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 InfoQ,置顶公众号
接收程序员的技术早餐
网友“廖师傅廖师傅”表示,他经常通过某网站订某个特定酒店的房间,长年价格在 380 元 -400 元。偶然一次,他从前台得知酒店淡季的价格在 300 元上下。他用朋友的账号查询也是 300 元,但用自己的账号查,还是 380 元。网友也纷纷晒出了自己被宰的经历,大骂企业无良,不少媒体认为大数据杀熟是技术走了歪路,要有法律制裁才行。
有微博大 V 爆料称,滴滴大数据杀熟,用滴滴打车,同样的出发点,同样的目的地,价格却不一样。而且远距离来看,苹果手机要比安卓手机贵 4 块左右。
网友爆料,某电商同一收件地址,同一款商品,非会员价比会员价便宜几块。
最近集中爆发的这一连串大数据“杀熟”案例,相信远远不是终结。在引起群体性的关注之前,这种现象必然已经普遍且长久地存在了。
那么各位高智商的程序员朋友,你们有遭遇过这种大数据“杀熟”事件吗?你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欢迎在评论区跟大家分享你的看法,
本期MVP会是谁呢?
往期Q言Q语话题请戳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