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送缓冲区过小,模型过大,接收端接收缓冲区太小,并且接收数据与数据处理在一个线程,导致接收速度过慢。最终造成,发送缓冲区被撑爆,数据丢失。
2. U3D端对单个mesh的顶点限制在了65000个。
3. 对于超过65000个顶点的mesh,没有计算余数。
4. 不同机器不同显卡抓取的顶点数据并不一致,有可能有10%到20%的差距。
5. 接收端居然没有判断每次接收的字节数,而是直接取的接收缓冲区的长度。
1. 发送缓冲区过小,模型过大,接收端接收缓冲区太小,并且接收数据与数据处理在一个线程,导致接收速度过慢。最终造成,发送缓冲区被撑爆,数据丢失。
2. U3D端对单个mesh的顶点限制在了65000个。
3. 对于超过65000个顶点的mesh,没有计算余数。
4. 不同机器不同显卡抓取的顶点数据并不一致,有可能有10%到20%的差距。
5. 接收端居然没有判断每次接收的字节数,而是直接取的接收缓冲区的长度。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news/432054.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