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头哥侃码的第263篇原创
国庆假期回来,「头哥唠 B 唠」的直播仍在继续。
这次我邀请了我工作上的老板和朋友,一起聊了聊关于 “技术创业路上的苦与乐”。
熟悉他们两位的都知道,可以说是技术出身,然后创业当老板的代表。
大家都知道,现在国内技术圈很多大佬在这几年纷纷开始创业,而且都还做得不错。在外人眼里,他们会觉得“你们融资拿了那么多钱”、“自己说了算想干什么干什么”这种光鲜之词。
我以前也会有这种看法,但我在支流科技和 APISIX 开源社区摸爬滚打了这一年多之后,现实情况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其实这些技术大佬们也没有想象中的开心。
今天这篇文章的内容主要来源于这次在线直播时的一些讨论内容,从三个人不同的经历背景去聊了聊这些话题,这些东西都是基于我们自己的认知进行描述的,所以不带有任何的群体色彩,完全都是个人想法。
1
对“技术自大狂”来说,打工与创业之间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温铭和一乐都是我很早以前认识的朋友,两位技术大佬都做过一些很牛逼的项目和产品,但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大家也看过我写的一些文章。
就我自己觉得可能很多做技术的同学其实都是自大狂,都觉得自己很牛逼,然后略带一些旁若无人的感觉。但是你会发现,在创业的时候,可能你对客户或者对团队就需要收敛这些风格了。
一乐觉得,位置的变化让他对自己和对其他人的要求不一样了。
从我个人角度来看,技术人员从打工切换到自主创业后,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 KPI 了,就好像没人给你定规矩了。
但这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很多人觉得没有 KPI 就可以想做啥做啥了,但实际上 KPI 是技术人员在验证自己收获或者能力的一个有力保障。因为公司要按照这个 KPI 的完成度来发奖金啊。
只要能按时完成 KPI,剩下的时间都是自己的,想干嘛干嘛。所以 KPI 根本不是限制,而是释放。
但是创业了就不一样了,创业了没人给你定 KPI,你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也不知道未来的挑战在哪里。所以你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地摸索着,然后试着给自己定一个 KPI。创业场景下,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在解决那些不确定的东西。
而且你创业之后就相当于团队的领头羊、定心丸,你如果一旦让自己放松了下来,可能整个团队看到你的状态也就开始全员放松了,那可能整个公司就全完了。
当然这是工作方向上的区别,还有一点区别就是职位变化对老板或者同事的看法也会变得不一样。
创业之后自己对技术上的困扰少了,因为如果觉得队友是猪队友不好好配合或者技术差,那就把他辞掉重新找一个技术更好的就可以了。之前如果只是打工,队友不行你也只能抱怨,惹得自己工作和心情都不开心。
所以创业之后比较好的地方就是,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对自己负责,可以自由选择队友。从大方向看,就是选择空间大了,但同时你需要负的责任也多了。
说到这里,温铭表达了他的不同看法。
以前在大公司工作时,遇到一个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你会有其他同时或者更厉害的人来帮你解决,你不是最后兜底去解决这件事的人。但是当你开始创业之后你就会发现,所有需求一层层过滤到我一个人这里时,通常都是别人解决不了的,到我这就必须给出一个解决方案了。
所以如果到我这我没有给出解决方案,可能这件事就停在这里了。所以这种情况下,我就需要什么都得懂,什么都得学。就算防守地不好,我也要拼命去守。
除此之外,创业也会把创始人的优点或缺点放大。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找不同性格的合伙人进来,互相之间进行一些不擅长领域的互补,然后让大家一起把控,最终让公司朝一个正确的方向先前走。
听完他俩说的,我简单总结了一下。
当我们从“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纯技术人员转变为需要“兼顾方方面面”的老板时,确实是有实质性变化的。
我在很多公司刚进去的时候都是以架构师和技术专家的身份进去的,后边不知道是因为性格还是什么原因,就被拉到了管理岗上。一开始管理几个人,后来就几百上千。老板觉得你管得还行,反正公司最后还做成了。
就是你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变成了之前自己口中常骂得那个老板,变成了一个你曾经最讨厌的那个人。但究竟我们要怎么做,其实还是看个人怎么想啦。
2
很多人创业是为了“钱”,你们呢?为了梦想?
我见过很多网络上一些不好的言论,他们会去抨击一些技术创业者,说做技术的都是穷鬼出身。你们创业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为了赚钱。在某一家公司拿的工资够高了,你们还贪心等等这样的言论。
所以从真实技术创业者角度来看,当时最早开始选择出来创业时,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呢?
