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量子位
最新消息,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发布了一条激动人心的新进展:金星上可能存在着生命迹象。
因为科学家发现,金星大气中存在着浓度异常的磷化氢(PH3)气体,达到20ppb(亿分之二)。
这种剧毒的气体在金星的条件下很难有如此高的浓度,科学家排除了金星大气、云层、地表、陨石等非生物生成途径。
所以只剩下两种可能性:金星上存在着未知的光化学或地球化学过程,或者是金星上有生命能够产生磷化氢。在地球上,生成磷化氢主要依靠厌氧生物。
科学家已经将这一发现发表在《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国际合作研究团队使用夏威夷的James Clerk Maxwell望远镜发现了磷化氢,然后使用智利的Atacama毫米/亚毫米阵列(ALMA)射电望远镜确认了这一结果。
美国NASA局长也在Twitter上转发了这一消息:金星上有生命吗?是时候优先考虑金星了。
金星是太阳系里最热的行星,它上面到底有没有生命,经历过几次反转。
地狱行星
金星的一些参数和地球高度相似,半径是地球的0.95倍,公转轨道半径是地球的0.72倍,表面引力是地球的0.9倍。
所以,人类一直相信,金星和地球如此相似,也可能和地球一样拥有生命。
甚至到上世纪50年代,著名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还在小说中幻想着金星上有海洋、有水生动植物的存在。
但随着科学家对金星了解的不断深入,这种幻想迅速破灭。金星堪称是太阳系里环境最恶劣的行星。
金星大气中有96.5%都是二氧化碳,大气压是地球上的92倍,表面温度高达460℃,自转速度是八大行星中最慢的——243天。
而且,由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存在,金星表面到了夜晚也不会变凉快,依然高温。
金星上时不时还会下起硫酸雨,不过因为气温太高,还没落到地面就会蒸发。
如此恶劣的环境让金星成了不折不扣的“地狱行星”。
“头铁”的苏联曾发射过多个金星探测器,只有“金星13号”和“金星14号”成功拍摄到金星表面的图片。
前苏联“金星14号”探测器拍摄的金星表面
火星探测器能运行好几年不同,金星探测器的设计寿命只有几十分钟,比如“金星14号”在金星上只存活了57分钟就挂了。
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重新审视这颗“地狱行星”,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金星上如果存在生命的话,也许不在地表。
今年8月,一篇发表在《天体生物学》上的研究提出,微生物可以生存在金星的大气层中。在金星大气50公里高度上,环境和地球上类似,大约在30℃左右,能避免高温、高腐蚀性物质对生命的威胁。
来自MIT的天文学家Sara Seager认为,微生物在金星上面最可能的生存方式是在云层的液滴里面,在这里获取阳光和水分。
磷化氢就是微生物可能存在的证据之一。
磷化氢为何物
磷化氢是一种恶臭、剧毒气体。屁、腐烂的动物里都会有这种气体。坟地上鬼火就是微生物分解尸体产生的磷化氢自燃造成的。
看过《绝命毒师》的朋友一定还记得,老白在房车里毒死毒贩正是利用了磷化氢。
对于喜好氧气的生物来说,磷化氢是毒药。但是对于厌氧生物来说,它却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分子。
虽然过去科学家在木星和土星中发现过磷化氢,但这两颗行星都是气态巨行星。岩石行星金星的环境并不适合生成磷化氢。
磷化氢可以由厌氧生物的代谢活动产生,也可能是磷酸分子在光化学环境下分解产生,后者发生的可能性已经被观测数据否定。
科学家还考虑了火山活动、闪电、陨石撞击等过程,通过模型推算出磷化氢的浓度比探测到的数值低4个数量级。
而且磷化氢是一种很强的还原剂,容易被大气中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消耗,所以金星上一定有某种源源不断生成磷化氢的机制。
要么是我们未知的另一种反应机理,要么就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生物制造。
不过,即使金星上存在生命,也地球上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液滴还会落回金星表面,而金星表面过于炎热,生物无法存活。金星云层中有高浓度的硫酸,微生物要想存活,一定有我们未知的耐酸机制。
仅凭现有证据,要证实金星存在生命还为时过早。磷化氢并不是实锤证据,我们还要对金星进一步的探测,才能找到更强的证据。
参考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0-020-1174-4
https://twitter.com/JimBridenstine/status/1305598182571810822
https://arxiv.org/abs/1910.05224
https://www.liebertpub.com/doi/10.1089/ast.2020.2244
https://news.mit.edu/2019/phosphine-aliens-stink-1218
未来智能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统智商评测体系,开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评测;开展互联网(城市)云脑研究计划,构建互联网(城市)云脑技术和企业图谱,为提升企业,行业与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务。
如果您对实验室的研究感兴趣,欢迎加入未来智能实验室线上平台。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