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Candidate种类与优先级
二、ICE策略
1. iceServers
2. iceTransportPolicy
三、P2P连接
1.Nat类型
(1)完全锥型NAT
(2)IP限制锥型NAT
(3)端口限制锥型NAT
(4)对称型NAT
四、网络中继
1. TURN协议中转数据
(1)发送指令Send indication
(2)端对端传输数据
一、Candidate种类与优先级
ICE中使用的Candidate具有优先级次序,由高到低分别为host、srflx、prflx、relay。WebRTC进行一对一音视频通信时,就是按照这个次序尝试建立连接的。
不在同一局域网内,双方尝试host型Candidate连接时会失败。不过,在双方尝试连接时,双方Candidate的收集工作并未停止。Candidate收集线程还在收集其他类型的Candidate,如从STUN/TURN服务器收集srflx和relay类型的Candidate;当收集到srflx类型的Candidate时,ICE会尝试NAT打洞,如果打洞成功,则双方会通过P2P的方式传输数据;如果打洞失败,则会通过TURN服务器中转数据。
WebRTC通信时会按照内网、P2P、relay这样的次序尝试连接:
1. 内网连接对应host连接策略。host连接表示直接在本地设备上建立的连接,也就是在同一局域网内的设备之间的直接连接。
2. P2P连接对应srflx和prflx连接策略。srflx(server reflexive)和prflx(peer reflexive)连接都是通过STUN服务器获取的公共IP地址,用于建立点对点连接。srflx连接是通过NAT后的公共IP地址建立的连接,而prflx连接是对等方自己的NAT映射地址。
3. 中继连接对应relay连接策略。当无法建立直接的P2P连接时,WebRTC会使用TURN服务器作为中继,建立relay连接。relay连接通过中继服务器传递数据,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WebRTC中的ICE既考虑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又考虑了网络的连通率:
- WebRTC的ICE机制会选择最好的链路传输音视频数据,即如果通信的双方在同一网段内,则优先使用内网链路;如果通信的双方不在同一网段,则优先使用P2P;当以上方式都无法连通时,则使用relay服务进行中转。
- ICE的连通率几乎可以达到100%。在内网和P2P无法连通的情况下,它还可以通用中继的方式让彼此连通,从而大大提高了WebRTC的连通率。
二、ICE策略
RTCPeerConnection提供了一种在浏览器之间建立点对点连接的方式,而无需通过服务器进行中转。它使用了ICE(Interactive Connectivity Establishment)协议来处理网络地址和端口的自动配置,以确保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构造RTCPeerConnection对象时,其输入参数的类型为RTCConfiguration。
RTCConfiguration pcConfig = {'iceServers': [{'urls': 'turn:stun.learningrtc.cn:3478','username': "username1",'credential': "password1",},{'urls': 'turn:stun.avdancedu.com:3478','username': "username2",'credential': "password2",}],'iceTransportPolicy': "all",'bundlePolicy': "max-bundle",'rtcpMuxPolicy': "require"
};
RTCPeerConnection pc = new RTCPeerConnection(pcConfig);
…
1. iceServers
iceServers是RTCIceServer类型的数组,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STUN和/或TURN服务器。
2. iceTransportPolicy
在ICE中,有两种常见的网络连接策略:
- all:默认策略,浏览器将尝试使用所有可用的网络接口(如本地IP地址、VPN、Wi-Fi等)来建立连接。这种策略适用于多种网络环境,但可能会增加连接建立的时间和网络带宽的消耗。
- relay:这种策略仅使用中继服务器(如TURN服务器)来建立连接。中继服务器充当中间人,帮助两个浏览器在防火墙或NAT后面建立连接。这种策略适用于网络环境受限的情况,但可能会增加延迟和中继服务器的负载。
三、P2P连接
1.Nat类型
P2P指的就是如何进行NAT穿越。NAT在真实的网络环境中随处可见,它的出现主要出于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解决IPv4地址不够用的问题。当时IPv6短期内还无法替换IPv4,而IPv4的地址又特别紧缺,所以人们想到让多台主机共用一个公网IP地址,大大减缓了IPv4地址不够用的问题。二是为了解决安全问题。使用NAT后,主机隐藏在内网,这样黑客就很难访问到内网主机,从而达到保护内网主机的目的。
NAT就是一种地址映射技术,它在内网地址与外网地址之间建立了映射关系。当内网主机向外网主机发送信息时,数据在经过NAT层时,NAT会将数据包头中的源IP地址和源端口号替换为映射后的外网IP地址和外网端口。相反,当接收数据时,NAT收到数据后会将目标地址映射为内网的IP地址和端口再转给内网主机。
RFC3489和RFC5389是最重要的两份NAT穿越的协议文档。在RFC3489协议中,将NAT分成4种类型,即完全锥型、IP限制锥型、端口限制锥型以及对称型。在这4种类型中,越往后的NAT类型穿越难度越大。
大多数情况下NAT穿越使用的是UDP,这是因为UDP是无连接协议的,打洞会更加方便。当然,也可以使用TCP打洞。
(1)完全锥型NAT
完全锥型NAT的特点:一旦打洞成功,所有知道该洞的主机都可以通过它与内网主机进行通信。
(2)IP限制锥型NAT
IP限制锥型NAT要比完全锥型NAT严格得多。IP限制锥型NAT的主要特点:NAT打洞成功后,只有与之打洞成功的外网主机才能通过该洞与内网主机通信,而其他外网主机即使知道洞口也不能与之通信。
(3)端口限制锥型NAT
端口限制锥型NAT的主要特点:除了像IP限制锥型NAT一样需要对IP地址进行检测外,还需要对端口进行检测。
(4)对称型NAT
对称型NAT是4种NAT类型中对数据包检测最严格的。对称型NAT的特点:内网主机每次访问不同的外网主机时,都会生成一个新洞,而不像前面3种NAT类型使用的是同一个洞。
对称型NAT每次访问不同外网主机都生成新洞的这种特性,导致对称型NAT碰到对称型NAT或者对称型NAT遇到端口限制型NAT时,双方打洞的成功率非常低,即使可以互通,成本也非常高。WebRTC遇到上面这两种情况时,直接放弃打洞的尝试。
四、网络中继
当遇到NAT之间无法打通的情况时,WebRTC会使用TURN协议通过中转的方式实现端与端之间的通信。
1. TURN协议中转数据
TURN协议采用了典型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其服务器端称为TurnServer,客户端称为TurnClient。TurnClient与TurnServer之间通过信令控制数据流的发送。
TurnClient与TurnServer之间的传输协议既可以是UDP,也可以是TCP,而在TurnServer上分配的relay地址使用的都是UDP。
(1)发送指令Send indication
该指令包括两个属性:XOR-PEER-ADDRESS和DATA。其中XOR-PEER-ADDRESS属性用于指定向哪个主机转发数据,DATA属性指明数据的具体内容。
(2)端对端传输数据
一种方法就是上面说的Send indication指令,当TurnClient向某个Peer发数据时就要使用它。相反,当Peer通过TurnServer向TurnClient转发数据时,使用Data indication指令,指明向哪个TurnClient转发数据。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tunnel机制。使用tunnel机制的好处是不用再像使用Send/Data indication指令一样,每次都要指定数据发往的地址,只需要在开始发送数据之前,发送ChannelBind指令将channel number与目标地址绑定一次即可,后面统一使用channel number就可以找到发往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