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tor(中介者)–对象行为型模式
一、意图
用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中介者使各对象不需要显示地相互引用,从而使其耦合松散,而且可以独立地改变它们之间的交互。
二、动机
1.在软件构建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多个对象相互关联交互的情况,对象之间常常会维持一种复杂的引用关系,如果遇到一些需求的更改,这种直接的引用关系将面临不断的变化。
2.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使用一个“中介对象”来管理对象间的关联关系,避免相互交互的对象之间的紧耦合引用关系,从而更好地抵御变化。
三、适用性
1.一组对象以定义良好但是复杂的方式进行通信。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结构混乱且难以理解。
2.一个对象引用其他很多对象并且直接与这些对象通信,导致难以复用该对象。
3.想定制一个分布在多个类中的行为,而又不想生成太多的子类。
四、结构
五、效果
1.减少了子类生成 Mediator将原本分布于对歌对象间的行为集中在一起。改变这些行为只需生成Mediator的子类即可。这样各个Colleague类可被重用。
2.它将各Colleague解耦 Mediator有利于各Colleague间的松耦合,你可以独立的改变和复用各Colleague类和Mediator类。
3.它简化了对象协议 Mediator和各Colleague间的一对多的交互替代多对多的交互。一对多的关系更易于理解、维护和扩展。
4.它对对象如何协作进行了抽象 将中介作为一个独立的概率并将其封装在一个对象中,使你将注意力从对象各自本身的行为转移到它们之间的交互上来。这有助于弄清楚一个系统中的对象是如何交互的。
5.它使控制集中化 中介者模式将交互的复杂性变为中介者的复杂性。因为中介者封装了协议,它可能变得比任何一个Colleague都复杂。这可能使得中介者自身成为一个难于维护的庞然大物。
六、实现
1.忽略抽象的Mediator类 当各Colleague仅与一个Mediator一起工作时,没有必要定义一个抽象的Mediator类。Mediator类提供的抽象耦合已经使各Colleague可与不同的Mediator子类一起工作,反之亦然。
2.Colleague——Mediator通信 当一个感兴趣的事件发生时,Colleague必须与其Mediator通信。一种实现方法是使用Observer模式,将Mediator实现为一个Observer,各Colleague作为Subject,一旦其状态改变就发送通知给Mediator。Mediator作出的响应是将状态改变的结果传播给其他的Colleague。
七、要点总结
1.将多个对象间复杂的关联关系解耦,Mediator模式将多个对象间的控制逻辑进行集中管理,变“多个对象相互关联”为“多个对象和一个中介者关联”,简化了系统的维护,抵御了可能的变化。
2.随着控制逻辑的复杂化,Mediator具体对象的实现可能相当复杂。这时候可以对Mediator对象进行分解处理。
3.Facade模式是解耦系统间(单向)的对象关联关系;Mediator模式是解耦系统内各个对象之间(双向)的关联关系。
八、相关模式
Facade与中介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对一个对象子系统进行抽象,从而提供了一个更为方便的接口。它的协议是单向的,即Facade对象对这个子系统类提供请求,但反之则不行。相反,Mediator提供了各Colleague对象不支持或不能支持的协作行为,而且协议是多向的。
Colleague可使用Observer模式与Mediator通信。
九、举例说明
协调各个同事间的工作。
本文为李建忠设计模式视频的笔记以及《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的软件的基础》和自己的部分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