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作业
一、选择题
1、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不是产业布局的( )。
A.前提 B.基础 C.充分条件 D.必要条件
2、下列关于三次产业分类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依据和标准是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特征
B.费希尔明确提出了第三次产业的概念,并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研究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
C.能广泛接受是因为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较强的实用性
D.采矿业按其产品的性质来看,理应划到第一次产业,但实践中常把其列入第二次产业。
3、区位论由( )首创。
A.佩鲁 B.克拉克 C.韦伯 D.杜能
4、在韦伯工业区位论中,( )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A.工资 B.运费 C.集聚 D.原料
5、第三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唯一特性是( )。
A.易行性 B.先行性 C.服务性 D.普遍性
6、我国重庆市市区属于( )类型城市地域形态。
A.团块状 B.带状 C.星状 D.组团式 E.一城多镇式
7、CBD指( )。
A.增长极 B.中央商业区 C.高技术园区 D.城市化
8、农业生态系统的要素构成包括( )。
A.环境 B.植物 C.动物 D.微生物
9、公路运输的特点是( )。
A.直达性和门对门运输 B.灵活性强 C.运载量小 D.运输成本高
10、中心地理论认为,商业中心区等级体系的分类和排列,一般要受到( )原则的制约和影响。
A市场最优 B.交通最优 C.效用最优 D.行政最优
1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 )的一门学科。
A.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 B.生产地域综合体
C.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 D.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
12、增长极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初首先由( )所提出的。
A.配弟 B. 佩鲁 C.克拉克 D.库茨涅兹
13、下列( )项不属于农业生产的特点。
A.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 B.强烈的季节性、连续性和周期性
C.强烈的地域性 D.主要是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以及少量的微生物作用和生物工程的活动
14、下列工业基地中,( )属于临海型工业布局。
A.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 B.鞍山钢铁工业基地
C.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基地 D.邯郸钢铁工业基地
15、运输现象发生的首要前提是( )。
A.线路 B.客货流 C.终端设备 D.运具
16、区位理论中,为了避开障碍或缩短通过高造价地区的距离导致线路增长,使之与理论最优值发生的偏离叫做( )。
A.正偏离 B.静偏离 C.负偏离 D.动偏离
17、1925年,美国社会学家E·W·伯吉斯通过对美国芝加哥的研究,提出了城市地域结构的( )理论模式。
A.六边形 B.扇形 C.同心圆 D.多核心
18、经济作物的布局原则有( )。
A.因地制宜,择优布局,适当集中 B.尽可能在产区建立加工工业
C.产区应有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D.产区应有充裕、技术素质较好的劳动力
19、下列各类产业中, ( )占区域GDP比重最大,( )处于技术最前沿,( )关联性作用强,( )必须超前发展。
A.基础产业 B.主导产业 C.支柱产业 D.新兴产业
20、中心地理论认为,商业中心区等级体系的分类和排列,一般要受到( )原则的制约和影响。
A市场最优 B.交通最优 C.效用最优 D.行政最优
二、连线题
1、将下列著名人物与其经典理论连线配对
代表人物 经济地理理论
(1)杜能 A 中心地理论
(2)C·G·克拉克 B 工业区位论
(3)韦伯 C 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4)W·克里斯泰勒 D 农业区位论
(5)E·W·伯吉斯 E 增长极概念
(6)佩鲁 F 城市地域结构同心圆理论
2、中心地理论所提出的中心地原则与所拟出的中心地序列配对连线
原则 系统
(1)市场最优原则 A.K=4系统
(2)交通最优原则 B.K=7系统
(3)行政最优原则 C.K=3系统
3、根据我国三次产业分类法,将右列各类产业部门划入相应的三次产业中
三次产业 产业部门
(1)第一(次)产业 A农业
(2)第二(次)产业 B工业
(3)第三(次)产业 C建筑业
D服务业
E采掘业
4、将下列各种运输方式与其各自突出技术经济特征配对连线
运输方式 经济技术特征
(1)铁路 A运载量大,运价低,但自然环境限制大
(2)水运 B速度最快,径路短,但运输成本高
(3)管道 C连续性强,长途运输成本低,牵引重量大
(4)公路 D门对门运输,灵活性最强,但运载量小
(5)航空 E连续性好,运价便宜,永久性占地少
三、判断题
1、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是同一事物两个不同侧面,有什么样的结构,就必须有什么样的布局特点。( )
2、产业布局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产业结构的演变。( )
