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概述
星型拓扑易于维护
在星型拓扑中,某条线路的故障不影响其它线路下的计算机通信
电路交换: 优点 延迟小,透明传输
缺点 固定带宽,网络资源利用率低
分组交换:优点 多路复用,网络资源利用率高
缺点:延迟大,实时性差,设备功能复杂
网络的延迟 (delay) 定义了网络把数据从一个网络节点传送到另一个网络节点所需要的时间。网络延迟包 括 传播延迟 (propagation delay) 、交换延迟 (switching delay) 、介质访问延迟 (access delay)、队列延迟 (queuing delay)
OSI 参考模型与 TCP IP 模型
TCP/IP 协议栈包括以下哪些层次? 应用层 APDU 、表示层 PPDU、 会话层 SPDU 、传输层 段 segment 、网络层 包 packet 、数据链路层 帧 frame 、物理层 比特流 bit
应用层 为应用进程提供网络服务
表示层 定义数据格式与结构、协商上层数据格式、数据加密压缩
会话层 主机间通信,建立、维护、终结应用程序间会话,文字处理、 邮件、表格
传输层 分段上层数据,端到端连接,透明可靠传输,差错校验、重传,流量控制
网络层 编址,路由,拥塞控制,异种网络互连
数据链路层 编帧、链路建立/维持/释放,流量控制,差错校验,寻址,标识上层数据
物理层 电压,接口,线缆,传输距离等物理参数。四大特性:机械、 电器、功能、规程
传输层协议:TCP(6) UDP(17)
网络层协议:IP,ICMP (ICMP 消息可分为 ICMP 差错消息和 ICMP 查询消息) ,IGMP (互联网组管理协议,负责 管理组播组)
网络接口层协议: 以太网、令牌环,HDLC,PPP,X.25,帧中继,PSTN,ISDN 等
DNS 工作于 OSI 参考模型的应用层
局域网基本原理
以太网的说法正确的是
以太网是基于共享介质的网络
以太网采用 CSMA/CD 机制
10BASE 以太网传输距离跟传输介质有关
10BASE5 粗同轴电缆 500m
10BASE2 细同轴电缆 200m (同轴电缆布设繁琐,不便使用)
10BASE-T 双绞线 三类 UTP 100m (逐渐成为以太网标准) 五类 150m
100BASE-TX 的标准物理介质是5 类双绞线、
100BASE-TX 2 对五类双绞线
100BASE-FX 多模光纤
100BASE-T44 对三类双绞线
1000BASE-SX 多模光纤
LX 单模
下列有关光纤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多模光纤可传输不同波长、不同入射角度的光
多模光纤的成本比单模光纤低
以下关于 CSMA/CD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
CSMA/CD 应用在总线型以太网中,主要解决在多个站点同时发送数据时如何检测冲突、确保数据有序 传输的 问题。
当连在以太网上的站点要传送一个帧时,它必须等到信道空闲,即载波消失。
信道空闲时站点才能开始传送它的帧。
如果两个站点同时开始传送,它们将侦听到信号的冲突,并暂停帧的发送。
FLASH 存储器:存储应用程序文件,配置文件 IP 地址在操作系统的 RAM (随机访问存储器,用于随机存 储,如 当前配置) 中 MAC 地址固化在网卡 ROM (只读存储器,存储 BOOTROM 程序,,用于在应用程 序 or 配置文件 故障时的回复手段) 中,理论不可改,全球唯一
MAC 48 位 : 24 位 OUI (申请,标志厂商) + 24 位 EUI IP 地址将物理地址对上层隐藏,使 internet 表现 出统一 地址格式,但实际通信 ip 地址不能被物理网络识别,物理网络使用依然物理地址,因此 arp 解析出 MAC 是必要 的即设备之间数据通信既要知道 ip 地址也要解析 MAC 地址
广域网基本原理
对于分组交换方式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
分组交换是一种基于存储转发 (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的交换方式
传输的信息被划分为一定长度的分组,以分组为单位进行转发
分组交换包括基于帧的分组交换和基于信元的分组交换
