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王朝》(北方文艺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是国内著名恐怖文学品牌773 悬念系列的最新一部小说,也是成刚“黑匣子”悬疑恐怖系列的第一部。看书名,似有跟风《达·芬奇密码》之嫌,但读了文字,感觉还是很中国化。小说涉及了密码破译和使用的一些专业知识,因而看似枯燥,却饱藏玄机。从选材上说,这本书显然是对读者尤其是作者的一次考验。我一直以为,此等小说非一般智力者所为,所以作者尤其需要勇气和胆略。《巴族迷魂·刑官》(北岳文艺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则是作者这个系列的第二部作品。与《密码王朝》相比较,这部显得更加神秘、好看,被《975夜之声·惊悚频道》录制成有声读物MP3后,效果尤佳。
成刚一直是以勤奋和高产闻名的恐怖悬疑作家,几年之中他已经出版了近10部小说。仔细看了这两部,感觉他的叙述比以往更有耐心了,条理也愈加清晰,这是此类小说很难实现的状态。有不少作家,包括个别有点名气的作家都不同程度地没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比如急功近利、思维混乱、虚张声势,或者在某个情节上绕来绕去,最后把自己搞晕,迷失在叙事的逻辑黑洞之中不知所云。
值得注意的是两部小说无一例外地引入了中国上古的神话和传说,这或许是作者对恐怖悬疑文学本土化的一个自觉和努力。我们知道中国上古神话如同古希腊神话一样有着神奇、灿烂的魅力,但是在我们的当代文学中它几乎销声匿迹,或者说它已经抽象成了死的概念和化石,我们多数人对自己的神话真正了解的有多少?悲哀!相反,古希腊的神话却常常成为我们研究外国文学理论的资源和原型,并活跃于我们每天看到的电影、甚至孩子们的漫画以及卡通之中。成刚经过充分的知识积累和准备,能有机地将中国上古神话融合在自己的小说中,并且使其成为悬念与故事发生的一个动力和源泉,确实让人意外,也令人惊喜。
在《密码王朝》中,由于一次破译密码的游戏,教授与几个大学生陷入了一个系列杀人的迷局;《巴族迷魂·刑官》则是因为在网络上目睹一个真实的“斩首”视频现场,使小区的人们卷入一场类似“恐怖主义”的连环谋杀案之中。前者是密码对应五帝佐臣的法器,后者是网络视频直击远古的五种残酷刑罚。最现代的技术与最古老的传说因为一场蓄意数十载的阴谋而获得神秘而可怕的张力。刑官、菊花图腾、风雷锤、蚩尤头颅,这些陌生的古老象征物,在成刚的小说中妖灵一样得以复活,并主宰着情节的发展和历史中某种悲剧的血腥延续。有意思的是在两部小说中作者都重塑了一个已经灭亡的古老部族,他们潜伏在现代社会的人群中用古老而又原始的方式惩罚和报复着堕落的现代人。也许我们无法真正判断其中人物的是非,因为在“他们”眼里“是”与“非”不是现代人说了算,而应该以三千年人类历史的积淀和已经消逝的“英雄主义”为参照。——这是两部小说最值得赞赏的一个“点”,虽然这个点或许还没有完全在作品中得以兑现,但是成刚至少为恐怖悬疑小说领域展示了一个带有“史诗”意向的独特文本。
不久前与人谈起恐怖悬疑小说作家的气质问题,颇有意思。其实恐怖悬疑作家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天生的,他的表达应该是自然的流露,比如观察事物的视角、文字的感觉、对超自然事物的敏感、想象力和逻辑分析能力等等,绝不是逞一时之兴,想写就写的,最后只能是一个“驽”字了得。(“驽”是80年代我们私下谈论小说时常用的词,意思是:本来不是那块料,硬要写,是为驽)我一直认为,恐怖悬疑小说其实是一种气氛,一种态度,一种骨子里的精神,一种循环在作家体内的腥冷的血液。周德东和丁天的文字就有这种气质,鬼古女和蔡骏的小说也有,成刚的小说我只能说偶尔有,或者说还不够稳定。据传成刚有意减弱自己小说中的恐怖因素,而加强悬念性。我似不能苟同,恐怖与悬念是一个完整的肌体,前者是神,后者系形,没有神的形只会成为一个纯粹技术的游戏,一个没有音乐的舞蹈。因此,如果非要让我说《密码王朝》和《巴族迷魂·刑官》还有什么不足,可能恰恰就是在这一点上。但是,这两部小说给我的惊喜和启示,已经足以证明它们的价值。
(此文已发《文汇读书周报》2006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