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HTTP/3 未来可期?

 

format,png

2015 年 HTTP/2 标准发表后,大多数主流浏览器也于当年年底支持该标准。此后,凭借着多路复用、头部压缩、服务器推送等优势,HTTP/2 得到了越来越多开发者的青睐,不知不觉的 HTTP 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本文基于兴趣部落接入 HTTP/3 的实践,聊一聊 HTTP/3 的原理以及业务接入的方式。

1. HTTP/3 原理

1.1 HTTP 历史

在介绍 HTTP/3 之前,我们先简单看下 HTTP 的历史,了解下 HTTP/3 出现的背景。

format,png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1999 年设计的 HTTP/1.1 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所以 Google 在 2009 年设计了基于 TCP 的 SPDY,后来 SPDY 的开发组推动 SPDY 成为正式标准,不过最终没能通过。不过 SPDY 的开发组全程参与了 HTTP/2 的制定过程,参考了 SPDY 的很多设计,所以我们一般认为 SPDY 就是 HTTP/2 的前身。无论 SPDY 还是 HTTP/2,都是基于 TCP 的,TCP 与 UDP 相比效率上存在天然的劣势,所以 2013 年 Google 开发了基于 UDP 的名为 QUIC 的传输层协议,QUIC 全称 Quick UDP Internet Connections,希望它能替代 TCP,使得网页传输更加高效。后经提议,互联网工程任务组正式将基于 QUIC 协议的 HTTP (HTTP over QUIC)重命名为 HTTP/3。

1.2 QUIC 协议概览

TCP 一直是传输层中举足轻重的协议,而 UDP 则默默无闻,在面试中问到 TCP 和 UDP 的区别时,有关 UDP 的回答常常寥寥几语,长期以来 UDP 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很快但不可靠的传输层协议。但有时候从另一个角度看,缺点可能也是优点。QUIC(Quick UDP Internet Connections,快速 UDP 网络连接) 基于 UDP,正是看中了 UDP 的速度与效率。同时 QUIC 也整合了 TCP、TLS 和 HTTP/2 的优点,并加以优化。用一张图可以清晰地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format,png

那 QUIC 和 HTTP/3 什么关系呢?QUIC 是用来替代 TCP、SSL/TLS 的传输层协议,在传输层之上还有应用层,我们熟知的应用层协议有 HTTP、FTP、IMAP 等,这些协议理论上都可以运行在 QUIC 之上,其中运行在 QUIC 之上的 HTTP 协议被称为 HTTP/3,这就是”HTTP over QUIC 即 HTTP/3“的含义。

因此想要了解 HTTP/3,QUIC 是绕不过去的,下面主要通过几个重要的特性让大家对 QUIC 有更深的理解。

1.3 零 RTT 建立连接

用一张图可以形象地看出 HTTP/2 和 HTTP/3 建立连接的差别。

format,png

HTTP/2 的连接需要 3 RTT,如果考虑会话复用,即把第一次握手算出来的对称密钥缓存起来,那么也需要 2 RTT,更进一步的,如果 TLS 升级到 1.3,那么 HTTP/2 连接需要 2 RTT,考虑会话复用则需要 1 RTT。有人会说 HTTP/2 不一定需要 HTTPS,握手过程还可以简化。这没毛病,HTTP/2 的标准的确不需要基于 HTTPS,但实际上所有浏览器的实现都要求 HTTP/2 必须基于 HTTPS,所以 HTTP/2 的加密连接必不可少。而 HTTP/3 首次连接只需要 1 RTT,后面的连接更是只需 0 RTT,意味着客户端发给服务端的第一个包就带有请求数据,这一点 HTTP/2 难以望其项背。那这背后是什么原理呢?我们具体看下 QUIC 的连接过程。

Step1:首次连接时,客户端发送 Inchoate Client Hello 给服务端,用于请求连接;

Step2:服务端生成 g、p、a,根据 g、p 和 a 算出 A,然后将 g、p、A 放到 Server Config 中再发送 Rejection 消息给客户端;

Step3:客户端接收到 g、p、A 后,自己再生成 b,根据 g、p、b 算出 B,根据 A、p、b 算出初始密钥 K。B 和 K 算好后,客户端会用 K 加密 HTTP 数据,连同 B 一起发送给服务端;

