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信息
时间:2025年6月23-25日(英国时间)
地点:英国剑桥线下会场+中国线上分会场
官网:www.icgmmt.com
部分
征稿主题
可生物降解材料 | 垃圾和废物的资源化 | 绿色涂料与涂层 |
生物基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 自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开发 可堆肥材料的功能化 生物降解塑料在包装中的应用 生物降解材料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 | 废弃物回收与再利用技术 垃圾焚烧飞灰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 电子废物中的稀有金属提取 建筑废弃物的改性与利用 聚合物废料的再生与回收 ...... | 环保型水性涂料的研发 功能涂层在材料表面处理中的应用 无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涂料的开发 自清洁涂层的开发与应用 绿色防腐涂料的研究与应用 ...... |
增材制造(3D打印) | 智能制造与绿色生产 | |
可持续材料在增材制造中的应用 增材制造进程的能效优化 多功能材料的增材制造 3D打印技术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 增材制造中的材料特性优化 ...... | 智能化生产线的优化与调度 绿色生产方式的评价与指标体系 物联网(IoT)在绿色制造中的应用 生命周期评估(LCA)在制造中的应用 增强现实(AR)技术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
当然可以,下面是详细版关于**绿色材料与制造技术(Green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的介绍:
绿色材料与制造技术
绿色材料与制造技术是指在材料开发、生产加工与制造应用全过程中,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能效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门综合性、交叉性领域。它融合了材料科学、环境科学、机械工程、制造工程、化工工艺、自动化控制等多个学科,旨在推动传统制造向低碳、无害、可循环方向转型升级。
一、领域核心内容
核心方向 | 主要内容 |
---|---|
绿色材料开发 | 研发可再生、生物基、可降解、无毒、节能的新型材料,例如生物塑料、绿色复合材料、可循环金属等 |
绿色制造工艺 | 采用高效、低能耗、低排放的制造方法,例如增材制造(3D打印)、微纳制造、激光加工、柔性制造等 |
资源与能源利用优化 | 材料与制造过程中的能量回收、废弃物最小化、循环再利用技术 |
制造过程环境管理 | 工艺绿色设计、排放监控、生命周期评估(LCA)、清洁生产技术 |
智能绿色制造系统 | 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优化制造过程,提升能效、质量与环保水平 |
二、绿色材料类型
1. 生物基与可降解材料
-
生物塑料(PLA、PHA)
-
生物基纤维素复合材料
-
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如淀粉基材料)
2. 环保金属与合金
-
再生铝、再生铜
-
高强轻质合金(镁合金、钛合金)
-
无铅焊料、环保电镀材料
3. 新能源材料
-
高效光伏材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
-
锂电池/固态电池用绿色电解质、负极材料
-
燃料电池与氢能材料
4. 功能性绿色复合材料
-
绿色智能包装材料(可降解薄膜、智能感应包装)
-
隔热、减震、吸能复合材料
-
自修复、自清洁功能材料
三、绿色制造技术体系
1. 高效清洁加工技术
-
微细加工(如微铣削、微电火花加工)
-
激光辅助加工、超声振动加工
-
干式加工、最少量润滑(MQL)技术
2. 增材制造(AM)
-
3D打印(SLA、SLS、FDM等)
-
生物打印、金属3D打印(SLM、EBM)
-
按需生产、减少浪费,优化材料利用率
3. 数字化与智能化制造
-
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工业4.0)
-
制造执行系统(MES)、能耗监控系统
-
基于AI的工艺优化与过程控制
4. 绿色制造系统设计
-
全生命周期设计(Design for Environment, DfE)
-
可拆卸、可维修、可回收设计(Design for Disassembly, DfD)
-
模块化与柔性化生产布局
四、绿色制造中的能效与环保措施
-
能源管理系统(ISO 50001)
-
工业废水、废气、固废处理与资源化
-
碳足迹分析与减排策略(碳中和制造)
-
绿色供应链管理与循环经济模式
五、应用领域与案例
应用领域 | 绿色实践案例 |
---|---|
航空航天 | 轻质高强材料应用、3D打印结构件、碳纤维复合材料回收 |
汽车制造 | 电动汽车轻量化(铝合金、复合材料)、绿色涂装工艺 |
消费电子 | 可降解电子封装材料、无铅焊接工艺、节能制造工艺 |
新能源产业 | 太阳能电池绿色制造工艺、锂电池回收体系 |
建筑与城市基础设施 | 绿色建材(自清洁涂料、节能玻璃)、模块化绿色建筑 |
医疗健康 | 生物可降解植入器材、生物医用3D打印 |
六、关键挑战与前沿热点
领域 | 具体挑战与前沿问题 |
---|---|
材料本身 | 新型绿色材料性能(如机械强度、耐久性、降解周期)与传统材料匹配性 |
工艺优化 | 绿色制造工艺的稳定性、一致性、批量化生产能力 |
经济性与可行性 | 成本控制、绿色产品的市场接受度与推广难度 |
循环利用与再制造 | 材料回收中的成分分离、性能恢复问题 |
数字化智能管理 | 如何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进一步提升绿色制造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与自适应性 |
七、发展趋势
-
绿色低碳+数字智能:绿色制造全面融入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云制造);
-
新型功能绿色材料突破:开发兼具高性能与环境友好特性的下一代材料;
-
全产业链绿色设计:从原材料、设计、制造、使用到回收的全流程绿色化;
-
政策与标准推动:国际绿色标准(如ISO 14000系列)逐步普及,绿色认证体系加快完善;
-
绿色制造与碳交易结合:制造企业碳资产管理成为重要竞争力。
八、学习与研究建议
-
基础理论学习
-
材料科学基础、环境工程基础
-
制造工程与工艺学、机械设计制造基础
-
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原理
-
-
关键技能训练
-
材料加工仿真(如ANSYS、COMSOL)
-
3D打印建模与工艺(如SolidWorks、AutoCAD)
-
生命周期评估(LCA)与能耗分析
-
-
项目实践方向
-
新型绿色材料性能研究与应用
-
绿色制造工艺开发与优化
-
工业能效评估与碳足迹分析
-
智能绿色制造系统架构设计
-
总结
绿色材料与制造技术不仅关乎工业效率与产品性能,更关乎未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一领域正在从传统材料与工艺的单点优化,转向系统整体绿色设计与智能协同控制,为推动低碳社会、循环经济和绿色工业革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