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在哪儿看的了。感觉不错,随手发出来。我博客也有更新,底下有留个人博客链接
在过去几年里。“逃离北上广”一直是一个热门短语。拿我自己来说,工作在上海,但又不是上海人。
毕业后,就选择租房,首先就为这个问题跑断了腿:找离单位交通方便的房子,和中介周旋,在房价上比了又比砍了又砍。最后还要对付麻烦的房东,不停以装修为由提升房价… …
等你谈完恋爱要结婚。又到了买房的真正考验时刻了。
两个人倒光全部积蓄、家里老人倾其全部、四处借债之下,你可能还仅仅是买到了松江或者嘉定的外环房。而每月接近一万的房贷又会让你整个人感觉更不好了。当然,我还没有说未来小孩的上学问题。当然,我也没有说北京,据说情况更糟,十三姨有朋友结完婚生完小孩都没有房子。也没有户口的,号称娃未来仅仅能上民工学校。
于是。就有了“逃离北上广”一说。
直到近期,看到刚刚新參加工作的外地小朋友,抱怨连租房都难以承担(当年我1100的一室户据说如今早已破了3000),更对越来越高的房价望而止步时,十三姨还曾四处宣扬“逃离北上广”的观点。这个观点是十三姨的朋友提出的,尽管非常赤果果但也非常实在,那就是,家里没有啥条件没有啥钱,自己一个月工资不到1万的朋友们。就不要来上海北京这样的地方了,永远买不起房,永远处于悲观的人生境遇中,不如回家乡去。
可是。某天,当我和来自家乡的一位长辈提到这个观点时。他却摇摇头反驳说,你以为逃离北上广回到2、3、4线城市就非常幸福了么?Too young too simple!你知道在这些城市混的成本更高么?这还不是能力来决定,而直接是由家族血统来决定了!
OMG!和他细谈之后回家又查阅了相关消息,才发现自己真的真的sometimes naive。
早在2011年7月15日的北京晚报。就报道了几个逃回北上广的案例,其直接的原因是。由于在二三线城市光凭自身努力无法获得认可,很多其它的是一种“拼爹”游戏。
另外一个案例中,逃回去的主人公无法认同家乡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在广州给客户服务的时候。就是谈案子,在重庆万州这边客户并没有那么国际化,拼的全是酒桌上的功夫,喝酒喝好了,文案写得不行。这单子咱也能签下来”。
知名媒体人石述思,曾发了一条微博分析背后的动因:选择北上广不是由于空气清新、生活舒适、环境优雅。而是因这里官员多、牛人多,能相互制衡,反而须要通过做事来证明自己。带来相对的公平和较多的机会,而在所谓生活成本低的二三线城市,受体制和发展空间的限制,寒门子弟更无翻身可能。因此那些北上广的逃兵又回来了。
实际上不少人在逃离北上广声音最响的时候。就已经指出了当中可能的问题。敦煌网董事长王王树彤在微博上分析。逃离北上广回归二三线城市的青年,大抵能够分为两类。一类父母在当地有人脉,自己在外打拼多年。理想尚未实现,现实日渐沉重,于是回归故里,靠父母找到一个“拿得多,干得少”的稳定工作。
还有一类是平民子弟,希望能当公务员、进大企业,过上稳定优越的生活。在竞争激烈的一线城市受挫后。转向二三线城市。
福布斯专栏作者熊剑锋表示,这两类人的回归,其都不看好。
他觉得,第一类人回归,或许有房有车。工作清闲,吃喝不愁。但假设他们还没有忘记当初到一线城市打拼的初衷,没有忘记自己事实上以前是靠能力创造价值,那如今回到一条靠父母、靠关系吃饭的老路上。这种回归不得不说,从某种意义上真是一次全面的退却和溃败。他们被定义为失败者并不为过。
第二类人,把梦想又一次安置于他们觉得竞争小非常多的二三线城市,殊不知,越小的城市越要靠门路和关系,尤其是他们向往的这类国有单位。外企在内地又差点儿凤毛麟角。他们会发现,事实上他们以前奋斗过的一线城市,还算是有着很多其它公平的机会。而二三线城市的房价。相对于他们拿的二三线城市的工资,相同也是天文数字。
于是,有网友觉得,“越大的城市。人的自由度越大。
在北上广深,即使创业和就业初期物质生活显得更艰难,却由于有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相对独立和自由的上升空间,平民子弟的前景会更加光明灿烂。
”
细致回忆起来,自己的中学同学大学同学中,也是一部分留在家乡,一部分在北上广。
正如前述所说,在北上广等城市的同学。開始几年总归比人家付出很多其它的艰辛,但最后也大多凭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绩,获得了在这些城市留下来的资本和基础;而在家乡的朋友,说实话,80%以上基本都是靠家里关系找的工作,大多数为公务员和国企事业单位员工,不管你是北大毕业还是专科毕业生。
可是,不要忘了,随着房价越来越高,工作越来越难找,经济形势复苏困难。新进入北上广的年轻人比起那几年,又要辛苦了非常多,奋斗的前景也要黯淡非常多。
于是,北上广的高房价,与二三线城市的“拼爹”暗涌,成为哈姆雷特式难题:选择前者。意味着经济与拼搏的压力。而选择后者。则意味着接受“先赋差距”的决定性作用——换言之,在自己家乡的中小城市打拼,可能底气反而更加不足。年轻人面临的“两难”,不管是逃离或者逃回,对城市建设者而言都当是警戒。
中国新闻周刊也指出,从“逃离”到“逃回”,表面上看,这种“折返跑”颇具戏剧性,其深层次原因却更加值得深思。中小城市是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也是最须要人才的地方。增强中小城市的吸引力,首先要加快发展步伐。调整产业布局、提升经济结构,为年轻人提供很多其它的发展机会。更重要的。是建立公平、有序的社会结构,赋予大家平等的发展机会。为年轻人创造更有利的就业环境。人们看得见希望,看得清未来。生活才有底气
内容来源:曾松博客(微信/企鹅:qq916931772) ,转载请保留出处。
永久链接:http://zingson.com/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