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一作,会被认可吗?

0e063adc6ca2631cf40352ef6fa8b65a.png

文 | 检索宝
源 | 科研大匠

在我国,论文署名问题长期以来备受争议。尤其是共同第一作者,因没有统一认定标准,又直接影响硕博毕业、求职、考评的结果,而令人心神不宁。共一指的就是共同第一作者,也可以叫做并列第一作者,无论是共同第一作者还是并列第一作者,都是第一作者,共同署名的两位作者是不分先后的,共同和并列就意味着二位作者对文章的贡献是同等的,参与程度也是同等的。共同一作或者并列一作都属于第一作者,这种认可是在并列作者被允许被认可的情况下,如果期刊或者单位并不认可并列作者共同作者,两位作者中排在后的作者价值可能就会稍小一些。

f8443aa6aaf0244c903f0d3d9e2992eb.png
▲图源:nature

追溯历史

共同第一作者,本质上是科研领域的“舶来品”

我国学术期刊署名方式,通常是如果一篇论文有多个作者,则按照其贡献程度进行降序排名,即我们常见的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即使两个名字并列摆放,也默认前者是一作。后来借鉴国外期刊的做法,增加了通讯作者这一重要身份,相当于邀请权威人士来为投稿做质量担保。

SCI的引进,打破僵局

对于以实验数据为核心的理工科成果展示平台,SCI英文期刊执行并认可“共同第一作者“,本着严谨客观的科研态度和对参与成员劳动成果的尊重,第一作者可以≥2个,影响因子高的期刊甚至可以有4-5个第一作者。

8684240d6b4dafceb6cb632a032a360f.png

46.6%的研究者会产生分歧

纵向来看,单篇论文的作者数量正在增加,这意味着获得令人羡慕的第一作者位置,竞争在加剧。对Pubmed和MEDLINE数据库列出的3000万篇论文的分析发现,1975年之前,单篇论文的平均作者人数为1.9人,在2015-19年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5.9人。

51f943329e745f0afe5817a4f611fa47.png

英国医学科学院(AMS)2016年的一项报告指出,缺乏对研究者贡献的认可是阻碍研究人员参与多小组研究的主要因素。"虽然团队协作被认为很重要,但很少有证据表明个人贡献会得到重视,这对博士生和职业早期的研究人员来说尤其是个问题"。

论文署名争议到处可见。2011年对6个著名医学期刊500多篇论文的通讯作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7.6%的通讯作者承认其论文中有"荣誉作者",即虽然不符合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指南中规定的署名标准,但仍给予了作者身份;7.9%的论文存在“幽灵作者”,也就是说虽然有贡献,但并未在论文中给予署名。

美国国家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NIEHS)对约6700名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在线调查,这些研究者发表的论文都至少有两名作者。调查显示,46.6%的研究者表示曾对论文署名产生过分歧,37.9%曾对作者名单的排序产生过争议。此外,女性研究者比男性研究者更多遇到署名争议问题。

5e98c45a64b4f04a60180b39274f52f7.png
▲图源:nature

NIEHS的调查发现,回复有论文署名分歧问题的研究人员占比,医学科研领域要比其他领域高50%;作者排序存在问题的比例,医学科研领域高70%。这些差异也部分反映了不同学科的排序规定,例如有的学科会习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而大多数学科是按照贡献水平排序。

这里值得说明的是一作绝不可轻易让人,如果是多人合作完成,又确定自己是最高贡献度,共同一作也要争取前置位。 导师可以出现在通讯作者的位置,这点无须担忧。如果合作伙伴确实对文章有直接贡献,必要的共同第一作者务必要如实填写。

c8ede8266dc2d1d24782d5e8e39eec00.png
▲图源:nature

而又有人说,宁可当二作,也不要做共一,这样至少“死”个明白。但事实上,共同第一作者的方式正越来越受认可,明确且不可逆。

顶刊的“共一”被认可

这直接体现在国内头部高校的用人选择上。

1ee7b479550a448a871086a1d3a61a19.png
▲图:北京某一流大学教研岗招聘要求

据了解,不少C9高校的教研岗招聘要求中都出现了这样的字眼——提供3-5篇高水平代表作,以此取代从前对论文影响因子、数量的描述。

北京某知名大学的相关领导表示,现在各学科领域的高水平论文肯定还是发在国际顶刊上;那对于很多普通博士来说,独立一作显然不现实,而共同一作也能体现他在其中的贡献和学术潜力。所以,往往更看重期刊质量,在顶刊上发表的文章,共同一作含金量也很高。