Step4:服务端接收到 B 后,根据 a、p、B 生成与客户端同样的密钥,再用这密钥解密收到的 HTTP 数据。为了进一步的安全(前向安全性),服务端会更新自己的随机数 a 和公钥,再生成新的密钥 S,然后把公钥通过 Server Hello 发送给客户端。连同 Server Hello 消息,还有 HTTP 返回数据;

Step5:客户端收到 Server Hello 后,生成与服务端一致的新密钥 S,后面的传输都使用 S 加密。

这样,QUIC 从请求连接到正式接发 HTTP 数据一共花了 1 RTT,这 1 个 RTT 主要是为了获取 Server Config,后面的连接如果客户端缓存了 Server Config,那么就可以直接发送 HTTP 数据,实现 0 RTT 建立连接。

format,png

这里使用的是 DH 密钥交换算法,DH 算法的核心就是服务端生成 a、g、p 3 个随机数,a 自己持有,g 和 p 要传输给客户端,而客户端会生成 b 这 1 个随机数,通过 DH 算法客户端和服务端可以算出同样的密钥。在这过程中 a 和 b 并不参与网络传输,安全性大大提高。因为 p 和 g 是大数,所以即使在网络中传输的 p、g、A、B 都被劫持,那么靠现在的计算机算力也没法破解密钥。

1.4 连接迁移

TCP 连接基于四元组(源 IP、源端口、目的 IP、目的端口),切换网络时至少会有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导致连接发生变化。当连接发生变化时,如果还使用原来的 TCP 连接,则会导致连接失败,就得等原来的连接超时后重新建立连接,所以我们有时候发现切换到一个新网络时,即使新网络状况良好,但内容还是需要加载很久。如果实现得好,当检测到网络变化时立刻建立新的 TCP 连接,即使这样,建立新的连接还是需要几百毫秒的时间。

QUIC 的连接不受四元组的影响,当这四个元素发生变化时,原连接依然维持。那这是怎么做到的呢?道理很简单,QUIC 连接不以四元组作为标识,而是使用一个 64 位的随机数,这个随机数被称为 Connection ID,即使 IP 或者端口发生变化,只要 Connection ID 没有变化,那么连接依然可以维持。

format,png

1.5 队头阻塞/多路复用

HTTP/1.1 和 HTTP/2 都存在队头阻塞问题(Head of line blocking),那什么是队头阻塞呢?

TCP 是个面向连接的协议,即发送请求后需要收到 ACK 消息,以确认对方已接收到数据。如果每次请求都要在收到上次请求的 ACK 消息后再请求,那么效率无疑很低。后来 HTTP/1.1 提出了 Pipelining 技术,允许一个 TCP 连接同时发送多个请求,这样就大大提升了传输效率。

format,png

在这个背景下,下面就来谈 HTTP/1.1 的队头阻塞。下图中,一个 TCP 连接同时传输 10 个请求,其中第 1、2、3 个请求已被客户端接收,但第 4 个请求丢失,那么后面第 5 - 10 个请求都被阻塞,需要等第 4 个请求处理完毕才能被处理,这样就浪费了带宽资源。

format,png

因此,HTTP 一般又允许每个主机建立 6 个 TCP 连接,这样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带宽资源,但每个连接中队头阻塞的问题还是存在。

HTTP/2 的多路复用解决了上述的队头阻塞问题。不像 HTTP/1.1 中只有上一个请求的所有数据包被传输完毕下一个请求的数据包才可以被传输,HTTP/2 中每个请求都被拆分成多个 Frame 通过一条 TCP 连接同时被传输,这样即使一个请求被阻塞,也不会影响其他的请求。如下图所示,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请求,相同颜色的色块代表请求被切分的 Frame。