温铭对于网络上的这些言论并不认同。
如果单纯为了赚钱,其实就在大公司待着挺好的,或者你去一个 C 轮 D 轮要 IPO 的公司,赚钱概率都会比自己创业高得多。
因为 90% 的创业公司最后都死了,活着的可能也不一定能上市;就算上市了,你的创始人也不一定能把股权套现。因为对创始人来说,创办一个公司其实是一辈子的事,很难说一个 CEO 创办公司,IPO 上市之后就把公司卖了,啥也不管了。
但其实你要说我创业不是为了钱那也显得很假。像我之前在金山干了五年,在 360 也干了五年。如果我在大厂继续干下去,对我来说其实没有什么质变。所以要么就是带一个公司从 0 到 1 那种成就感,也么就是后面赚很多钱,我觉得这个诱惑比继续在大公司待着的诱惑要大很多。
一乐也很认同温铭的观点。
我觉得如果想拿确定性的那部分钱,在大厂工作时最稳定的方式。当然创业本身目标肯定也是钱,通常外界衡量一个公司成不成功就是看这个公司到底赚了多少。
但这是商业的目标,作为人而言我的目标可能不是这个。我可能是为了创造这么一个东西,我把它当作我的作品。可能我今天这个作品得了 65 分,但我就是想通过一些动作或者结果来证明,我可以做到一个 100 分的东西。就是通过我个人的努力,去做出一个我自己认可的东西出来。
这种感觉很好,就是你可能现在还没有做到,但是已经在朝着目标努力了。所以当你只是作为公司的一个螺丝钉时,你的个人存在是随时会被重新定义的。但我自己创业之后,我所有的精力和投入,甚至是这个公司的目标就是干这一件事情。那这件这个事情对我来讲,满足感会更强一些。
他俩说的内容,我觉得主要就是两个维度。
一个维度是个人。人还是最重要的,除了人最基础的生理需求外,其实还是有很多理想的。到了某些阶段以后,其实光靠钱也是没法驱动的。就拿我自己来说,当时为什么放弃阿里的 offer 而选择去支流科技,其实更多还是一个成就感驱动,我更希望能够去做更好的东西。
另外一个维度就是热爱。你像他俩都是技术领域的专家,一直在他们擅长的领域深耕。为什么能一直坚持下来,其实还是说对自己做的事情富有热爱与激情。这点其实也非常值得现在的年轻人学习。
3
很多人在创业初期,核心人物不稳定、资金不足、策略不清晰,一般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
面对这个问题,温铭有很多话要讲,但他在这里也只是简单一提,并没有表达太多。
我是一个很乐观的人,如果不是这种乐观我觉得很难坚持到现在。
之前我们有遇到工资发不出来的情况。就是虽然那时候我们公司融到了钱,但是其实也会有发不出工资的时候。有一年最难的时候,是我和院生在支付宝上每个人借了 10 万还是 20 万发工资。
我觉得这个还是比较难的,因为这种东西你不能和别人说,家里人更不能说。就是苦只会自己咽下,对外不会逢人就说自己怎样痛苦怎样难受等等。因为一旦暴露了这种情况,对公司其他小伙伴也是非常严重的打击。
一乐也分享了他自己发不出工资的经历。
我对温铭分享的这个事情也是感同身受。如果是我我也不会说,因为这个压力只有你经历的时候才知道有多大。
说实话,我自己经历跟温铭这种情况差不多。
我们最开始的挑战就是回款太难,就是事情我们已经做了,但是钱不给我们。你跟他要回款的时候,他拖一天拖一个星期,后边就开始拖一个月。这时候公司的情况就非常受影响,因为会发现你已经没有钱发工资了,可能过几个月之后公司现金流就要断了。
但如果后续他把钱还是给了,就还有挽救的地步。但实际上还有一个更加尴尬的情况,就是当你在没钱准备准备解散的时候,发现你还欠员工几个月的工资。这个事情非常可怕。
这种时候就有可能要面对员工的赔偿起诉等等。所以这种时候你看到那一笔回款回不来的时候,无力感是非常强的。他不取决于你做了多少,你做再多也没有意义。
就那个时候非常痛苦,痛苦得睡不着,也没有心情干任何事情。但是这个确实是公司经营层面会面临的一种压力。
听完他俩说的,我觉得这种情况下,除了保证资金链,还要看重身体。
我记得有一次开董事会的时候,投资人说“产品做得不好可以重新招人做,但是钱没了,什么都晚了”。这就是说,你的资金链一旦断了,无论这个资金从什么地方来,对于技术性创业公司来说,自己的造血能力是没有办法帮助公司活下来的。你必须有一定的储备金,去帮助公司成长。
而且我们这条赛道,又属于基础建设,不像纯业务可以广撒网,更容易去融资等等。所以你需要去提前储备好资金,甚至是你自己的身体健康。因为做 ToB 行业的,就像郭德纲那句话一样,三个艺术家死两个,那活着的就是艺术家。
所以在创业时,除了保证好资金链之外,身体健康也是一定要看重的。你不能只顾赚不赚钱,还要看自己能活多久,活得越久才有赚更多钱的机会,要不都是空谈。
4
有人说 “创业是痛并快乐着的事”,是真的吗?
