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科大讯飞进入新的成果验证节点。
一是进一步透露AI进展的财报发布。三季报显示,科大讯飞仍然保持较为稳健的发展步伐,营收始终处于增长状态,对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的应用成果,进行了进一步揭示。基于此,财报发布前后,超过10家券商纷纷给予科大讯飞买入或增持评级。
二是10月24日这一科大讯飞承诺全面对标ChatGPT的最后期限也已到来。当日论坛会上,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除了肯定讯飞星火3.0中文能力客观评测已经超越ChatGPT(GPT3.5),并表示目前对标GPT-4的更大参数规模的星火大模型正式启动训练。
但众所周知,开发大模型实际上也是一场“烧钱游戏”。这种情况下,科大讯飞将如何凭借技术突破开辟新的增长动能?
营收稳健,凭智能教育硬件站稳脚跟?
财报数据显示,三季度科大讯飞实现营收47.72亿元,同比增长2.89%,毛利达到19.37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为3.62%,营收和毛利同步增长且毛利增速高于营收,表明科大讯飞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而这主要还是由大模型加持之下智能教育硬件的强劲增长所推动。
销售数据显示,5-6月份科大讯飞C端硬件GMV创下历史新高,相比去年同期实现翻倍增长,其中搭载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的讯飞AI学习机,更是分别实现了136%和217%的爆发性增长。这直接拉动科大讯飞营收起飞,同时2023年上半年教育产品和服务高达48.64%的高毛利率,不仅轻松跑赢开放平台、信息工程等其他业务,而且也推动了科大讯飞整体毛利的增长。
进入三季度,科大讯飞智能教育硬件继续保持市场强势地位,对整体营收、毛利增长的推动作用仍在持续。鲸参谋数据显示,2023年9月单月,科大讯飞学习机在京东平台按销售量计算的市占率为17.1%,按销售额计算的市占率为28.4%,两项数据均连续4个月保持第一名。
而智能教育硬件能够获得亮眼增长,主要得益于科大讯飞长期以来的优势积累。相比步步高、读书郎等传统学习机厂商,科大讯飞作为一家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20多年的科技企业,无论是在技术积累还是在品牌科技声量上,均有着明显优势,因而可以快速乘上ChatGPT所带来的AI风潮,以大模型赋能学习机,从而抢占先机。
另一方面,相比百度、网易等同样涉足智能学习机的互联网玩家,科大讯飞则有着渠道优势。财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讯飞课后服务业务已覆盖超300区县、1万多所学校,而且经过多年的深耕,在教育领域已经形成了GBC三端联动的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双减”政策叠加AI赋能,国内C端智能学习设备市场,被认为具备广阔的增长空间。IDC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学习平板市场出货量为334万台,预计到2026年出货量将增长至436万台。由此似乎可以预见,科大讯飞未来的发展或将持续保持上行。
但也不乏市场声音认为,随着教育赛道内的原有玩家相继布局大模型,以及来自互联网的大模型玩家开始涉足教育领域寻求落地,比如,百度旗下小度科技5月份以来连续推出了青禾学习手机和小度学习机P20等产品,均主打学习功能,同时教培赛道老玩家如学而思、作业帮等也纷纷发布了大模型,科大讯飞在大模型技术爆发初期所获得的“窗口期”,已经在逐渐结束。
另外,在C端市场不断有所斩获的背后,是科大讯飞在大模型技术上的持续加码。财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科大讯飞研发费用约为24.98亿元,而开发支出期末余额较期初余额增长44.08%,即为研发投入增加所致。也因此,财报披露,科大讯飞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1.16亿元。
那么,在激烈竞争环境以及研发投入显著的情况下,下一阶段科大讯飞该如何实现更大的业绩增长?
步步逼近ChatGPT,四面出击蓄势待发?
