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笼子”、“打抱秋”……这些地道的长沙话,长沙人,你有多久没听过了?
/ 长沙人,你还记得长沙话吗 /
“去了很多地方,最后还是回到了长沙”
“我听见了一句长沙话,就想回长沙了。”逗霸妹听过很多人回长沙的理由,但只有这句话一直留在了心中。
/ 方言会让你记住你的根在哪里 /
“普通话可以让你走的更远,方言则让你记住你的根在哪里。”
一向不正经的扎克叔叔,面对长沙话现状却显得十分严肃“有些语言如果不使用,不是被忘记,而是死亡。”
关于长沙话,长沙人莫忘:
1 语系
长沙话,属于新湘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湘方言。不过“十里不同音”,长沙城中,区和区之间都有着明显的差别,何况是其他。
➤举个例子:
普通话里头的这里。在长沙老城北区普遍读作该(gái)里,城南普遍读作阁(gó)里。
2 发音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会再说长沙话了。一些人和长辈们交流的时候偶尔还会用一些俚语,但是同辈之间却不太懂。长沙话的发音有四个鲜明的特点:
① 冇得卷翘舌音,也冇得前后鼻音之分。
➤举个例子:
普通话里头的lin(林)、ling(灵)、nin(您)、ning(宁),全部读作lin。
普通话里头的lun(轮)、(long)龙、(leng)冷、(nen)嫩、(neng)能,全部读作len。
② L、N不分;F、H不分
➤举个例子:
脑(nao)袋、老(lao)师,全部读作lao。
湖(hu)南变成弗(fu)兰的大有人在……
如果你说长沙话是一门很容易掌握的语音,我想大多数长沙人是认同的吧。
③ 两个四声放在一起,总是要忽略一个。
➤举个例子:
你是去卖(mǎi)菜吗?
你是去买(mǎi)菜吗?
你会惊讶的发现,根本没!有!区!别!
④ 发音趋于两种形式:老长沙读音和塑普。
➤举个例子:
喷(pen)泉(quan)。现在已经演化成和普通话差不多的口音。但是在老口子那里,还是读作喷(fèn)泉(quan),可参考喷(fèn)水(shui)的读音。
哭脸。女朋友说哭脸脸还行,换成老长沙话的阿(ā)塞(sai)你试试~
3 语调
不开玩笑,曾有北方人误认长沙话是韩语。大概也是语调的原因吧。
长沙话的音调多,有六个,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和入声。而普通话只有四个(轻声都除外)。所以很多人说“长沙话像唱歌”、“长沙人调子高”也并不是没有道理。
➤举个例子:
譬如(ju)这个发音就可以演变为猪、除、主、注、住、菊。
/ 长沙话的“江湖味” /
“我以自己说长沙话为荣,因为这是我深爱的故乡给我最易于辨认的身份标识。”
每个城市都有她的性格,并伴随着她的发展,渗透到语言中。像吴侬软语、东北话的豪爽,都成了城市的标签。
至于长沙话,扎克叔叔更愿意说其带点“江湖味道”。
老长沙城依水而生,湘江边各式各样的行业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江湖行话。
在以甘长顺和杨裕兴为例的长沙面食界,关于吃面讲究就不少:
落锅起———见水跑、面条浮起来就挑起
带迅———熟而不烂
带迅干———带迅、油稍多、不要汤
二排———熟而不熔
熔排———熔而不碎
轻挑———分量少一点
重挑———分量多一点
这样的行话,在某种意义上也很接近行业内的“黑话”,就是我们说的江湖语。而这样的黑话也渗入到长沙人的生活中:
➤举几个例子:
“里手”,延伸来说还有【撑里手】、【撑板鸭】。“里手”的意思就是懂的多,什么都懂,什么都里手。
当(担)宝,以前老口子读作当(担)贵太爷,撮贵贵也是这个意思。
“沙码子”一般指土生土长的长沙人。一些特定的人群中,被外地人称叫的频率高。
所以啊,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娭毑,或许她不知道,从她口里讲出的长沙话居然是几千年前的古音,这就是方言的魅力啊!
/ 消失的长沙话 /
“你们有没有发现,身边将长沙话的人越来越少了。”
1 普通话的普及
现在的长沙话受到普通话的影响,正在逐渐失去自身的新湘语特色。
很多家庭为培养小孩普通话,在日常交流中,也特别注重使用普通话。所以在长沙家庭,可以看到这样的局面:爷爷奶奶说长沙话,孙子孙女说普通话,他们互相替换使用对方的常用语言,便成了塑普。
2 外地人口的融合
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口涌入长沙,语言的差异让长沙人下意识的说起了普通话。更别说在外几年后回长沙的,更是忘记了长沙话最原始的发音。
于是,很多长沙年轻人陷入在一个既不会说正宗长沙话也说不好标准普通话的尴尬境地。
当然,不要害怕方言会消失,为了保存湖南话中鲜活的乡音,汪涵启动了湖南方言调查“響應”(响应)计划。
颤抖吧!长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