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继续支持全球计算机科学教育周期间的“编程一小时”年度全球活动(12月5日至11日),微软和Code.org共同发布了针对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我的世界》造物主版编程教程。网页版全新教程现已免费上线,初学者可以通过教程中简单的游戏进行编程实践,并与朋友分享。在以科技为发展源动力的当下,这一活动旨在帮助青少年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其计算思维。
去年推出的《我的世界》教程大获成功,在全球吸引了超过3000万名学生。在此基础上,今年微软携手《我的世界》游戏设计师及Code.org打造了全新教程,希望借此提供充满乐趣且简单易学的一小时编程体验。该教程旨在激励数百万人进行首次编程尝试,鼓励他们不断学习计算机科学。现在该教程提供包括中文在内的五十种语言版本。
鉴于《我的世界》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微软和Code.org相信新发布的教程有望吸引各个年龄段、各种肤色的编程初学者。据了解,目前《我的世界》的女性玩家占全球玩家群体比例的百分之五十左右。这一教程有助于微软为全世界的青年人提供学习计算机科学的机会,这在数字化转型时代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Code.org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哈迪·帕托维(Hadi Partovi)谈到:“Code.org的创始愿景是让每个学校的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学习计算机科学,不仅仅是因为这对职业发展来说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喜欢计算机科学。《我的世界》是一款特别的游戏,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玩家。我们很高兴能够借由《我的世界》帮助背景不同、水平各异的学生学习编程。”
微软公司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柯睿杰(Alain Crozier)表示:“在创新创业日益成为中国发展新势能的今天,培养青年人的创新思维、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青年人自身的成长和中国未来创新事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微软的使命是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组织,成就不凡。我们希望通过携手Code.org,中国的教育机构和非营利组织,为中国的青少年提供更多接触计算机科学的机会,帮助他们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也是我们践行打造‘创新二次方’、全面助力创新中国的承诺的一部分。”
除了“编程一小时”之外,多年来,微软还通过主办“创新杯”(Imagine Cup)、“编程之美”(Beauty of Programming)、“数字女孩”(DigiGirlz)等活动,致力于在青少年群体中普及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在谈及上述活动的意义与价值时,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亦提出了“人人都可以做代码世界的建筑师”这一观点,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微软如此重视青少年群体计算机教育的原因:
第一,编程启蒙至关重要,可以说关乎每个家庭乃至整个国家民族的未来。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信息经济发展白皮书》(2016),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总量达到18.6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7.5%,对GDP的贡献则高达68.6%。很显然,信息技术正逐渐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其重要性还将随时光推移而倍增。
第二,比起让孩子尽早获得编程启蒙更重要的,是通过“编程一小时”项目来培养每个人的“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现任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曾任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副主任的周以真教授于2006年提出的概念。计算思维是指,人们在理解事物、解决问题时,能够以计算机科学概念、逻辑还有算法来理解、判断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和阅读、写作、数学一样,贯穿于生活的细节中,而且逐渐成为一种人们生活所需的必备技能。
随着大数据的出现,所有学科的研究人员,包括艺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正在挖掘使用计算方法和工具的新知识。计算概念、方法和工具的应用将改变每一个学科、专业和组织。拥有计算思维和有能力高效运用计算机的人会更具优势。但计算思维却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可以从头培养和持续提升的。每一个人,不仅仅是计算机科学家,都应热心于它的学习和运用。
第三,就像Code.org确立的宗旨,“在每个学校每个学生都应该有机会学习计算机科学”,编程其实并不是专业的男性才适合的工作,而且既不难,也不枯燥,微软由衷希望,借助相关项目,逐步消除计算机科学教育领域那些“傲慢与偏见”的门槛,让不同种族、国家、性别、年龄、收入状况的人都有机会成为代码世界的建筑师。一直以来,亚裔(特别是中国人)和白人男性都是工程师大军中的强势群体,相对而言,黑人、拉美裔、女性居于弱势。我们支持的项目,例如“编程一小时”就希望通过长期的计算机入门公益教育,逐渐改变这种状况,而且确实取得了一些效果:根据Code.org发布的2015年度报告,在参与过“编程一小时”活动的所有学生中,女性比例达43%,黑人和拉美裔比例达37%。
今年,微软继续与Code.org合作,面向6岁以上的学生开发了全新的《我的世界》造物主版编程教程,让参与者通过可视化的编程语言和12个生动有趣的游戏关卡,学习编程的基础知识。除此之外,微软根据中国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在2016年12月5日至11日期间,为全国的中小学生提供了以下三种参与“编程一小时”活动的方式:
在有电脑且具备上网条件的学校,学生可以直接参与《我的世界》编程教程:http://code.org/minecraft;
在有电脑且安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但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学校,学生可以通过安装“酷豆Kodu”可视化编程设计工具进行学习;
在没有电脑、也没有网络的学校,学生可以参加“我的机器人朋友”不插电编程活动。
北京市八一学校小学部信息课教师李炯谈到:“八一学校和微软公司长期有良好的互动,去年我们学校40名学生到微软公司参加了编程一小时活动,同学们都很喜欢。这个活动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计算思维,为我们信息教学也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北京市西城区将率先开展计算思维教学的尝试。在西城区信息教研员朱慧的指导下,西单小学、育民小学、育翔小学、黄城根小学、展览路第一小学将作为微软“酷豆Kodu”计算思维教育的实验学校。
为了支持Code.org和“编程一小时”全球活动,微软还将在全球六十多个国家举行数千场青少年编程活动。在全球计算机科学教育周期间,微软将在全球各地的门店举行数百场线下课程。在中国,微软和教育机构、非营利组织一起为青少年提供计算机科学教育的机会。主要合作的非营利组织有:中国少年科学院、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北京富平学校、美丽中国、欣欣教育基金会等。在今年内可以为10万名学生提供计算机科学教育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