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实验基于华为eNSP平台构建多路由器网络拓扑,旨在通过实战掌握路由器配置、RIP协议部署及网络故障排查等核心技能。实验分为拓扑设计、设备初始化、协议配置、连通性测试四个阶段,重点研究RIPv2版本特性及自动汇总抑制机制。
在配置过程中,成功实施多设备命名规范、接口IP规划(含Ethernet/Serial混合链路)及RIP协议参数调优。针对遇到的两大典型问题:
- Serial链路通信故障:通过配置DCE端时钟速率(64000bps)解决物理层连接问题
- RIP版本兼容性冲突:全网强制启用RIPv2并禁用自动路由汇总,确保路由信息精准传递
实验结果表明,合理配置RIP参数可显著提升路由收敛效率,分层网络设计能有效增强网络扩展性。后续需深化VLAN划分技术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如OSPF)的研究,以应对更复杂的网络场景需求。
一、实验目的
- 掌握路由器基本工作原理
- 理解RIP路由协议运行机制
- 熟练使用华为eNSP网络模拟器
- 完成网络拓扑规划与设计
- 实现路由器多接口配置与协议部署
二、实验设备
- 硬件:PC终端(Windows系统)
- 软件:华为企业网络模拟器eNSP(版本需兼容设备驱动)
- 拓扑组件:5台路由器(R1-R5)、多台PC主机、Serial串行链路(需特别注意)
三、实验步骤
知识准备:路由器和RIP的概念,华为模拟器ENSP的使用方法。
- 绘制网络拓扑图;
- 配置主机的IP地址及默认网关;
- 测试主机之间的连通性;
- 配置路由器R1的名称,关闭消息中心;
- 配置R1各接口IP;
- 查看R1路由表;
- 在R1上启用RIP,设置版本,申明直连的主类网络,关闭自动汇总;
- 查看R1路由表;
- 配置路由器R2的名称,关闭消息中心;
- 配置R2各接口IP;
- 查看R2路由表;
- 在R2上启用RIP,设置版本,申明直连的主类网络,关闭自动汇总;
- 查看R2路由表;
- 配置路由器R3的名称,关闭消息中心;
- 配置R3各接口IP;
- 查看R3路由表;
- 在R3上启用RIP,设置版本,申明直连的主类网络,关闭自动汇总;
- 查看R3路由表;
- 配置路由器R4的名称,关闭消息中心;
- 配置R4各接口IP;
- 查看R4路由表;
- 在R4上启用RIP,设置版本,申明直连的主类网络,关闭自动汇总;
- 查看R4路由表;
- 配置路由器R5的名称,关闭消息中心;
- 配置R5各接口IP;
- 查看R5路由表;
- 在R5上启用RIP,设置版本,申明直连的主类网络,关闭自动汇总;
- 查看R5路由表;
- 测试主机之间的连通性;
四、实验总结
问题记录与解决方案
- Serial链路不通
- 现象:R1-R2 Serial接口无法建立邻居关系
- 解决:检查时钟速率配置(DCE端需设置
clock rate 64000
)
- RIP版本冲突
- 现象:部分路由表项显示RIPv1路由
- 解决:全网统一使用RIPv2并禁用自动汇总
实验收获
- 深化了对路由协议报文交换机制的理解
- 掌握了eNSP中设备调试的关键命令组合
- 认识到网络设计中分层规划的重要性
改进方向
- 需加强复杂拓扑中的VLAN配置能力
- 应研究OSPF等更高效的链路状态协议
- 建议增加网络流量分析工具的实战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