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大秦立国-ip演变
1.戏精说历史
且说那大秦君主初立秦国,人口稀少,户部管理的也省事,将人口划分为数个层次,越往其上,人口越少,越往其下,人口越多,且每层可容纳人数都是规定好的,前期日子倒也过得安详幸福实在美满。
六代君王,奋发而上,等到了第七代君王骑虎扫八方,坐拥中原实现大一统,人口越多,户部管理困难重重…(当然这户部告急是下一章节的了)这一节我们来讲讲秦国如何管理人口的叭~
2.五等人,层层如界限(分类的IP地址)
A大臣提出可采用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互连协议))政策,采用全世界唯一的32位/4字节标识符,这样解决了如何通过一个标识符来标明一名百姓。
B大臣继续提醒道可采用数字化将人们分为五等级,建议道:我们可以将人们划分为五个层次,分别命名为A,B,C,D,E层次,例如A层次,网络号对应君王,主机号对应百姓,君王少百姓众。又例如B类网络号可对应藩王,C类网络号对应士大夫。其不同层次管理百姓也不同。
经过进一步的讨论,大臣们定下来了这套
秦国的王很满意这套方案,但是他又提出了个问题,有关于这ABCDE,具体是怎么计算的?他们中间有没有一些特殊的编号需要特别注意的?
3.佩玉而识人,细化小县官(子网掩码+分类IP)
话承上文,虽然朝廷颁发了“五等人”政策,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管理不便的问题,这不,桂林郡主犯忧愁了,自己虽然被分为二等人(B类IP,网络号可有214-1,一个网络号可有216-1个主机号),自己能管的人是多了,但实际上也没那么多人哦,倒是下面的小县城经常抱怨说自己是三等人(C类IP,网络号可有221-1,一个网络号可有28-1个主机号)能够管理的百姓较多,远不止二百之数,朝廷分配给自己的可管理名额可不太够呀。
郡主终日郁郁不乐,某日见到府上谋士所佩玉,红黄绿皆有,随灵机一动,想以佩玉决定能管理百姓的人数,谋士小头头称赞道:群主博学,这就好比朝廷给我们分配名额不是过多就是过少,我们不如在自己的辖域实施推行佩玉识人,比如通过朝廷分配给百姓A的编号为192.168.1.1,其官员所佩玉为255.255.255.0,这两者按“位与”可得出官员网络号为192.168.1,其可管辖百姓自然可得256人,倘若其佩玉为255.255.240.0,按“位与”操作可得网络号:,且可管辖百姓4096人,如下图所示:
章评:
- IP的作用是在互联网上唯一的确定一台电脑,帮助我们在互联网上找到一台电脑,有定位的功能。
- 最初分配IP,划分ABDCE五个等次,看起来他们可以分配的IP不少了,但事实上的现实中的电脑数量更是个天天天天文数字!IPv4已经用完了,Ipv6还没有普及。
- 且分类IP模式里面一个网络段能管辖的主机数也是固定的,一家网吧可能有300+的电脑(C类IP可划分255台电脑),却要分配B类IP地址,造成了很多IP浪费。当然你也能用B类IP啦,又浪费你不介意也是能用的233
- 子网掩码就是在分类IP的基础上,细化了可用后半截主机号,让主机号的量可以通过不同的子网掩码,来配置合适的IP容量。
参考资料
- IP地址到底有什么用,为什么每次上网IP会不同?
- 子网掩码的用途是什么?
- 为什么使用IP而不是用MAC来进行通信呢
- 为什么局域网要用mac地址而不直接使用IP地址,统一用IP地址不是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