format,png

事情还没完,HTTP/2 虽然可以解决“请求”这个粒度的阻塞,但 HTTP/2 的基础 TCP 协议本身却也存在着队头阻塞的问题。HTTP/2 的每个请求都会被拆分成多个 Frame,不同请求的 Frame 组合成 Stream,Stream 是 TCP 上的逻辑传输单元,这样 HTTP/2 就达到了一条连接同时发送多条请求的目标,这就是多路复用的原理。我们看一个例子,在一条 TCP 连接上同时发送 4 个 Stream,其中 Stream1 已正确送达,Stream2 中的第 3 个 Frame 丢失,TCP 处理数据时有严格的前后顺序,先发送的 Frame 要先被处理,这样就会要求发送方重新发送第 3 个 Frame,Stream3 和 Stream4 虽然已到达但却不能被处理,那么这时整条连接都被阻塞。

format,png

不仅如此,由于 HTTP/2 必须使用 HTTPS,而 HTTPS 使用的 TLS 协议也存在队头阻塞问题。TLS 基于 Record 组织数据,将一堆数据放在一起(即一个 Record)加密,加密完后又拆分成多个 TCP 包传输。一般每个 Record 16K,包含 12 个 TCP 包,这样如果 12 个 TCP 包中有任何一个包丢失,那么整个 Record 都无法解密。

format,png

队头阻塞会导致 HTTP/2 在更容易丢包的弱网络环境下比 HTTP/1.1 更慢!

那 QUIC 是如何解决队头阻塞问题的呢?主要有两点。

  • QUIC 的传输单元是 Packet,加密单元也是 Packet,整个加密、传输、解密都基于 Packet,这样就能避免 TLS 的队头阻塞问题;

  • QUIC 基于 UDP,UDP 的数据包在接收端没有处理顺序,即使中间丢失一个包,也不会阻塞整条连接,其他的资源会被正常处理。

format,png

1.6 拥塞控制

拥塞控制的目的是避免过多的数据一下子涌入网络,导致网络超出最大负荷。QUIC 的拥塞控制与 TCP 类似,并在此基础上做了改进。所以我们先简单介绍下 TCP 的拥塞控制。

TCP 拥塞控制由 4 个核心算法组成: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速重传和快速恢复,理解了这 4 个算法,对 TCP 的拥塞控制也就有了大概了解。

  • 慢启动: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 1 个单位的数据,收到对方确认后会发送 2 个单位的数据,然后依次是 4 个、8 个……呈指数级增长,这个过程就是在不断试探网络的拥塞程度,超出阈值则会导致网络拥塞;

  • 拥塞避免:指数增长不可能是无限的,到达某个限制(慢启动阈值)之后,指数增长变为线性增长;

  • 快速重传:发送方每一次发送时都会设置一个超时计时器,超时后即认为丢失,需要重发;

  • 快速恢复:在上面快速重传的基础上,发送方重新发送数据时,也会启动一个超时定时器,如果收到确认消息则进入拥塞避免阶段,如果仍然超时,则回到慢启动阶段。

format,png

QUIC 重新实现了 TCP 协议的 Cubic 算法进行拥塞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做了不少改进。下面介绍一些 QUIC 改进的拥塞控制的特性。

1.6.1 热插拔

TCP 中如果要修改拥塞控制策略,需要在系统层面进行操作。QUIC 修改拥塞控制策略只需要在应用层操作,并且 QUIC 会根据不同的网络环境、用户来动态选择拥塞控制算法。

format,png

1.6.2 前向纠错 FEC

QUIC 使用前向纠错(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技术增加协议的容错性。一段数据被切分为 10 个包后,依次对每个包进行异或运算,运算结果会作为 FEC 包与数据包一起被传输,如果不幸在传输过程中有一个数据包丢失,那么就可以根据剩余 9 个包以及 FEC 包推算出丢失的那个包的数据,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协议的容错性。

这是符合现阶段网络技术的一种方案,现阶段带宽已经不是网络传输的瓶颈,往返时间才是,所以新的网络传输协议可以适当增加数据冗余,减少重传操作。

format,png

1.6.3 单调递增的 Packet Number

TCP 为了保证可靠性,使用 Sequence Number 和 ACK 来确认消息是否有序到达,但这样的设计存在缺陷。

超时发生后客户端发起重传,后来接收到了 ACK 确认消息,但因为原始请求和重传请求接收到的 ACK 消息一样,所以客户端就郁闷了,不知道这个 ACK 对应的是原始请求还是重传请求。如果客户端认为是原始请求的 ACK,但实际上是左图的情形,则计算的采样 RTT 偏大;如果客户端认为是重传请求的 ACK,但实际上是右图的情形,又会导致采样 RTT 偏小。图中有几个术语,RTO 是指超时重传时间(Retransmission TimeOut),跟我们熟悉的 RTT(Round Trip Time,往返时间)很长得很像。采样 RTT 会影响 RTO 计算,超时时间的准确把握很重要,长了短了都不合适。

