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的故事
大概是在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 大家开始玩魔方,我们家也买了一个。 我和几个小孩折腾了一会, 没搞出什么名堂。我哥摆弄了好一会, 嘿! 弄出一面一样的颜色。后来我也琢磨出来怎么把一面颜色拼出来。 再后来我才知道魔方有一些模式和一些口诀, 按图索骥, 依口诀而行, 就会从一面玩到一面再加一层, 再到加两层, 然后把最上层四个角的颜色搞对, 然后再按照一两个口诀翻十几下, 六面就做好了! 我玩着玩着就把各种模式和口诀都掌握了。 上初中的时候, 我还在课间表演过, 赢得一些男同学的好评 , 女同学似乎对此不感兴趣。
要在当时, 我的简历上一定会在“技能”一栏写上:
“精通玩魔方”。
后来我就不玩魔方了,这样过了二十多年。
几年以前我在一个实习生的桌上又看到了魔方。 我拿起来,似乎不用想, 当年的口诀就在手上. 转啊转,一面, 一层, 两层,那个男实习生露出崇拜的目光。。。 直到最上一层, 嗯, 口诀是什么来着? 我试了几种可能, 好像都不行。我看到周围的女实习生似乎不感兴趣, 那就算了吧。
看来我的简历要改写成:
“精通玩魔方到第二层”。
后来我想, 把第二层拼好, 我只知道找到某个模式, 按照某个口诀执行即可。 但是我并不了解为什么这个口诀能把第二层拼好, 同时又不打乱第一层的结果。 我更不知道如果在执行中走错了几步, 如何随机应变, 挽回局面。离开了口诀的话, 我只能把魔方的一面拼出来。从这点看来, 我的魔方技能应该是
“能够还原一面, 其他看口诀可搞定”。
那我的这真实的“技能”还值得写上简历么? 看样子是上不了台面了, 那什么是“技能”呢?
要知道技能, 谁能告诉我技能的反面是什么?
技能的反面
计算机人机交互领域的科学家 Bill Buxton 1995 年的一篇文章提到了 “The Opposite of Skill”:
Before reading on, think for a moment, and tell me what is the opposite of skill? I'll even give you a hint: I'm not looking for "unskilled." |
[大家可以花10多分钟先读一读]
[10 分钟就过去了? 您还是读一下吧]
Bill 说技能的反面是 ”Problem Solving” – “解决问题”, 这个听起来有点绕, 我们看看IT 人士熟悉的一个例子吧。 一个IT 专业的大学生来面试, 简历上写 “技能: 精通 Visual Studio C# 编程”。 于是面试官请他实际用VS IDE 写一段程序 (冒泡排序)。 一个 “不精通”的面试者的编程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
· 嗯, 怎么开始一个C# 的命令行程序呢?
· 定义数组是怎么弄的? 是 “int [] arr” 还是 “int arr[]”, 还是 ArrayList, 还是 Array <T>。 哦, 我平时都是上网查的. 哦, 我不知道还有 MSDN 网站。
· 嗯, 为什么编译没过呢, 哦, 这里少一个分号。
· 嗯, 怎么设断点? 怎么定义命令行参数? 额, 我要查一查…
你发现他把时间都花在“解决 (低层次) 问题”上了, 你想考察的“算法技能”、 “C# 程序设计技能” 都无暇顾及。注意, 这是在他认为非常精通的编程工具和编程语言中出现这样的问题。 你要这样的员工么?
