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编号:[XXXX] 座位号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刑法学 试题
2018年 5 月
一、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30分)
(★请考生务必将答案填入到下面对应序号的答题框中★)
1.某甲受过某乙的羞辱,意欲报复。一天,某甲邀集某丙等十余人与某乙等六人在一酒吧内相互斗殴,结果造成某乙死亡。对某甲的行为应当依照( )定罪处罚。
A. 寻衅滋事罪 B.聚众斗殴罪
C. 故意杀人罪 D.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2.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 )。
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B.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C.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D.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
3.破坏选举罪的犯罪手段主要有( )。
A. 暴力、威胁 B.欺骗、贿赂
C. 伪造选举文件 D.虚报选举票数
4.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 )处罚。
A.从轻或者减轻
B.且从轻、减轻或者免除
C.减轻
D.从轻
5.刘某将李某骗至某处扣押后,打电话给李某之妻,称交清李某所欠儿年的货款后放人, 否则就砍掉李某的一只手。二天后 ,李某之妻交清了货款。刘某遂将李某释放回家 。对于刘某的行为,应当以( )论处
A. 非法拘禁罪 B.绑架罪
C. 敲诈勒索罪 D.抢劫罪
6.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 )。
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
B.主行为与次行为
C.作为与不作为
D.主动行为与被动行为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24分)
1.累犯:
2.敲诈勒索罪:
3.犯罪集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30分)
1.简述减刑的概念和条件。
2.简述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
四、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6分)
案情 :胡某,男,17岁。2 009年2月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
2009年11月某日晚9时左右,胡某与其朋友陈某喝完酒后在本县城关镇大街上驾车兜
风,行至一个夜市小吃区时,撞上了正在马路边行走的张某、王某。张某被撞倒卷入车下,挂在车右前避震器与方向横拉杆上,王某被撞倒在马路边(手在地上蹭破了皮)。胡某没有停车救人,而是继续向前开。因被撞的张某还在车下,车辆行驶不正常,陈某便对胡某说:“好像那人在车上呢。停车看看吧。”胡某说:“管他呢!”继续驾车逃跑。夜市上的群众见此情景,大喊“车下有人,把车停下”,边喊边往胡某车上扔啤酒瓶、饮料盒,进行阻拦。但胡某仍不停车,反而加大油门快速行驶。车行至县城南郊一加油站前时自行熄火,而张某被拖带长达2000多米,已血肉模糊、面目全非,惨死于车下。
试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张某的死亡,胡某行为时的心理态度是什么? 对于胡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罚(只答处罚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