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给大家简单展示了plot函数的用法,以及par函数的使用。今天我们继续应用这两个函数,看看它的其他功能。
下面这个图是数据的一部分[1]。我一直认为,作图简单,但关键是要知道数据在数据库中的格式,才能更好的应用到作图函数(以及其它函数)当中:
对该数据做一个x1对应y的散点图:
> setwd("E:/Rstore/duoyuan/")
> A1=read.csv("data2.1.csv")
> plot(x=A1$x1,y=A1$y)
代码的前两行是设置路径和提取该数据,我想大家应该已经很熟练了。
第三行代码是作图。我们上一讲是在R中给定x和y变量,所以直接运行plot(x,y),这次是运用数据框中的变量,因此我们使用了符号$来提取A1中的变量x1和y。注意,如果你对应的填写x变量和y变量的位置,可以省略x参数和y参数,这是R代码的对位功能,前面也给大家讲过了。
下面介绍参数xllm/ylim。
它们分别设定x轴的范围和y轴的范围(limit)。这个参数在plot中可以用,但是你使用?plot查看帮助却找不到该参数,因为它实际上在函数plot.window中,我们直接在plot函数中输入就可以了:
> plot(A1$x1,A1$y,xlim=c(10000,30000),ylim=c(80000,120000))
该代码将x轴的范围设置在10000~30000,y轴的范围在80000~120000,其它范围的点都没有画在图中。当然,如果不设置范围的话,plot函数很智能地绘出了一个包含全部内容的图形,但是如果你希望你的图形精雕细琢,或者进行不同图之间的相互比较,或者自己添加轴以及编码功能函数时,xlim/ylim就显得非常有意义了。
plot.window函数还有asp和log两个参数,一个是设置y轴与x轴的比值(函数plot中也有,上一次已经介绍),一个是对轴取对数,给大家展示一下:
> a=1:10
> b=1:10
> opar=par(no.readonly=T)
> par(mfrow=c(2,2))
> plot(a,b)
> plot(a,b,asp=2)
> plot(a,b,log="x")
> plot(a,b,log="y")
> par(opar)
因为用简单的数字1~10做出来的图效果比较明显,所以我就使用了。这里注意参数log=””,引号里面直接填参数x或y,就代表对x轴取对数以及对y轴取对数,而不是填写数值或确切的向量(本例是a,b)。
下面开始介绍par函数。par函数是绘图函数,上一讲给大家介绍了用于绘制点形状的pch参数和绘制颜色的col参数。我数了一下,par函数大概有70+个参数,不知道以我的能力能不能给大家一一展示这些参数的作用,当然我会尽力的~~
先看参数adj:
该参数设置文本(text)的位置,范围从0~1。这里不得不简单说一下text函数。该参数指定在某个坐标位置添加文本:
> plot(A1$x1,A1$y)
> text(x=50000,y=140000,label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