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期待已久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1.3亿人民币)的国产动画大片《魔比斯环》终于登场,可是观众的反应却不甚理想。这是我在看首映式之前就有所预料的,因为好莱坞的势力实在强悍,别说是中国的动画,就算是欧洲列强的又如何,也不统统被边缘化甚至淹没。当然我们可以从制作者的主导思想中领略他们的雄心或者野心。
电影无疑是大制作,场面恢弘壮观,有些片段堪与《星球大战》媲美。但影片的题材和文化背景完全是西方的,这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异议——花这么多钱,咋拍了个外国电影?——从人物形象到情境设置,几乎找不到半点中国的影子。于是人们开始怀念和对比《大闹天宫》、《哪叱闹海》和我们引以为荣的《宝莲灯》,认为它们更中国化,更有民族性。尽管后者票房不俗,但说实在话它也仅仅是抓住了儿童市场,那种传统的稚嫩的故事主题和表达方式,根本无法与好莱坞和迪斯尼的动画相匹敌。据说《宝莲灯》刚刚又被篡改成电视连续剧,更据说该剧已经演变成了一出牛唇不对马嘴的“闹剧”,还没播出就引来一通置疑和批评。所以我坚决支持《魔比斯环》,至少支持它的勇气。当今世界已经跨入全球化状态,题材的中国化或者西方化不应该成为我们创作的障碍。况且《魔比斯环》是以更大更远的宇宙或者星际的观点来构思和展开的,中国电影需要这种气度,需要这种大的精神眼界,不应老是拘泥或者炫耀民族中陈旧过时的形态。还有一点我早就想说,所谓动画片,不应该局限于低幼观众,应该也有成年人的份儿,这是动画商业化生产的一个趋势,比如好莱坞的大多动画《史莱克》《海底总动员》,包括最近的《加菲猫2》等,无不老少皆宜,而前一段火暴的《骷髅新娘》更是专门拍给成年人看的动画。总之,如果我们的思路放开一点,胆子再大一点,中国本土的动画市场会不会更广阔一些?
有人抱怨电影的故事不新鲜,不过是借用了“寻父”和“替父报仇”的古老的故事原型,我以为这恰恰是打动观众的基础,况且它某些地方让人想起莎士比亚戏剧《哈姆莱特》痕迹,可惜那个外星人拉吉斯王子太笨了,面对父亲被谋杀、自己的王位继承权被剥夺,只会呆头呆脑、缩手缩脚,让人失望之极。尽管字幕上说电影的原创作者是法国国宝级艺术家让·纪劳,他创作了鼎鼎大名的《第五元素》、《异形》,并参与制作了《沙丘魔堡》、《深渊》等经典科幻电影,但对《魔比斯环》人物的塑造,应该说一个败笔。
从人物造型设计来看,制作者到是颇有意趣,比如如何区分人类与其他星球生物,人类在整个宇宙的位置等等。对外星人的设计,电影可以说基本克隆了《星球大战》里的造型,这一点没有超出我的想象,但是人类在电影里被特意缩小了,地球在宇宙中成了小人国,我们苦苦寻找的距离我们2700万光年的星球却是个巨人世界,这无形中打击了我们自认为宇宙唯一主宰者的狂妄之心,也预示了人类在整个宇宙中的渺小地位。其实从整个电影来看,人类故事里的活动空间和所产生的作用是很微小的,是次要的,这是与其他类似电影中,人类往往以主人或者主宰自居是有明显差别的。这也是电影独具匠心让我眼前一亮的地方。也许这本是创作者确有的想法,也许是无意中的歪打正着?不管怎么说,我们终于有了一部《最终幻想》一样的大制作大眼光的动画电影,尽管制作队伍中有不少国外人的名字,我们还是应该对它报以鼓励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