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跃表是一种有序的数据结构,它通过在每个节点中维持多个指向其他节点的指针,从而达到快速访问节点的目的。
redis 使用跳跃表作为有序集合键的底层实现之一,如果一个有序集合包含的元素数量比较多,又或者有序集合中元素的成员是比较长的字符串时,redis 就会使用跳跃表来作为有序集合键的底层实现。
redis 只在两个地方使用到了跳跃表,一个是实现有序集合键,另一个是在集群节点中用作内部数据结构。
1 跳跃表的实现
redis 的跳跃表由 redis.h/zskiplistNode 和 redis.h/zskiplist 两个结构定义,其中 zskiplistNode 结构用于表示跳跃表节点,而 zskiplist 结构则用于保存跳跃表节点的相关信息,比如节点的数量,以及指向表头节点和表尾节点的指针等等。
上面最左边是一个 zskiplist 结构。该结构包含以下属性:
1、header:指向跳跃表的表头节点。
2、tail:指向跳跃表的表尾节点。
3、level:记录目前跳跃表内,层数最大的那个节点的层数(表头节点的层数不计算在内)。
4、length:记录跳跃表的长度,也就是跳跃表目前包含节点的数量(表头节点的层数不计算在内)。
位于 zskiplist 右方的是 4 个 zskiplistNode 结构。该结构包含以下属性:
1、层(level):节点中用 L1、L2 等字样标记节点的各个层,L1 代表第一层,L2 代表第二层,以此类推。每个层都带有两个属性:前进指针和跨度。
前进指针用于访问位于表尾方向的其他节点,而跨度则记录了前进指针所指向节点和当前节点的距离。在上面图片中,连线上带有数字的箭头就代表前进指针,而那个数字则代表跨度。
2、后退(backward)指针:节点中用 BW 字样标记节点的后退指针,它指向位于当前节点的前一个节点。后退指针在程序从表尾向表头遍历时使用。
3、分值(score):各个节点中的 1.0、2.0 是节点所保存的分值。在跳跃表中,节点按各自保存的分值从小到大排列。
4、成员对象(obj):各个节点的 o1、o2 是节点保存的成员对象。
注意:
表头节点跟其他节点的构造是一样的,只不过表头节点的这些属性不会用到,因此省略了这部分。
1.1 跳跃表节点
跳跃表节点的实现由 redis.h/ 在 skiplistNode 结构定义:
typedef struct zskiplistNode { // 后退指针 struct zskiplistNode *backward; // 分值 double score; // 成员对象 robj *obj; // 层 struct zskiplistLevel { // 前进指针 struct zskiplistNode *froward; // 跨度 unsigned int span; } level[];} zskiplistNode;
1、层
跳跃表节点的 level 数组可以包含多个元素,每个元素都包含一个指向其他节点的指针,程序可以通过这些层来加快访问其他节点的速度。一般来说,层的数量越多,访问其他节点的速度就越快。
每次创建一个新的跳跃表节点的时候,程序都会根据幂次定律(越大的数出现的概率越小)随机生成一个介于 1 和 32 之间的值作为 level 数组的大小,这个大小就是层的“高度”。
2、前进指针
每个层都有一个指向表尾方向的前进(level[i].forward 属性),用于从表头向表尾方向访问节点。
下面展示了带有不同层高的节点:
下面用虚线表示出了程序从表头向表尾方向,遍历跳跃表中所有节点的路径:
1、迭代程序首先访问跳跃表的第一个节点(表头),然后从第四层的前进指针移动到表中的第二个节点。
2、在第二个节点时,程序沿着第二层的前进指针移动到表中的第三个节点。
3、 在第三个节点时,程序同样沿着第二层的前进指针移动到表中的第四个节点。
4、当程序再次沿着第四个节点的前进指针移动时,它碰到一个 NULL,程序知道这时已经到达了跳跃表的表尾,于是结束这次遍历。
3、跨度
层的跨度( level[i].span 属性)用于记录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
1、两个节点之间的跨度越大,它们相距得就越远。
2、指向 NULL 的所有前进指针的跨度都为0,因为它们没有连向任何节点。
跨度实际上是用来计算排位(rank)的。在查找某个节点的过程中,将沿途访问过的所有层的跨度累计起来,得到的结果就是目标节点在跳跃表中的排位。
举个例子,下图用虚线标记了在跳跃表中查找分值为 2.0、成员对象为 o2 的节点时,沿途经历的层:在查找节点的过程中,程序经过了两个跨度为1的节点,因此可以计算出,目标节点在跳跃表中的排位为2。
4、后退指针
节点的后退指针(backward 属性)用于从表尾向表头方向访问节点。
跟可以一次跳过多个节点的前进指针不同,因为每个节点只有一个后退指针,所以每次只能后退至前一个节点。
下图用虚线展示了如何从表尾向表头遍历跳跃表中的所有节点:
程序首先通过跳跃表的tail指针访问表尾节点,然后通过后退指针访问倒数第二个节点,之后再沿着后退指针访问倒数第三个节点,再之后遇到指向 NULL 的后退指针,于是访问结束。
5、分值和成员
节点的分值(score属性)是一个 double 类型的浮点数,跳跃表中的所有节点都按分值从小到大来排序。
节点的成员对象(obj属性)是一个指针,它指向一个字符串对象,而字符串对象则保存着一个 SDS 值。
在同一个跳跃表中,各个节点保存的成员对象必须是唯一的,但是多个节点保存的分值却可以是相同的:
分值相同的节点将按照成员对象在字典中的大小来进行排序,成员对象较小的节点会排在前面(靠近表头的方向),而成员对象较大的节点则会排在后面(靠近表尾的方向)。
在下图中所示的跳跃表中,三个跳跃表节点都保存了相同的分值10086.0。
但保存成员对象o1的节点却排在保存成员对象o2和o3的节点的前面,而保存成员对象o2的节点又排在保存成员对象o3的节点之前,由此可见,o1、o2、o3三个成员对象在字典中的排序为o1<=o2<=o3。
1.2 跳跃表
靠多个跳跃表节点就可以组成一个跳跃表,如下所示:
zskiplist 结构的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zskiplist { // 表头节点和表尾节点 structz skiplistNode *header, *tail; // 表中节点的数量 unsigned long length; // 表中层数最大的节点的层数 int level;} zskiplist;
通过使用一个 zskiplist 结构来持有这些节点,程序可以更方便地对整个跳跃表进行处理。比如快速访问跳跃表的表头节点和表尾节点,或者快速地获取跳跃表节点的数量(也即是跳跃表的长度)等信息,如下图所示:
这样获取表头、表尾节点,表长,以及表中最高层数的复杂度均为 O(1)。
2 跳跃表 API
3 回顾
跳跃表是有序集合的底层实现之一, 除此之外它在 Redis 中没有其他应用。
Redis 的跳跃表实现由
zskiplist
和zskiplistNode
两个结构组成, 其中zskiplist
用于保存跳跃表信息(比如表头节点、表尾节点、长度), 而zskiplistNode
则用于表示跳跃表节点。每个跳跃表节点的层高都是
1
至32
之间的随机数。在同一个跳跃表中, 多个节点可以包含相同的分值, 但每个节点的成员对象必须是唯一的。
跳跃表中的节点按照分值大小进行排序, 当分值相同时, 节点按照成员对象的大小进行排序。
参考资料
[1] redis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