实际上,AI学习机能在具体应用场景获得胜利,根本上还是在于科大讯飞在大模型基础能力方面,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化。
国内不少大模型玩家都在对标ChatGPT,但整体来看,科大讯飞是国内唯一一家将这种对标量化为精确时间表的科技公司。
据悉,科大讯飞于今年5月发布首版星火大模型并提出时间表,承诺在6月和8月分别突破开放式问答、对话能力以及代码能力、多模态交互能力等核心能力后,在10月24日实现通用模型对标ChatGPT(GPT3.5),做到中文超越、英文相当。
而从相关进展来看,科大讯飞的大模型产品已然逼近ChatGPT。
8月,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刊发的“寻找最聪明的大模型”横向评测中,星火大模型以81.5分的总分技压群雄,成为“最会算数”“最会编程”的国产大模型。而就10月24日的对标成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研经济研究院出具的横评报告指出,星火大模型3.0综合能力超越ChatGPT,国内领先,国际一流。
由此可见,虽然科大讯飞加码投入,一定程度影响到利润水平,但这是发展大模型的必经之路,也是打造持续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再从智能硬件产品的市场表现来看,科大讯飞的投入也切实兑换为了成果。
而且,从原有场景积累来看,科大讯飞也不局限于教育场景,在技术研发优势下,科大讯飞势必将其大模型在更多场景落地。10月24日,2023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举办,借此次机会,科大讯飞联合行业龙头发布了12个行业大模型,包含金融、汽车、运营商、工业、住建、物业、法律等行业,这也意味着科大讯飞在朝对标GPT-4的目标大步迈进。
拓展场景的举措,一方面契合了大模型商业变现的趋势,即在持续加大训练端投入的同时,加快推进技术落地,让先进技术奔赴更加广阔的商业场景,比如阿里在提出“所有行业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遍”之后,很快将大模型引入旗下钉钉、天猫精灵等产品线。
另一方面,科大讯飞快速推进大模型向其他场景的扩张,也有利于抓住时间窗口,最大程度发挥其盈利路径优势。
目前而言,大模型主要有四种变现方式。一是通过推出聊天机器人的服务,直接向C端用户收费,比如OpenAI推出的ChatGPT Plus;二是提供大模型API接口,向公司或开发者按照调用次数收费;三是直接卖大模型和定制开发服务,也即MaaS,向其他企业输出大模型能力来赚钱;四是用大模型改造公司现有业务,提高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竞争力,以获得商业回报,比如微软、Google等。
而具体到国内竞争格局来看,与其他布局AI的互联网巨头的商业模式不同,科大讯飞是国内少有的、直接靠人工智能技术产品盈利的公司。
阿里等互联网巨头本身具备丰富的场景,这决定了更多情况下其并不是让用户直接为技术付费,而是采用推荐算法、搜索优化等人工智能技术来优化产品,以聚集更多的流量,从而通过流量变现来赚钱。
而长期以来,科大讯飞作为一家技术公司,更多是从G端和B端来打开突破口,通过赋能外部客户的场景来获取收入,然后再进一步将触角伸向具体场景下的C端用户,因此科大讯飞不仅具备服务C端的经验,在B端、G端方面也具有相当的资源积累。
不同的发展路径造就了不同的比较优势。在科大讯飞这边,20多年的深耕下来,实际上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同时横跨ToB/G和ToC的业务版图。按照2022年财报数据,科大讯飞ToB/G业务,涵盖教育、医疗、汽车、办公、金融、智慧城市等众多领域,营收占比达到75%,而ToC业务包括录音笔、智能办公本、翻译机等软硬件产品,贡献了25%的营收。
因此,相比互联网大厂以及其他大模型初创公司,科大讯飞最大的优势是,有现成的大模型应用载体和服务政府、企业客户的多年经验。同时,在大模型爆发初期,互联网大厂在落地大模型技术时,一般会优先考虑自有场景,在资源有限且基础尚未夯实的情况下,并不一定能顾及到对外部的赋能,而这对于以外部场景为主的科大讯飞而言,其实是一个难得的扩张窗口。
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江涛就曾表示,在大模型商业落地的过程中,ToB市场有可能率先形成规模化市场。
因此,在这一盈利路径下,科大讯飞有望凭借日益成熟的大模型技术,进一步赋能原有的横跨GBC的业务模式,取得更加全面的业绩增长。
作者:坚白
来源:小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