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联网的发展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正式提出了物联网(IOT)的概念。ITU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物联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RFID(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2.物联网的定义
早期(1999年)物联网的定义是:将物品通过射频识别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以上定义体现了物联网的三个主要本质。一是互联网特征,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需要联网的物品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如RFID)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物联网中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要有数据传输通路;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要有数据发送器;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在网络中有被识别的唯一编号等。
通俗地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二是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包括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但物联网中所有的元素(设备、资源及通信等)都是个性化和私有化的。
▶3.物联网的应用前景
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和普适计算,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之中,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联合了众多对人类发展有益的技术,为人类提供着多种多样的服务。IBM公司认为,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在这一巨大的产业中,需要技术研发人员、工程实施人员、服务监管人员、大规模计算机提供商,以及众多领域的研发者与服务提供人员。可以想象,这一庞大技术将派生出巨大的经济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