format,png

QUIC 解决了上面的歧义问题。与 Sequence Number 不同的是,Packet Number 严格单调递增,如果 Packet N 丢失了,那么重传时 Packet 的标识不会是 N,而是比 N 大的数字,比如 N + M,这样发送方接收到确认消息时就能方便地知道 ACK 对应的是原始请求还是重传请求。

format,png

1.6.4 ACK Delay

TCP 计算 RTT 时没有考虑接收方接收到数据到发送确认消息之间的延迟,如下图所示,这段延迟即 ACK Delay。QUIC 考虑了这段延迟,使得 RTT 的计算更加准确。

format,png

1.6.5 更多的 ACK 块

一般来说,接收方收到发送方的消息后都应该发送一个 ACK 回复,表示收到了数据。但每收到一个数据就返回一个 ACK 回复太麻烦,所以一般不会立即回复,而是接收到多个数据后再回复,TCP SACK 最多提供 3 个 ACK block。但有些场景下,比如下载,只需要服务器返回数据就好,但按照 TCP 的设计,每收到 3 个数据包就要“礼貌性”地返回一个 ACK。而 QUIC 最多可以捎带 256 个 ACK block。在丢包率比较严重的网络下,更多的 ACK block 可以减少重传量,提升网络效率。

format,png

1.7 流量控制

TCP 会对每个 TCP 连接进行流量控制,流量控制的意思是让发送方不要发送太快,要让接收方来得及接收,不然会导致数据溢出而丢失,TCP 的流量控制主要通过滑动窗口来实现的。可以看出,拥塞控制主要是控制发送方的发送策略,但没有考虑到接收方的接收能力,流量控制是对这部分能力的补齐。

QUIC 只需要建立一条连接,在这条连接上同时传输多条 Stream,好比有一条道路,两头分别有一个仓库,道路中有很多车辆运送物资。QUIC 的流量控制有两个级别:连接级别(Connection Level)和 Stream 级别(Stream Level),好比既要控制这条路的总流量,不要一下子很多车辆涌进来,货物来不及处理,也不能一个车辆一下子运送很多货物,这样货物也来不及处理。

那 QUIC 是怎么实现流量控制的呢?我们先看单条 Stream 的流量控制。Stream 还没传输数据时,接收窗口(flow control receive window)就是最大接收窗口(flow control receive window),随着接收方接收到数据后,接收窗口不断缩小。在接收到的数据中,有的数据已被处理,而有的数据还没来得及被处理。如下图所示,蓝色块表示已处理数据,黄色块表示未处理数据,这部分数据的到来,使得 Stream 的接收窗口缩小。

format,png

随着数据不断被处理,接收方就有能力处理更多数据。当满足 (flow control receive offset - consumed bytes) < (max receive window / 2) 时,接收方会发送 WINDOW_UPDATE frame 告诉发送方你可以再多发送些数据过来。这时 flow control receive offset 就会偏移,接收窗口增大,发送方可以发送更多数据到接收方。

format,png

Stream 级别对防止接收端接收过多数据作用有限,更需要借助 Connection 级别的流量控制。理解了 Stream 流量那么也很好理解 Connection 流控。Stream 中,接收窗口(flow control receive window) = 最大接收窗口(max receive window) - 已接收数据(highest received byte offset) ,而对 Connection 来说:接收窗口 = Stream1 接收窗口 + Stream2 接收窗口 + ... + StreamN 接收窗口 。

2. 总结

QUIC 丢掉了 TCP、TLS 的包袱,基于 UDP,并对 TCP、TLS、HTTP/2 的经验加以借鉴、改进,实现了一个安全高效可靠的 HTTP 通信协议。凭借着 0 RTT 建立连接、平滑的连接迁移、基本消除了队头阻塞、改进的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等优秀的特性,QUIC 在绝大多数场景下获得了比 HTTP/2 更好的效果。

