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第1章
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讲课和练习,使同学们明确计算机整体概念。掌握计算机中的数制及其表示和运算、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典型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使用,以及网络与多媒体的基础知识。培养大家触类旁通的应用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学科的其他课程建立良好稳固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中文Windows 2000操作系统,中文Word2000,中文Excel2000等。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软件 信息的表示和存储(常用进制的转换) 计算机发展与应用 1、电子计算机: 能够自动、高速和精确地进行计算与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 2、一般中文文献中使用“计算机”作为正式名称,但更为形象的一个词是“电脑”。 计算机发展与应用 冯·诺依曼计算机模型: 计算机内采用二进制表示信息。 计算机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程序存储:把计算步骤(程序)先存入内存,计算机不需要人的干预,会自动执行所存入的程序。 计算机的发展 1、第一台计算机— —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全称数字积分计算机。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重30多吨,占地约170平方米 大约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 运算速度:5 000次加减法运算/秒 编程:对大约6000个多位开关进行机械定位,并用转插线把选定的各个控制部分互连起来以构成程序序列,要花上几天时间。 与此同时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冯.诺依曼与莫尔小组联合设计了EDVAC。奠定了计算机的发展基础,至今人们仍称冯氏计算机。 冯.诺依曼被称为“计算机之父” 。 计算机的发展 2、计算机的分代 第一代(1945年至1958年) 电子管,几千次/秒 第二代(1958年至1964年) 晶体管,几十万次/秒 第三代(1964年至70年代中期) 小规模集成电路,几百万次/秒 第四代(70年代中期以后)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上亿次/秒 计算机的发展 2、计算机的分代 第一代(1945年至1958年) 电子管,几千次/秒 确立了模拟量可变换成数字量进行计算,开创了数字化技术的新时代; 形成了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冯·诺依曼结构; 确定了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首创使用阴极射线管CRT(Cathode-Ray Tube)作为计算机的字符显示器。 计算机的发展 2、计算机的分代 第二代(1958年至1964年) 晶体管,几十万次/秒 开创了计算机处理文字和图形的新阶段。 高级语言已投入使用。 开始有了通用机和专用机之分。 开始使用鼠标器作为输入设备。 计算机的发展 2、计算机的分代 第三代(1964年至70年代中期) 小规模集成电路,几百万次/秒 运算速度已达到100万次/s以上。 操作系统更完善。 序列机的推出,较好地解决了“硬件不断更新、而软件相对稳定”的矛盾。 机器可根据其性能分成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和小型机。 计算机的发展 2、计算机的分代 第四代(70年代中期以后)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上亿次/秒 微型计算机从4位、8位、16位、32位至64位字长迅速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容量越来越大,其性能已赶上甚至超过70年代中、小型机水平。 目前已进入网络计算机时代,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声音、图像于一体。有人说是。1993年信息高速公路的提出,促进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形成了各种规模的计算机网络,从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到国际互联网、计算机发展前途无量。 计算机的发展 3、计算机的分类 大型机:IBM 4381 小型机:IBM AS400 微型机:7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第二次飞跃 巨型机:银河、曙光、神火、联想深腾6800、 曙光4000A 工作站: 图形工作站 网络工作站 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计算机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计算机具有高速运算的能力 计算机具有记忆能力 计算机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 计算机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通用性强 计算机能够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的主要用途; 科学计算(数值计算) 数据处理(信息处理) 自动控制 计算机辅助系统 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