而普通高校,同样也是优先看期刊,例如在CNS级别的刊物上是共同一作,肯定比国内普通刊物的独立一作更具有说服力。

不仅是用人,各单位的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同样认可共同第一作者。

掺杂人情的“共一”被限制

在评审规则中,不同单位对于共同一作的认可程度不同。 有些按照SCI分级,只认可A5B4C3D2范围内的共同第一作者;有些则常常会设置权重系数来判定加分多少,例如N个共同作者、每个人算1/N篇。

33f41df948f4cdd324c1c882ee123f44.png
▲图2:广东省某医院正高职称评审要求

当然,还有少数单位,共同第一作者只认1个人,不能同时享受共一的加分。

这种限制本质上并不是否认共同一作的位置,而是以此来控制人情导致的“共一”泛滥的局面。在不少事业单位,“署名送人情”的例子很常见,把署名当成礼物,送领导、送配偶、送同门……即使对研究完全没有贡献的人,仍被列为作者。这样的不认可,倒是十分必要,守住了科研的基本底线。

换个视角,如果我们也能像国际期刊委员会(ICMJE)一样,对“共同作者”的责任加以明确,或许争议将减弱不少。

至于求学阶段,以共同一作身份发表的论文成果就更容易被认可了。 无论是评奖评优、还是毕业要求,只要是第二作者及以上层次的署名,一般都被学校学院承认。毕竟无论从资源渠道、还是科研能力来看,都很难以独立第一作者的署名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稿,因此即使是SCI的共同第一作者,也实属难得。

跳出求职、考评、毕业这些刚需场景,而从科研本身的发展出发,共同第一作者、共同通讯作者更是一种必然趋势。

共同一作,已是必然趋势

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增多,跨校甚至跨国合作越来越普及。尤其是进行重磅研究,很难单打独斗,不同课题组共同协作才有双赢的机会。

6eeb2adbc6225690dd888706237d7586.png
▲图源:nature

国际顶刊关于"共同作者"的署名要求

  • Nature表示:如果确有必要说明2个以上的作者在地位上相同,可采取共同第一作者的署名方式,也可用符号在姓名旁边标识,并说明这些作者对研究工作贡献相同。

  • Science表示:通讯作者保证所有的作者都同意在稿件上的署名,任何署名的改变要有全部原作者签名同意的书面意见。

  • Cell表示:除了用星号标注相应作者外,通讯作者可以使用编号脚注来指定其他同等贡献的作者。所有作者应该讨论并同意作者顺序和作者身份的指定。所有被列为作者的人都应对论文做出实质性贡献。

从2021年上半年我国内地高校CNS发文统计中可知,80%左右的文章通过国际(内)合作的形式完成,有些研究的共同通讯、共同一作数量更是达到5、6个之多。

总而言之,基于合作研究而产生的学术论文中的共同第一作者,理当视作第一作者的身份去接纳和认可;而那些背离科研诚信“注水”产生的共同一作,注定无处藏身。

那么何种情况下,可加共同一作?

  1. 工作量较多,多人接手完成一项研究工作。

  2. 工作复杂或难度大,需要多位人员共同负责,或者将本课题组不能完成的工作委托给外课题组。

  3. 新手在师兄师姐或其他有经验人员的指导下完成一项课题,指导人员会被列为共一,有教职的教师一般为通讯作者。

  4. 双方都有要发表的量级相当的论文,互相将对方挂为共一,常见于课题组内或学科内或关系较好的合作单位。

  5. 年资较低的科研人员主动或被动将年资较高、地位较高的科研人员放在共一位置。

  6. 第一作者主动或在通讯作者授意下,将共一给予急需此类位置的研究人员,用于荣誉评定、入学或晋职等。

122c7e11209c57cb014e6bdece6d9b96.png
▲图源:nature

那么,共一的被认可程度在各项评定中究竟如何呢?这得分成3种情况讨论。

(1)奖学金评定及毕业:在硕博时期,以共一身份发表的论文成果,无论是评奖评优还是毕业要求通常都被学校承认。

(2)求职高校或科研院所:在该情况下以共一身份发表的论文成功也是被认可的,但其含金量有待商榷,不能保证你在竞争者中遥遥领先。

(3)职称晋升:在该情况下共一的身份并不会给你加分。因为职称评定最重视的是科研成果的“纯度”。为了防止共一成为“灌水”工具,有些顶尖高校或科研单位明确提出:第一作者只认可1个人,不能两个人同时享受第一作者的加分;还有部分单位按照SCI分级,只认可A5B4C3D2范围内的共一作者。

究竟如何确认作者贡献才算公平?

