给用户的也是一个云管理平台,用户借助这个云管理平台来统一管理各种异构云环境。
这种情况在市场上也并不少见,但就笔者自己的了解的目前国内就有很多的企业在使用这种技术路线的混合云。
5. 混合云面临的挑战
虽然云计算巨头们都已经进入到混合云市场之中,各个厂商也推出了自己的混合云解决方案,看似万事大吉,一片欣欣向荣。但从混合云的实际使用来看,用户在向混合云迁移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难。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此也盘点了一下,下面一起看下。
(1) 运维管理难度升级
采用混合云之前,使用云服务的企业只需要管理一个环境即可,当业务只存在于一个环境中时,系统监控、业务监控等相对简单。
企业在采用混合云之后需要同时管理多个环境:自己原有的基础环境和云环境,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基础环境。混合云中监控需要覆盖多个环境的各种资源,如果多个环境系统是异构的则会进一步的加剧监控以及问题处理的效率,给用户的运维增加难度。
(2) 多环境一致性问题
我们知道混合云并非简单的将多个环境的资源堆砌在一起,比如多个环境之间的网络连通问题。
如何将公有云、私有云以及用户自己的基础环境无缝衔接,保持用户业务在多个环境之间的平滑迁移,以及用户数据在多个环境的一致性,这些都是在部署混合云时需要着重处理的问题。
(3) 云网融合问题
云网隔离是目前混合云中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于使用混合云的用户来说云计算资源和网络计算资源的诸多操作都是分离的,处于割裂状态。维护人员需要同时关注多个平台的使用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的体验。
(4) 资源利用率问题
只在单一的环境中部署应用时资源的使用率统计、调整等相对好处理,当面对混合云的多个环境时如何让公有云、私有云、用户自己的基础设施等资源利用率做到最大化并且将成本控制到最优也是混合云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5) 跨云问题
目前市面上的混合云解决方案基本都是局限于单一的云平台上,目前还无法支持多云的需求,比如同时支持AWS和阿里云。因此企业业务的跨云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个也是各大云服务商在未来急需解决的问题。
6. 混合云总结
从实际部署情况来看,国内的混合云目前主要集中在电信、大型制造业、金融领域以及政府等行业。这一类行业的共同特点就是大家都具备一定的规模的IT设施和一定的维护能力。由于行业属性,这些用户对数据安全的合规性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
从笔者接触的一些国内的混合云用户来看,这一类的用户相对保守,一般会希望混合云提供商对于自己已经存在的一些传统的IT基础设施能够进行充分的使用,同时还需要兼顾云服务。因此目前国内混合云领域主要的解决方案是先为用户搭建私有云平台,然后再将公有云和建好的私有云之间进行打通。
除了上文中描述的资源方面的用户需求,这些行业一般还会要求云服务商了解自己所属的行业,因此以客户为导向提供具备行业特性的混合云服务在未来的混合云市场中将会是比拼的重点。
福利
扫描添加小编微信,备注“姓名+公司职位”,加入【云计算学习交流群】,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共同打卡学习!
推荐阅读:
OpenStack入门科普,看这一篇就够啦!
优秀工程师必备的一项技能,你解锁了吗?
被窦唯夸奖“音乐好”的刺猬乐队成员竟然是程序员
乔纳森离开苹果;李彦宏被泼水;Windows 公开 Linux 内核源代码 | 开发者周刊
以太坊暗网? 这群北大才子做到了...
智能文本信息抽取算法的进阶与应用
人工智能六十年技术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