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机与认知实验室
是非之心,智也! 为什么说这不仅仅是指伦理道德,其实,这涉及到人之智能、智慧的根本:非逻辑推理性的判断! 机器的判断是逻辑推理性的,对环境的适应性自然就弱了一些。
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一句话:“一个人能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仔细想想,这也是人机之间最大的智能区别吧:一个可以格物致知、矛盾行事,一个只能芯无旁骛、顺理成章。
所以:
一个不能自相矛盾的智能,就是人工智能!
人机融合智能就是要实现矛盾中态势感知的得“意”忘“形”吧!
人机融合包括两方面:一是人与机器系统的协作问题,另一个是人与机器的共同进化。人与机器系统的协作包括人与机器之间的任务分配,及人与机器交互的问题,人与机器系统各自内部又有其智能。人与机要想实现融合,就必须进行共同进化,共同进化一方面是二者各自不断进化学习,包括从对方学习,从外界学习,根据经验教训学习等。另一方面是根据对方的状态不断改变自己的状态,优化人机系统的配置,从而达到系统状态的最优化。
人类的认知没有模型,只有原型,没有数据,只有对象,没有推理,只有直觉。人是多义性的适应/调整,机是单义性的符合/运行。
传统人机认知理论把组织看成是个情境/场景式封闭系统,而现代人机融合智能理论则认为组织在它与其环境相互关系之中是个开放系统。
组织的开放性指的是,组织具有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任何具体组织作为整体,都不是孤立自在的,它总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且同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从而表现出自己的整体性能。组织向环境开放是组织得以向上负熵发展的前提,也是组织得以稳定存在的条件。适应是指生物形态结构、生理机能适合环境的状况。后涉及到社会、文化等方面,延伸到心理范围。不适应恰恰是指心理上、意识上的作用。
智能很可能不是简单的顺应、适应,更重要的是不顺应、不适应,进而创造出一系列开发环境下新的可能性:自由、同化、丰富、改变、独立,当的然,人工智能可以例外。预期之内的叫自动化,预料之外的才是智能化。“知识”不是静态的一堆观念,它们是“过程”,逻辑不是知识,逻辑不生产知识,它所做的事提供我们一套严谨的规则,用来组织和运用知识。
混合物是两样物质混在一起,没发生化学变化,仍是两种物质。如把沙放进水里等物理变化。融合物是由两种或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指的是一种物质。如一氧化碳CO,是由C元素与O元素组成的化学变化。人机混合智能中人机界面分明,然而,随着自主系统的不断发展,人、机在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计算域、算计域、感知域、推理域、决策域、行为域的界面越来越模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合在一起的趋势越来越显著,所以人机融合智能较能反映真实的人机关系。
智与慧的区别
智:是普通人都能具备的能力,比较大众化,慧:有丰富的学识,丰富的经验,就会产生拐弯的哲学思想来,在思想上有升华,有哲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能通心神。
1、智是聪明才智,慧是醒悟本性的大智。
2、智与慧。明白一切事相叫做“智”;了解一切事理叫做“慧”。
3、慧是那攀树的梯子。智是那树梢的果子。
4、智指智力 能力 偏向于个人本领 是后天可以培养的;慧指慧识 慧根 偏向于个人的基础 是先天的 。也就是说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拥有智,拥有慧的人可以拥有智,拥有智的人不一定拥有慧。现在所说的智慧很混淆的,非常笼统。
5、佛经上讲:明白一切事相叫做智;了解一切事理叫做慧。决断曰智,简择曰慧。俗谛曰智,真谛曰慧。照见名智,解了称慧,此二各别。知世谛者,名之为智,照第一义者,说以为慧,通则义齐。
6、佛家语:"灵台清静,静能生慧,慧能生智。”。
道家也说 "静能生定,定能生慧 。"。
后来有人把 '静能生慧,宁静致远 "合为一句。
7、聪未必明,知未必识,智未必慧。
目前人工智能(产品)还未有社会性,而人有!
未来智能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统智商评测体系,开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评测;开展互联网(城市)云脑研究计划,构建互联网(城市)云脑技术和企业图谱,为提升企业,行业与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务。
如果您对实验室的研究感兴趣,欢迎加入未来智能实验室线上平台。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