那怎么提高技能呢? 答案很简单, 通过不断的练习, 把那些低层次的问题都解决了, 变成不用经过大脑的自动操作, 然后才有时间和脑力来解决较高层次的问题。
年轻学生都志向远大, 上了一些课, 就很想解决高层次的问题。我最近碰到一些学生就非常想做高层次的“科研”, 觉得“工程”是基础, 没意思。而且我 “已经知道怎么做了”,
从科研, 或者理论的高度上说, 所有的“技能”都能总结成简单的 ”已经知道怎么做了”:
例如:
下围棋怎么做? 每一步都占据全局价值最大的一点, 直到终局, 即可获胜。
打乒乓球怎么做? 把对手打过来的球都打回去, 直到对手的球出界或下网, 即可获胜。
再举一个例子: 我给一些同学出了一个题目:怎样在一年内做好一个博客网站:
北大 《领导力与职业发展》课程同学们的设想:
博客商业计划_传恺_新浪博客
(半年内达到3000万用户,下半年目标达到2亿1千万)
如何打造中国最好的博客?_成长的迷思-CSDN博客
博客网站的经营——1年发展规划方案_zhao_di的博客-CSDN博客
第二次作业:关于建立国内最大最权威的操作系统博客的一些想法 - PkuCL1 - 博客园
看看几乎同时发布的, CSDN 项目负责人(8年以上工作经历)在CSDN的一年总结:
http://robbin.iteye.com/blog/1136859
谁更有“领导力”这一个技能呢? 如果真的把任务交给这些热情高涨的同学们, 他们的第一年恐怕是在“解决(低层次) 问题”中度过。
Bill Buxton 的文章还提到了不少值得深入讨论的观点, 我们暂且按下不表。
魔方和模仿
为了玩好魔方而背一些口诀没什么问题, 至少能说明这个人记忆力不错。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大家评论一些国内的团队完全拷贝国外网站的设计,例如 “点点” 完全照搬国外的网站的设计。
有好心人说这些copy/paste作品 是在“微创新”,可以吸引天使来投资等等。 我不同意, 这种 “微创新”论调是对创新的侮辱,对大众智商的鄙视, 对天使的亵渎。 抛开道德和法律方面的问题不谈, 我认为这种模仿的行为其实就是“背口诀”, 希望按照口诀执行之后, 魔方会同样出现一个神奇的结果。
这些 copy/paste 的方法作为自己团队的练习 (参加上面提到的“不断练习”), 是可以的。 你听说飞人乔丹每天练习1000 次投篮, 而且扣篮的时候吐舌头, 你也每天练习1000 次, 并吐舌头, 这并不犯法。 但是你只凭这个就去找NBA 球探来谈 NBA 选秀的事情, 我觉得不大靠谱。
练习之后, 如果真想把模仿的产品推向市场, 有两个问题:
a) 口诀是公开的, 你可以抄, 别人也可以抄。 如果都是一个口诀, 大家背得都差不多, 那我们怎么才能竞争过别人呢? 我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我怎么才能比上一个背口诀的人更能说服投资者? (见上一篇博客)
b) 各地市场和用户需求往往不一样, 按口诀执行之后, 会出偏差。这时候如果能把口诀改改, 解决本地客户的问题, 也是不错的能力。问题是, 有这个能力么? 一位同学举出了背口诀背得水土不服的例子:
回到魔方
魔方的技能有哪些层次呢? 下面是我粗浅的看法:
1. 听说过魔方的玩法, 理论上了解 (已经知道:通过扭动魔方的各个层面, 直到六面出现一样的颜色为止)
2. 对口诀知其然, 能在实践中根据某种口诀玩成六面 (楼主在这里)
3. 对口诀知其所以然, 能够根据情况加以变化
3. 同上, 唯手熟尔。 几十秒就可以搞定的 (学校冠军们在这里)
4. 同上, 但是转得特别特别特别快, 十几秒就能转好的那些人 (世界冠军们在这里)
5. 能够设计出新型的魔方
那怎么才能考察出一个人 “精通”魔方呢? 我想了这样一个办法:
a) 给面试者一个各面打乱颜色的魔方
b) 要求他把六面还原
c) 如果还原了, 要求他把魔方恢复成我最初给他那个混乱的局面, 必须一模一样。
精通魔方的同学, 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