Nature采访了一些研究人员,了解他们在研究协作的过程中是否出现过署名纠纷。一些机构表示正在试图制定更公平的制度来认可个人对学术论文的贡献。例如,制定科学领域的"婚前协议"或团队章程,提前说明研究人员的角色、责任以及出现冲突时的解决流程。

有些人认为,减少论文署名纠纷的关键是采用更详细和更透明的方式来确认研究贡献。现在很多期刊也要求提交论文时披露作者的贡献。自2014年以来,有数百家期刊采用了CRediT(贡献者角色分类法),该方法将作者的贡献划分为14个类别,并对每个类别的角色详细精确地定义了作者的贡献。这样产生的结果对大家来说是相对公平的。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接受CRediT(贡献者角色分类法)这个统一正规的标准,来公平地评价作者贡献,减少作者纠纷、虚报或不公平感,确保整个学术出版领域的透明度。

b7bdaa78ad3741d752bcf30c572f8dd7.png后台回复关键词【入群

加入卖萌屋NLP、CV与搜推广与求职讨论群

后台回复关键词【顶会

获取ACL、CIKM等各大顶会论文集!

a032c939430f9b20b8e94c69335bef2f.gif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news/477519.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Spring Cloud构建微服务架构:Hystrix监控数据聚合【Dalston版】

上一篇我们介绍了使用Hystrix Dashboard来展示Hystrix用于熔断的各项度量指标。通过Hystrix Dashboard,我们可以方便的查看服务实例的综合情况,比如:服务调用次数、服务调用延迟等。但是仅通过Hystrix Dashboard我们只能实现对服务当个实例的…

图谱实战 | 丁香园医疗领域图谱的构建与应用

分享嘉宾:付子玉 观澜网络 算法工程师编辑整理:孙佩霞 中国电信研究院出品平台:DataFunTalk导读:丁香园大数据组旨在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内容与服务,使用知识/概念图谱、预训练模型挖掘更深层次的用户意图。本文介绍了丁…

LeetCode 722. CPP删除注释(逻辑题)

1. 题目 给一个 C 程序,删除程序中的注释。这个程序source是一个数组,其中source[i]表示第i行源码。 这表示每行源码由\n分隔。 在 C 中有两种注释风格,行内注释和块注释。 字符串// 表示行注释,表示//和其右侧的其余字符应该被…

CVPR 2022 | 天大本科生论文入选!深度学习长尾分类新SOTA

文 | 丰色 发自 凹非寺 源 | 量子位(QbitAI)本科生搞科研到底能做出什么成绩?最新被CVPR 2022收录的一篇论文中,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来解决深度学习中长尾分布数据的分类问题,最终实现了新SOTA。论文:https://…

Spring Cloud构建微服务架构:Hystrix监控面板【Dalston版】

在上一篇《服务容错保护(hystrix断路器)》的介绍中,我们提到断路器是根据一段时间窗内的请求情况来判断并操作断路器的打开和关闭状态的。而这些请求情况的指标信息都是HystrixCommand和HystrixObservableCommand实例在执行过程中记录的重要度…

学术会议 | 欢迎注册参加第11届国际知识图谱联合会议

11th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Graphs(IJCKG 2022)IJCKG(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Graphs)会议之前是国际语义技术联合会议(the Joint International Semantic Technology Conference (JIST)),JIST …

LeetCode 396. 旋转函数(数学)

1. 题目 给定一个长度为 n 的整数数组 A 。 假设 Bk 是数组 A 顺时针旋转 k 个位置后的数组,我们定义 A 的“旋转函数” F 为: F(k) 0 * Bk[0] 1 * Bk[1] ... (n-1) * Bk[n-1]。计算F(0), F(1), …, F(n-1)中的最大值。 注意: 可以认为 n 的值小…

敬你一杯调参人生

文 | 不会的选C源 | LA PAUSE乐泊一杯上好的手冲咖啡也是作品,就像算法工程师调参已久的模型,建筑师终于定稿的一份设计,一首制作人编排已久的歌曲。从第一次喝到风味开始喝咖啡的人很多,有的喝速溶,有的追星巴克新品&…