一周前,微软宣布开源自己的内部 QUIC 库 -- MsQuic,将全面推荐 QUIC 协议替换 TCP/IP 协议。

HTTP/3 未来可期。

format,png

 

 


---------------------
作者:朱小厮
来源:CSDN
原文:https://blog.csdn.net/u013256816/article/details/106308906
版权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博文链接!
内容解析By:CSDN,CNBLOG博客文章一键转载插件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news/284864.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ArcGIS微课1000例】0018:ArcGIS设置相对路径和数据源

文章目录 ArcGIS设置相对路径ArcGIS设置数据源ArcGIS设置相对路径 菜鸟们在使用ArcGIS时经常会碰到将地图文档(.mxd)拷贝到别的电脑上或改变一个路径时,出现数据丢失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图层前面出现一个红色的感叹号,如下图所示。 出现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数据GSS.tif的原…

AI 之 OpenCvSharp 安卓手机摄像头识别人脸

OpenCvSharp是OpenCv的包装器&#xff0c;相当于底层是OpenCv只是用.Net的方式调用底层的接口的实现&#xff0c;所以&#xff0c;从OpenCv的知识架构来讲&#xff0c;源码是一样一样的。就是换个语言写而已。1. OpenCvSharp 尽可能地以原生 OpenCV C/C API 风格为蓝本。2. Ope…

iVX低代码平台系列制作APP简单的个人界面

一、前言 我们知道&#xff0c;目前市场上开发app或者小程序这些应用&#xff0c;都离不开一个个人界面&#xff0c;就是类似下面的这种界面&#xff0c;我们可以利用iVX低代码平台来开发&#xff0c;简单快速&#xff0c;如果还有不知道iVX低代码平台是啥的&#xff0c;猛戳这…

[转]【高并发】高并发秒杀系统架构解密,不是所有的秒杀都是秒杀!

前言 很多小伙伴反馈说&#xff0c;高并发专题学了那么久&#xff0c;但是&#xff0c;在真正做项目时&#xff0c;仍然不知道如何下手处理高并发业务场景&#xff01;甚至很多小伙伴仍然停留在只是简单的提供接口&#xff08;CRUD&#xff09;阶段&#xff0c;不知道学习的并发…

【ArcGIS微课1000例】0019:什么是Shapefile文件?Shapefile文件之全解

文章目录 Shapefile文件组成Shapefile文件创建Shapefile文件大小限制Shapefile文件注意事项ESRI Shapefile(shp),或简称shapefile,是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公司(ESRI)开发的一种空间数据开放格式。该文件格式已经成为了地理信息软件界的一个开放标准,这表明ESRI公司在全球的…

扼杀 304,Cache-Control: immutable

随着近些年社交网站的流行&#xff0c;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刷”网页 ── 刷微博&#xff0c;刷朋友圈&#xff0c;刷新闻&#xff0c;刷秒杀页。这里的“刷”&#xff0c;就是刷新的意思&#xff0c;在浏览器里&#xff0c;你可以通过点击刷新按钮&#xff0c;或者用快捷键&a…

Eolink是国产API接口管理的无冕之王

一、传统API接口管理的缺陷 1、前言 项目开发我们都知道在一个项目团队中是由很多角色组成&#xff0c;最常见团队的就是前端开发工程师、客户端开发工程师、服务端开发工程师组成一个团队&#xff0c;团队之间进行合作&#xff0c;一般我们都离不开API接口管理和测试&#x…

【数据结构】二叉排序树

二叉排序树&#xff08;Binary Sort Tree&#xff09;又称二叉查找树&#xff08;Binary Search Tree&#xff09;&#xff0c;亦称二叉搜索树。 特点 二叉排序树或者是一棵空树&#xff0c;或者是具有下列性质的二叉树&#xff1a; 1、若左子树不空&#xff0c;则左子树上所有…

记一次 .NET 某电厂Web系统 内存泄漏分析

一&#xff1a;背景 1. 讲故事前段时间有位朋友找到我&#xff0c;说他的程序内存占用比较大&#xff0c;寻求如何解决&#xff0c;截图就不发了&#xff0c;分析下来我感觉除了程序本身的问题之外&#xff0c;.NET5 在内存管理方面做的也不够好&#xff0c;所以有必要给大家分…