3、由于支柱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最大,因此,科学选择支柱产业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关键所在。( )
4、农业与工业生产一样,劳动过程就是生产过程,连续进行。( )
5、工业生产要分为许多阶段,但这些阶段必须是连贯的、依次的、集中地进行。( )
6、从运输与国民经济关系来看,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命脉和先行部门。( )
7、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认为,只有八边形既符合覆盖面积尽量大,又不留空当的要求。( )
8、凡是主要为城市居民提供货物与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均属于城市形成发展的基本因素,相应形成城市的基本职能。( )
9、由于费希尔提出的三次产业定义和内容更多地为人们所采用,因此,三次产业分类法通常又称为“费希尔大分类法”。( )
10、产业布局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产业结构的演变。( )
11、我国国家统计局规划,第一产业包括农业和采矿业。( )
12、我国汽车城长春市并不产棉花,然而布局一定规模的纺织业,目的是平衡性比例。( )
13、杜能农业区位论假设过于苛刻,与现实不符,因此,其现实指导意义不大。( )
14、工业生产要分为许多阶段,但这些阶段必须是连贯的、依次的、集中地进行。( )
15、交通运输业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部门。( )
16、我国的重庆市地域形式类型属于组团式城市类型。( )
17、经济区划要适当考虑行政区划的完整性。( )
18、《尚书·禹贡》是一本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著作。( )
四、填空题
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 ① 和 ② 演变规律的科学。
2、我国改革开放后实行非均衡布局战略,东、中、西部针锋相对地提出的各种布局模式,问题的实质是 ① 。
3、科学地选择对国民经济起关键作用的 ① 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关键所在。
4、 ① 是自然资源的最基本属性,也是其区域于自然条件的根本标志。
5、农业生产的根本特点是 ① 。
6、杜能农业区位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农业布局达到节约 ① ,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润。
2、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茨涅兹侧重于从三次产业占 ① 比重变化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6、工业过程主要是 ① 和 ② 的变化过程。
7、世界上第一个高技术工业集聚区(高技术园区)是创建于1951年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 ① 。
8、 ① 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
1、经济地理学的科学性质介于 ① 、 ② 和 ③ 三者之间的边缘科学。
2、从世界发达国家工业结构演变的历史进程来看,工业化大致经历了以轻纺工业为主的时期、以重化工业发展为主导的时期和以 ① 工业发展为主的时期。
3、产业布局的运行机制主要表现为 ① 和 ② 。
5、距离衰减原理认为,两地理客体之间相互影响的强度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 ① (正比,反比)。
6、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包括 ① 和 ② 。
7、交通运输业的唯一产品是以 ① 或 ② 表示的客货位移。
8、商业体系中的CBD指 ① 。
9、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① 和 ② 。
10、经济区划的理论基础是 ① 理论。
五、名词解释
1、城市化 2、经济区 3、PETTY-CLARK定理; 4、支柱产业;
5、增长极 6、主导产业 7、网尼克指数 8、城市性质
六、简答题
1、简述PETTY-CLARK定理?
2、我国钢铁工业常见的布局模式有哪些?
3、货流不合理运输的类型有哪些?
4、简述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的基本思想。
5、简述运输系统的要素构成?
1、简述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2、简述新技术革命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1、简述区域开发的概念及主要包括的内容。
2、什么是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哪些经济特征?
七、看图问答题
1、读图1杜能环和图2逆杜能环,解释杜能环的理论模型,并比较杜能环与逆杜能环的差别。
2、
1925年,美国社会学家伯吉斯提出了城市地域结构的5个同心圆带结构模式:①CBD;②过渡地带;③通勤地带;④低收入工人居住区;⑤中产阶级居住区。将五个地带分别填入相应的圆中,并回答该模式的理论意义。
八、论述题
1、论述产业布局条件评价的原则。
2、论述区域开发的主要内容。
3、论述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的一般规律。
要求回答:1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代表性学说,并指出演变原因及实证意义。
2产业布局演变规律运行机制及其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