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使用 markdown-it 比较多,也开发了一些插件,在这个过程中对源码进行了研读,最终写了这篇文章。需要了解细节的读者可以自行阅读文档。
此文分为两个部分:原理剖析和原理应用(编写插件)。
markdown-it 原理
输入一串 markdown 代码,最后得到一串 html 代码,整体流程如下:
我们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整个流程:# 我是一个例子
-> <h1>我是一个例子</h1>
首先,它会被解析器拿到,经过各个解析规则处理后得到一个 token 流,接着这个 token 流被渲染器拿到,经过各个渲染规则处理后逐步拼接成一个 html 字符串。
解析器
markdown-it 内置了七个核心规则,在上图我对解析规则使用了虚线,因为它们是可以被启用/禁用的。我们这篇文章只来聊聊最核心的两个规则:block 和 inline。
规范指出:
我们可以将一篇 Markdown 文档视为一系列块,块是一种结构化的元素,如段落,块引用,列表,标题,规则和代码块。一些块(如块引号和列表项)可以包含其他块; 其他(如标题和段落)包含内联内容,如文本,链接,强调文本,图像,行内代码等。
块结构的解析优先级始终高于内联结构。这意味着解析可以分两步进行:
1.识别 markdown 文档的块结构;
2.将段落,标题和其他块结构中的文本行,作为内联结构解析。
注意,第一步需要按顺序处理行,但第二步可以并行化,因为一个块元素的内联解析不会影响任何其他块的内联解析。
块分为两种类型:容器块和叶子块,容器块可以包含其他块,但叶子块不能包含其他块。
具体解析时,会围绕着 line 和 character 两个维度来解析。
对于每一行来说,解释的结果有以下三种:
- 用来关闭一个或多个块结构。
- 用来创建一个或多个新块结构,作为最后打开的块结构的子节点。
- 可以将文本添加到树上剩余的最后(最深的)打开的块结构上。
对于我们这个例子,会先创建一个 heading 块,然后将文本内容添加到这个块上。下一行没有内容,于是块关闭。
字符包括非空白字符和空格(U+0020),制表符 (U+0009),换行符(U+000A),行列表(U+000B),换页(U+000C)或回车(U+000D)这些空白字符。这里我们不做展开。
这期间会接触到的规则有 block、inline、heading、text。
- block 规则,会用来解析
# 我是一个例子
- 先进入 tokenize 函数,内含十一个 block 规则。
- heading 规则
- 得到 heading_open 、inline、 heading_close 三个 token
- inline 规则,会用来解析
我是一个例子
- 先进入 parse 函数,内含四个 inline 规则
- text 规则
- 得到 text 的 token
解析完毕,我们得到了 3 + 1 个 token:
token 流
这里我们得到的结果不是一颗 AST 树,而是一个数组,markdown-it 称之为 token 流。为什么呢?
官方解释是:
- Tokens 是一个简单的数组。(AST 是一个对象)
- 打开的标签和关闭的标签可以隔离。
- 将“内联容器(inline container)”作为一种特殊的 block token 对象。它有嵌套的 tokens,如粗体,斜体,文本等等。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这样就可以并行处理 block 和 inline 类型的 token 了。
生成 token 流后,它们就被会传递给 renderer。
渲染器
它会遍历所有 token,将每个 token 传递给与 token 的 type 属性同名的规则。markdown-it 内置了九种规则:围栏、行内代码、代码块、html 块、行内 html、图片、硬换行、软换行、文本。
type 属性不在内置规则的 token 将会被被传入 renderToken 中当一个普通 token 处理,这里不作展开。
回到我们的例子中来:
heading_open 会被渲染成 <h1>
inline 中的 text 会被渲染成 我是一个例子
heading_close 会被渲染成 </h1>
markdown-it 插件
一些 markdown-it 插件就利用了上述的原理。
markdown-it-container
这个插件可以让你支持内容块:比如 vuepress 的内容块:
这是如何实现的呢?我们可以根据之前的介绍推测一个内容块的 token 流:
第一行和第三行有 block 型的 token,一个代表 open,一个代表 close。第二行是 inline 型的 token,其中的内容是 inline 型的。
由于内容块中是 inline 类型,所以围栏、行内代码、代码块、html 块、行内 html、图片、硬换行、软换行、文本都是支持的。
实际上,我们会逐行扫描,找到匹配 ::: tip 这样的内容块语法,将它作为一个块结构开始进行解析,直到有 ::: 的行结束。其中的每一行,都将解析为 paragraph_open、inline、paragraph_close。
解析后的 token 流最后分别渲染 <div> 、若干 p 标签、 </div>。
markdown-it-anchor
这个插件可以对标题进行锚点抽取,以便阅读文档时能快速定位位置。
这里也可以推测一下,是不是往原本是 heading_open type 的 token 之前插入了一个 token 呢?这个 token 渲染出来就是锚点。
实际上,的确是插入了 token,但不止一个,因为锚点是可点击的,所以实际上是一个 a 链接,也就是 link_open、inline、link_close 三个 token。而且也不是插入在 heading_open 之前,而是 heading_open 和 heading_close 之间的 inline 子元素里了,因为 # 是和 Markdown 语法平级的。
注意事项:
1.因为标题可能是@#$等特殊字符,会造成 url 哈希无效,所以需要对锚点的哈希值转义。
2.可能会出现重名的标题,所以需要对哈希进行标记
给链接添加属性
官方有一个写插件的例子:添加 target="_blank" 属性到所有链接。
有两种方式:
- 修改渲染器规则
// 如果覆盖,或者是对默认渲染器的代理,则记住老的渲染器。
var defaultRender = md.renderer.rules.link_open || function(tokens, idx, options, env, self) {return self.renderToken(tokens, idx, options);
};md.renderer.rules.link_open = function (tokens, idx, options, env, self) {// 如果你确认其他的插件不能添加 `target` - 放弃以下检查:var aIndex = tokens[idx].attrIndex('target');if (aIndex < 0) {tokens[idx].attrPush(['target', '_blank']); // 添加新属性} else {tokens[idx].attrs[aIndex][1] = '_blank'; // 替换已经存在的属性值}// 传递 token 到默认的渲染器。return defaultRender(tokens, idx, options, env, self);
};
- 修改 token
var iterator = require('markdown-it-for-inline');var md = require('markdown-it')().use(iterator, 'url_new_win', 'link_open', function (tokens, idx) {var aIndex = tokens[idx].attrIndex('target');if (aIndex < 0) {tokens[idx].attrPush(['target', '_blank']);} else {tokens[idx].attrs[aIndex][1] = '_blank';}});
结语
markdown-it 作为一款经典的 js 解析 markdown 的库,其中思想和设计都可以细细揣摩,回味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