对每个分组都要去查看源和目的,重新操作,逐一对分组进行转发,增加了延迟但资源利用率高,虽 然某一时刻 线路是被某一分组独占,但是线路带宽在多路复用后,总的利用率高
IP 基本原理
Ping 功能是基于 ICMP 协议来实现的:源端向目的端发送 ICMP 回显请求 (ECHO-REQUEST) 报文 后,根据是 否收到目的端的 ICMP 回显应答 (ECHO-REPLY) 报文来判断目的端是否可达,对于可达 的目的端,再根据发送 报文个数、接收到响应报文个数来判断链路的质量,根据 ping 报文的往返时间 来判断源端与目的端之间的“距 离”。
ABCDE地址分类
1-126 126 A (没有128) 其中没有127, 127为特殊IP
128-191 63 B (没有64)
192-223 31 C (没有32)
224-239 15 D (没有16)
240-255 15 E (没有)
在 MSR 路由器上,ping 命令的参数
-a ————带源
-f ———— 不允许对 ICMP Echo Request 报文进行分片
-tos———— type of service tos 域的值 默认 0 (0-255)
-s ————报文大小,默认 56 字节 (20-8100)
-c ————报文数目,默认 5
-h ————指定报文 ttl 值,默认 255 (0-255)
-m————指定发送报文时间间隔, 默认 200 毫秒 (1-65535)
-t ————报文超时时间 ,默认 2000 毫秒 (1-65535)
-n 不进行域名解析
TCP (6) :ftp——20(数据端口)/21(控制端口) ssh——22 telnet——23 smtp——25 接收邮件pop3——110 发送邮件
DNS——53http—— 80https——443 http 安全版,下加入 ssl 层
UDP(17) :DNS——53 Bootp——67 服务器/68 客户端 (就是 dhcp ,dhcp 基于 bootp 发展而来 ) Tftp——69 Snmp——161/162 服务器监听的端口号 161 ,客户端监听端口号
FTP
FTP 支持两种操作模式: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在主动模式中,客户端使用一个随机选择的端口发送连接请求,服务器使用数据端口进行响应。在被动模式中,服务器选择一个随机端口进行数据传输,客户端使用控制端口进行连接。、
在主动传输模式下,FTP 客户端首先建立一个控制连接,并使用 PORT 命令通知服务器它监听的数据端口。然后,客户端主动发起一个数据连接,连接到服务器的数据端口上,用于文件传输。
在被动传输模式下,FTP 服务器进入被动模式并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请求。服务器在一个随机的临时端口上监听,并使用 PASV 命令将监听的端口号告知客户端。客户端根据服务器提供的端口号,通过一个新的数据连接连接到服务器上以进行文件传输。
主动模式 PORT :服务器主动向客户端发起数据连接
被动模式 PASV :服务器被动接收客户端发起连接
客户端主动与服务器临时端口号建立数据传输通道 Standard 模式 FTP:客户端首先和 FTP Server 的 TCP 21 端 口建立连接,通过这个通道发送命令,客户端需要接收数据的时候在这个通道上发送 PORT 命令。 PORT 命令 包含了客户端用什么端口接收数据。在传 送数据的时候,服务器端通过自己的 TCP 20 端口发送数据。
FTP server 必须和客户端建立一个新的连 接用来传送数据。
Passive 模式:在建立控制通道的时候和 Standard 模式类似,当客户端通过这个通道发送 PASV 命令的 时候,
FTP server 打开一个位于 1024 和5000 之间的随机端口并且通知客户端在这个端口上传送数据的 请求,然后 FTP server 将通过这个端口进行数据的传送,这个时候
FTP server 不再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和 客户端之间的连接。
FTP 常用文件传输类型包括ASCII 码类型 . 二进制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