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锋 《互联网进化论》作者
从2015年开始,智慧城市的类脑化进程不断加速,包括城市大脑,城市云脑,城市神经系统,智慧城市脑,交通大脑等概念不断涌现,人工智能成为当前科技热点的今天,人们在定位和解读这些类脑巨系统的时候,往往将其归类于人工智能系统。但是从整个科技趋势发展看,这一定位并不准确。本文将就城市大脑的智能类型进行讨论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阐述,过去50年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前沿科技不断向类脑智能巨系统进化。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虚拟现实,工业互联网等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类脑智能巨系统架构更加清晰。
应该说智慧城市原本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向城市建设自然蔓延和深入的结果。因此建设智慧城市就不能忽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和进化规律,城市大脑作为互联网大脑与智慧城市建设结合的产物,会继承互联网大脑的基本架构,
无论是在互联网大脑还是城市大脑(云脑)的定义中,人的因素都处于必不可缺和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再复述一下它们的定义,
互联网大脑的定义是:
互联网大脑架构,就是互联网向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类脑智能巨系统架构。互联网大脑架构具备不断成熟的类脑视觉、听觉、躯体感觉、运动神经系统、记忆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神经纤维。互联网大脑通过类脑神经元网络将互联网各神经系统和世界各元素关联起来,互联网大脑在群体智慧和人工智能的驱动下通过云反射弧实现对世界的认知,判断,决策和反馈。(2008年,参考1)
城市大脑的定义是:
城市在逐步智慧化的过程中,将逐步形成自己中枢神经系统(云计算),城市感觉神经系统(物联网),城市运动神经系统(工业4.0),城市神经末梢发育(边缘计算),城市智慧的产生与应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城市神经纤维(通讯技术)。以此为基础形成城市的两个核心功能:第一是城市神经元网络系统(城市大社交网络),实现城市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第二是城市大脑(云脑)的云反射弧,实现城市服务的的快速智能反应。基于上述类功能推动城市智慧的不断进步。这样类脑城市建设架构称之为城市大脑。(2015年,参考2)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城市大脑不仅仅是人工智能巨系统,更是人类群体智能作为重要角色参与的混合智能巨系统。在城市大脑的类脑神经元网络中,人是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与人,人与物的链接和交互成为智慧的源泉之一。
另一方面,人的参与是城市云反射弧实现完整功能不可或缺的部分,在9个城市云反射弧类型中至少在5个类型出现。相关的范例如:传感器到人的云反射弧,在大楼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室内温度升高超过100度,同时气敏传感器检测到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于是报警信息通过互联网线路传送到服务器中心,服务器发送信息给附近的消防队,消防队出动消防人员来大大楼实施灭火。
城市大脑的类脑神经元网络和云反射弧中,已经有很多聚合人的智慧产生城市智能的应用或服务,例如知识问答网站,知识服务网站,电子商务网站等等。它们链接了城市居民(但不仅限于居民),同时也作为云反射弧的一种为满足居民的需求。示例如下;
知乎是基于互联网的智慧问答社区,连接各行各业的用户。用户通过提问获得其他专家专业人士的智慧解答,用户也分享着彼此的知识、经验和见解,让更多人的问题得到解决。城市的居民通过知乎,百度知道,新浪爱问等问答网站也可以解决城市中遇到的问题。
猪八戒网是服务众包平台, 服务交易品类涵盖创意设计、网站建设、网络营销、文案策划、生活服务等多种行业。猪八戒网有千万服务商为企业、公共机构和个人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将创意、智慧、技能转化为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城市中的企业,个人,政府单位都可以通过猪八戒网解决工作,生产,科研等领域的问题或任务。猪八戒网等服务众包平台对于城市大脑的智慧提升也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每日优选”是一个致力于网上购物领域的内容制造和分享平台,每天为网友们提供新鲜、超值、有品质的网购产品特价资讯。“每日优选”会将有价值的优惠信息及时更新到网站上,省却城市居民搜索的时间。可以有效的提高城市居民手中同等额度货币的购买力。每日优选,当当,京东,天猫淘宝等类型的网站帮助城市居民获得需要的商品信息,同时通过城市的物流系统到达居民手中,这个过程也是城市大脑中与满足商业和家庭需求的重要云反射弧类型。
参考来源1, 2008年,《互联网进化规律的发现与分析》
参考来源2. 20015年,《基于互联网大脑架构的智慧城市建设探讨》
未来智能实验室是人工智能学家与科学院相关机构联合成立的人工智能,互联网和脑科学交叉研究机构。
未来智能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统智商评测体系,开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评测;开展互联网(城市)云脑研究计划,构建互联网(城市)云脑技术和企业图谱,为提升企业,行业与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务。
如果您对实验室的研究感兴趣,欢迎加入未来智能实验室线上平台。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