Spring Cloud构建微服务架构:服务容错保护(Hystrix断路器)【Dalston版】

前言 在前两篇《Spring Cloud构建微服务架构:服务容错保护(Hystrix服务降级)》和《Spring Cloud构建微服务架构:服务容错保护(Hystrix依赖隔离)》中,我们对Hystrix提供的服务降级和依赖隔离有了…

LeetCode 934. 最短的桥(2次BFS)

1. 题目 在给定的二维二进制数组 A 中,存在两座岛。(岛是由四面相连的 1 形成的一个最大组。) 现在,我们可以将 0 变为 1,以使两座岛连接起来,变成一座岛。 返回必须翻转的 0 的最小数目。(可…

讲习班 | ISWC 2022 知识感知的零样本学习

前言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依托强大的计算资源、复杂的神经网络和大规模的标注数据集在视觉、语言、医学、金融等广泛的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在现实应用场景中,尤其是在开放世界的背景假设下,随时会有一些新的概念/对象出…

谷歌提出 RNN 版 Transformer,或为长文本建模的当前最优解

文 | 小轶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篇谷歌的最新工作,解决的是 Transformer 的长文本处理问题。在原生 Transformer 中,attention 的复杂度是输入序列长度的平方级别,因此限制了它处理长文本的能力。简单来说,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把 Tr…

Spring Cloud构建微服务架构:服务容错保护(Hystrix依赖隔离)【Dalston版】

前言 在上一篇《Spring Cloud构建微服务架构:服务容错保护(Hystrix服务降级)》中,我们已经体验了如何使用HystrixCommand来为一个依赖资源定义服务降级逻辑。实现方式非常简单,同时对于降级逻辑还能实现一些更加复杂的…

重点领域知识工程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建设启动会暨第一次教学研讨会在线召开...

重点领域知识工程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启动会暨第一次教学研讨会于2022年10月11日晚在线召开。重点领域教学资源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语言与知识计算专委会主任李涓子、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主任李克秋出席会议并致辞。天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胡清华…

LeetCode 556. 下一个更大元素 III

1. 题目 给定一个32位正整数 n,你需要找到最小的32位整数,其与 n 中存在的位数完全相同,并且其值大于n。如果不存在这样的32位整数,则返回-1。 示例 1: 输入: 12 输出: 21示例 2: 输入: 21 输出: -1来源:力扣&#x…

这可能是你与 AI 大神们近距离接触的唯一机会……

明人不说暗话:作为粤海街头放飞梦想的有志青年,他们可能是国内最大胆的「狗仔队」。从2016年成立至今,他们报道过:国内外数十场 AI 学术会议动态,写下老中青研究者们在会场前线的精神风采AI 领域的每一个最新研究突破&…

Spring Cloud构建微服务架构:服务容错保护(Hystrix服务降级)【Dalston版】

前言 在微服务架构中,我们将系统拆分成了一个个的服务单元,各单元应用间通过服务注册与订阅的方式互相依赖。由于每个单元都在不同的进程中运行,依赖通过远程调用的方式执行,这样就有可能因为网络原因或是依赖服务自身问题出现调…

论文浅尝 | 基于注意力图卷积神经网络的依存驱动关系抽取

笔记整理:王大壮论文链接:https://aclanthology.org/2021.acl-long.344.pdf动机句法信息,特别是依存树,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关系提取,以更好地分析与给定实体相关联的上下文信息。然而大多数现有的研究都饱受依赖树噪声的影响,特别是当它们自动生…

别再龟速炼丹了!聊聊怎样科学提升训练效率

文 | Horace He等编 | Juniper源 | 机器之心深度学习是门玄学?也不完全是。每个人都想让模型训练得更快,但是你真的找对方法了吗?在康奈尔大学本科生、曾在 PyTorch 团队实习的 Horace He 看来,这个问题应该分几步解决&#xff1a…

LeetCode 第 17 场双周赛(469/897,前52.3%)

文章目录1. 比赛结果2. 题目LeetCode 5143. 解压缩编码列表 easyLeetCode 5144. 矩阵区域和 mediumLeetCode 5145. 祖父节点值为偶数的节点和 mediumLeetCode 5146. 不同的循环子字符串 hard1. 比赛结果 做出来了1, 3两题,第2题在比赛结束后10分钟提交通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