温铭对于创业这件事真的有很多故事。
我觉得最痛苦的是在我和另一位创始人,在第一年创业到一年左右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没有投资人进来,然后公司也没钱,我们两个把钱都砸进去了,还欠了钱。
那时候就面临要么回公司上班,老老实实打工,不创业了。
要么就是撑着,看到底能不能做成。最后我们选择先撑着,不然 Apache 项目怎么玩,那时候已经捐赠出去了。
那个时候其实我们拿过两三张 TS(投资意向书) ,当时拿到的时候特别开心,因为从来没有拿过而且那时候给的钱还挺多。然后过了一两周,投资人就把 TS 撤掉了说不投了。当时院生知道这个消息后,一句话都没说拎着包就回家了。之后两天没来公司,整个人就崩溃了。之后我们还经历了第二次 TS 撤回。
在那之后因为疫情缘故,与投资人也见不到面。后来又有投资人找来,打算用非常低的估值来投我们项目。院生想要接受,但是我觉得这么低的估值,还不如把我房子卖了然后把钱投进来,都比这么低的估值要强。
就那个时候我觉得这个开出的价值对不起我们做的这个项目。所以那段时间真的特别煎熬,TS 连连撤回,还遭到投资人拿低估值来羞辱。那个时候就会怀疑自己“我做的东西有这么烂吗?”。但过了一年再回想起这段经历,我觉得对我和院生来说都挺重要的。
这些事情告诉我们,其实很多事情是很困难的,虽然后续我们也顺利拿到了融资。但是这段经历也会一直提醒我们,很难拿融资或者一直很困难其实就是创业过程中的常态。所以就算现在公司有各种困难,包括融资环境不好等等,我也觉得比当年好了很多,因为我们知道这中间的过程太不容易了。
针对温铭提到的情况,我也进行了相关补充。
我记得有次开董事会的时候,投资人听完我们的汇报后说了这么一句话,大概就是说觉得我们这几个人确实是实实在在做事情,没有乱花一分钱,对目标什么的都很实诚。
我觉得挺欣慰的,就是我们确实是真真实实做事情,而不是像有的人在诓投资人的钱。就是有的人就拿着投资人的钱干自己的事,这其实是很多 VC 最讨厌的,一旦做了这种事,就相当于在圈内毁掉了个人 IP,一旦毁掉了,那你积累的职业生涯就全毁了。
我觉得对于技术人员创业来说,如果有上述温铭说的这种情况,可能大多数人都会像院生一样要不忍忍就接受了,因为当下确实很困难。但是这个时候如果有人站出来说不,我觉得这个还是挺难的,也很有魄力。
听到这里,一乐也分享了他在创业中遇到的商业问题。
温铭分享的故事,在我看来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创业者状态了,因为有很多创业者是没有成本意识的。很多时候他其实不知道这个钱有多么容易就花出去了。以公司的方式来讲,其实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你稍微一不控制,可能钱就不够了。
那从我的个人经历来看,我个人的想法是想最终能呈现出一个东西来。比如以公司或者企业服务的形式来说,我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做出自己的模式来,能够站着把钱赚了。
所以遇到那些我前边讲到的回款问题,包括那些我们不愿意碰到的情况时,实际上总会有不同的声音在你旁边说“就不能服软一下吗”“就不能打个折吗”等等这种。这种时候我就像一个新时代的农民工代表,我们这么一帮兄弟给你干了这么多,你让我们打个折,我心里过不去。对不起团队,也对不起自己。
我觉得相对来讲,我个人算是坚持住了。我一直认为,如果你说产品或者服务哪里不好,有什么需求我们都会去做。但是如果耍一些商业上的手段,那我是接受不了的。
我觉得其实很多做 ToB 项目的公司都会遇到这种困境,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都在要搞 SaaS 对吧,按订阅制付费,你交多少年的钱就给你服务多少年,省得白嫖服务或者拖欠钱款。
但说到底,这其实就是“契约精神”。就是大家在商业环境中,还是要讲规则的。维持好各自的契约精神去谈论商业问题,ToB 的市场才会变得更好。
那天我们还聊了很多,限于篇幅问题就不在这里多唠叨了。
简单总结一下,我觉得不管是技术创业还是创业,创业的过程哪有像书上写的那样,或者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所以有很多事情都是痛苦伴随快乐的状态。
痛苦就是你在创业公司里没有像大公司这么多的资源,什么事都得亲力亲为。
我现在遇到在创业中最痛苦的点是什么?以前我下面有一群得力的技术经理和总监,我只要说一个方向,他们会拿出很多方案来跟我讨论,我只要做选择题就好,但我现在面对的很多小伙伴,就必须把任务拆得很细。他们事情做完了,我还要给他去擦屁股或者定方向,这个过程中我就会觉得特别沮丧。
其实,创业之路就像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你早晚都要经历。
很多东西只有经历了才知道是什么,而那些当时看来的痛苦,或许在几年之后,就是成长之路的踏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