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答案回答在这里了。
怎么知道一名研究生有没有科研潜力?www.zhihu.com大家熟悉的“员工执行力”这个词,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员工的执行力=领导的领导能力,领导方法得当,每个人都有很强的执行力。
那么“学生的科研力”,也算是个伪命题,因为学生的科研力=导师的指导能力,导师指导细心到位,管理学生方法得当,每个人都能爆发出很强的科研潜力。
去看一名研究生,不能像选择一名练武奇才一样吧,来来来,我看阁下骨骼清奇,跟随我把九阳神功这个课题做一做?
能通过考研初试和复试的选拔,学生的智商还有学习能力都没问题的,你只需要排除他是否有犯罪倾向、是否反社会反人类、是否偷鸡摸狗、品行不端,就可以了。
剩下的,要靠你自己的培养。科研潜力不是先天就有的,是需要在您的指导下、通过科研实战培养起来的。
导师每周都和所有学生开会,听取他们的进展、遇到什么困难、耐心给出解决方法了吗?关心过他们的心情,有没有失恋或者缺不缺吃饭钱吗?导师会经常鼓励和表扬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不随便把研究方向换来换去浪费学生精力吗?
导师有告诉过他们做科研的技巧和会面临哪些坑吗?教他们如何在一个普通的课题方向上提炼出清晰的创新性了吗?教如何与投稿杂志的主编和编辑进行良好的互动与交流了吗?教他们如何写出流利通顺的英文论文的一百种格式与套路了吗?教他们如何管理时间与项目进度,保证按期完成预定目标了吗?
如果这些导师都没做,学生靠什么爆发出潜力?连相关的文献他们可能都查不好,只能靠运气自生自灭了,科研做到哪算哪,最后发篇普通的论文随便毕业了,从此对科研丧失兴趣,认为学术圈都是虚伪、没有干货的。但是,我们本可以把他们的潜力发掘出来的呀。教育是什么?应该是把一块看不出质地的石头,雕琢为传世的宝玉或者好看的雕像,而不是把一块本就珍稀的和氏璧,雕琢为传国玉玺。和氏璧百年才一遇,而石头,每年都从本科阶段毕业很多。
如果导师细心的做了以上那些工作,请放心,90%的能通过考研这一关的学生,都可以做出相对不错的研究工作,而其中的10%还会成为科研专家,在你给定的研究领域里爆发出惊人的潜力。
另外还有10%,你做了以上所有的工作,还是什么都没搞懂,论文一塌糊涂,办公软件都用不好,能否毕业都成问题。那么不要纠结,这是大自然的法则,这10%是注定要被科研之路淘汰的。你做好自己的工作,问心无愧,想办法帮人家把学位证或毕业证混到手,也是行善积德嘛。日后相见,看到恩师,依然感激涕零,传为一段佳话。
愿每个导师都能成为悉心指导、体察民情的引路人;
愿每个学生都能遇到好的导师、努力向上回报师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