[转]将图片转换为 latex 公式

一、官网链接及使用方法 官网链接&#xff08;跨平台&#xff09;: Mathpix 公式截图快捷键截图生成 latex 公式--------------------- 作者&#xff1a;man_world 来源&#xff1a;CSDN 原文&#xff1a;https://blog.csdn.net/mzpmzk/article/details/84140617 版权声明&…

在SQL Server2005中使用 .NET程序集

昨天完成了一个最简单的在数据库中创建标量值函数,今天主要完成表值函数,存储过程和用户定义类型在和.NET结合下的使用方法.1,表值函数所谓表值函数就是说这个函数返回的结果是一个Table,而不是单个的值.在.NET 中创建这样的函数,返回的结果是一个IEnumerable接口.这个接口非常…

AI作画的业界天花板被我找到了,AIGC模型揭秘 | 昆仑万维

一、前景 1、AI和AIGC的关系 人工智能&#xff08;Artificial Intelligence&#xff09;&#xff0c;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AIGC是继 UGC、PGC 之后新型利用AI技术自动生成内容的生产…

【ArcGIS微课1000例】0022:ArcGIS点(点坐标)自动连成线操作案例教程

ArcGIS中,可以将带三维坐标(X、Y、Z)的点/点集自动连成线,本文演示具体操作流程。 文章目录 实战演练GPS点数据下载实战演练 打开ArcMap软件,添加实验文件夹0022下的GPS轨迹点.shp矢量点数据(文末提供下载地址),该数据是由GPS RTK采集的河道点数据,首先需要将GPS点坐…

微信公众号 文章的爬虫系统

差不多俩个星期了吧&#xff0c;一直在调试关于微信公众号的文章爬虫系统&#xff0c;终于一切都好了&#xff0c;但是在这期间碰到了很多问题&#xff0c;今天就来回顾一下&#xff0c;总结一下&#xff0c;希望有用到的小伙伴可以学习学习。 1、做了俩次爬虫了&#xff0c;第…

OAuth认证与授权

什么是OAuth授权&#xff1f; 一、什么是OAuth协议OAuth(开放授权)是一个开放标准。允许第三方网站在用户授权的前提下访问在用户在服务商那里存储的各种信息。而这种授权无需将用户提供用户名和密码提供给该第三方网站。OAuth允许用户提供一个令牌给第三方网站&#xff0c;一个…

SegmentFault Hackathon 文艺复兴

我有一个 idea&#xff0c;我想实现它&#xff0c;我正实现它&#xff0c;我已实现它。世界上存在一些好奇心旺盛、不爱墨守成规的人&#xff0c;略微偏执但又极度投入的他们崇尚自由&#xff0c;热衷用技术实现自己的想法&#xff0c;他们带着不羁的态度生活&#xff0c;利用编…

卧槽!VS Code 上竟然也能画流程图了???

作为一款开源的主流代码编辑器&#xff0c;VSCode 在发布之后一直受到不少开发者的喜爱。 此前&#xff0c;我们也曾在公众号上分享过多篇文章&#xff0c;向大家推荐了不少 VSCode 上比较实用&#xff08;或沙雕&#xff09;的插件。因此&#xff0c;有很多水友也经常调侃道&…

【QGIS入门实战精品教程】14.1:QGIS如何加载各种在线地图?

文章目录 一、XYZ Tiles连接方式二、插件添加三、WMS/WMTS/OWS连接方式一、XYZ Tiles连接方式 1. 加载OpenStreetMap QGIS默认可以加载OpenStreetMap地图。在左侧点击XYZ Tiles,默认下面有个OpenStreetMap选项,双击打右侧会显示地图,如下图所示: 在OpenStreetMap上右键→…

SkiaSharp 之 WPF 自绘时钟(案例版)

SkiaSharp是一个跨平台2D图形API&#xff0c;用于.NET平台&#xff0c;基于Googles Skia Graphics库(skia.org网站). 它提供了一个全面的2D API&#xff0c;可以跨移动、服务器和桌面模型来渲染图像。该图形库可实现获取指定坐标像素值、绘制2d图形、绘制文字&#xff08;必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