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C++ 标准库虽然提供了一组丰富的输入/输出功能,但是本章只讨论 C++ 编程中最基本和最常见的 I/O 操作。
C++ 的 I/O 发生在流中,流是字节序列。
如果字节流是从设备(如键盘、磁盘驱动器、网络连接等)流向内存,这叫做输入操作。
如果字节流是从内存流向设备(如显示屏、打印机、磁盘驱动器、网络连接等),这叫做输出操作。
01
—
I/O库头文件
下列的三个头文件在 C++ 编程中很重要。
<iostream>
该文件定义了 cin、cout、cerr 和 clog 对象,分别对应于标准输入流、标准输出流、非缓冲标准错误流和缓冲标准错误流。
<iomanip>
该文件通过所谓的参数化的流操纵器(比如 setw 和 setprecision),来声明对执行标准化 I/O 有用的服务。
<fstream>
该文件为用户控制的文件处理声明服务。我们将在文件和流的相关章节讨论它的细节。
02
—
count
标准输出流(cout),预定义的对象 cout 是 iostream 类的一个实例。
cout 对象"连接"到标准输出设备,通常是显示屏,与流插入运算符 << 结合使用。
#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
{char str[] = "Hello ChengLiangKeJi";cout << "Value of str is : " << str << endl;
}
代码编译和执行后的结果
Value of str is : Hello ChengLiangKeji
C++ 编译器根据要输出变量的数据类型,选择合适的流插入运算符来显示值。
<< 运算符被重载来输出内置类型(整型、浮点型、double 型、字符串和指针)的数据项。
流插入运算符 << 在一个语句中可以多次使用,如上面实例中所示,endl 用于在行末添加一个换行符。
03
—
cin
标准输入流(cin),预定义的对象 cin 是 iostream 类的一个实例。
cin 对象附属到标准输入设备,通常是键盘。cin 是与流提取运算符 >> 结合使用。
#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
{char name[50];cout << "请输入您的名称:";cin >> name;cout << "您的名称是:" << name << endl;}
代码被编译和执行后会提示用户输入名称,当用户输入一个值,并按回车键:
请输入您的名称:ChengLiang
结果:
您的名称是:ChengLiang
C++ 编译器根据要输入值的数据类型,选择合适的流提取运算符来提取值,并把它存储在给定的变量中。
流提取运算符 >> 在一个语句中可以多次使用,如果要求输入多个数据,例如:
cin >> name >> age;
上述相当于下面两个语句:
cin >> name;
cin >> age;
04
—
cerr
标准错误流(cerr),预定义的对象 cerr 是 iostream 类的一个实例。
cerr 对象附属到标准错误设备,通常也是显示屏,但是 cerr 对象是非缓冲的,且每个流插入到 cerr 都会立即输出。
cerr 也是与流插入运算符 << 结合使用。
#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
{char str[] = "Unable to run....";cerr << "Error message : " << str << endl;
}
代码被编译和执行后
Error message : Unable to run....
05
—
clog
标准日志流(clog),预定义的对象 clog 是 iostream 类的一个实例。
clog 对象附属到标准错误设备,通常也是显示屏,但是 clog 对象是缓冲的。这意味着每个流插入到 clog 都会先存储在缓冲区,直到缓冲填满或者缓冲区刷新时才会输出。
clog 也是与流插入运算符 << 结合使用。
#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
{char str[] = "ChengLiang....";clog << "Log message : " << str << endl;
}
代码被编译和执行后
Log message : ChengLiang....
上面的这些实例中你是否发现:无法区分 cout、cerr 和 clog 的差异?
在编写和执行大型程序时,它们之间的差异就变得非常明显。
所以良好的编程实践告诉我们,使用 cerr 流来显示错误消息,而其他的日志消息则使用 clog 流来输出。
*声明:本文于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来源信息有误或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授权事宜。
戳“阅读原文”我们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