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分享如何借助当下流行的 AI 工具,一步步完成一个开源项目的开发。
写在前面
在写代码时,总是会遇到一些有趣的机缘巧合。前几天,我在翻看自己之前的开源项目时,又看到了 DDNS 相关的讨论。虽然在 2021 年我写过两篇相对详细的教程:《使用 Nginx 提供 DDNS 服务(前篇)》和《使用 Nginx 提供 DDNS 服务(中篇)》,但总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好。
这几天在上海出差上课,本地的网络和算力资源都比较有限。正好借这个机会,快速开发一个轻量的小工具,顺便也回应下之前有朋友问我的问题:在 AI 时代,开发一个简单应用的成本到底有多低?
去年五月份,我写过一篇文章《AI 加持的代码编写实战:快速实现 Nginx 配置格式化工具》,当时使用的是 ChatGPT,这篇文章中,我们来使用代码能力更强的 Anthropic Claude Sonnet 来完成类似的事情。在这篇文章中,我会尽可能使用对“非程序员”友好的方法,尽量避免使用复杂的 IDE。
项目已经在 Github 开源 soulteary/ip-helper,有需要可以自取,如果觉得有帮助的话,别忘了“一键三连”支持一下。
这个开源小工具的交互设计借鉴了 CIP.CC 的 IP 查询工具。
我一直觉得 CIP.CC 是个非常实用的工具。简洁明了,能快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它整合了三个不同的 IP 数据源。实在要说缺点的话,如果能够公开数据库的来源和版本就更棒了。不过,在当前国内数据库和数据源要么收费要么需要申请的环境下,这类网站可能终将成为互联网的一段历史。
本文之所以能够成文,感谢好朋友高老师(IPIP)提供基础数据支持这个项目,在战胜了各种侵权事件之后,IPIP 的数据目前应该是毫无疑问的第一梯队了,恭喜!
另外,遗憾的是,目前该网站的“纯 IP 信息查询”以及“使用 Telnet、FTP 等方式查询”功能已经无法使用。
所以在这个项目中,我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实现并补充这些功能。
好了,让我们从前端到后端,来折腾出来这个小工具。
第一步:使用多模态模型创建基础 UI 界面
2024 年底,各大模型都在推出“多模态”能力,让 AI 不仅能读懂文字,还能理解图片、音视频。让我们一步步用这些能力来搭建一个实用的工具界面吧。
从界面设计开始
我们可以先让模型帮助我们生成一个简洁的 UI 模块设计图:设计一个网页工具,左右分栏布局,右侧是查询界面。
然后,把已有的界面截图(Sketch 画一个,或使用你想借鉴的产品界面)丢给模型,提出一个典型的模糊产品需求:用 HTML 和 CSS 实现一个类似的精致界面。
接下来,我们在新的对话中继续完善布局细节:“使用 CSS 和 HTML 创建一个左右分栏布局,左侧固定 30%,包含 Logo 图片。”
好了,界面的设计和代码就都有了,接下来我们需要一个吸引眼球的 Logo。
主视觉 & Logo 设计
这个环节我选择用 Midjourney 来设计:“来一只动感的大熊猫”。关于提示词,你可以自由发挥,创造更酷的版本。如果感兴趣,可以参考我在 2023 年 4 月写的文章《八十行代码实现开源的 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 “咒语”作图工具》
图片优化
生成的图片往往需要进一步调整。你可以用图片编辑软件调整内容、尺寸和格式:
如果你是 macOS 用户,只想调整图片尺寸,用命令行会更快(这里我们把宽度设为 380 像素):
sips -Z 380 /Users/soulteary/Downloads/panda.png --out small-panda.png
/Users/soulteary/Downloads/panda.png/Users/soulteary/Lab/github/ip-helper/small-panda.png
Favicon 制作
别忘了网站还需要一个 Favicon(收藏夹图标)。
我们可以让 AI 基于已有 Logo 设计一个像素化版本:“参考图片,设计一个简单的马赛克版本的 LOGO”。
完成这些设计后,我们就可以把 AI 生成的代码保存下来,准备进行下一步的整合处理了。
组装 AI 生成的界面素材
组合好的代码素材,得到的界面类似下面这张图。
对于AI 生成的界面素材,我们该如何组装成一个完整的应用界面呢?方法其实很简单。当你有了多个独立的界面组件后,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将它们整合起来:
最简单的方式是创建一个新的AI对话,并提供明确的整合需求,比如:“将查询工具组件集成到左右布局面板的右侧区域"。
如果你具备前端开发经验,更推荐手动组合这些代码。这样不仅能优化性能,还能构建出更合理的代码结构,为后续功能扩展打好基础。
我们得到了界面后,接下来就可以来实现基础的后端服务啦。
第二步:完成服务端设计
后端服务的核心任务是获取和解析用户的 IP 信息,并将结果呈现给用户。
按照经典的模块化思路,我们可以把功能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Web 界面渲染模块、IP 信息解析模块、IP 信息 API 接口模块,以及在原始工具基础上新增的多协议支持(包括 Telnet、FTP 等)。
搭建基础服务框架
接下来,我们继续让 AI 助手帮我们生成代码:使用 Gin 实现一个简单的服务,解析命令行参数和环境变量中的端口和域名信息、以及用户口令。
很快,基础框架代码就准备就绪了。这段代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运行在 8080 端口的服务器,支持通过命令行参数或环境变量来配置服务端口和域名,同时具备基于 TOKEN 的用户认证功能。
完成和模版的交互
我们先把前面的前端代码保存到项目的 public/index.template.html
文件中,同时将 Logo 等静态资源文件也放入 public
目录下。同时根据需要优化程序代码,让用户认证和代码交互体验更加自然顺畅。
另外,我们可以搭配使用我在今年年初写的文章《完善 Golang Gin 框架的静态中间件:Gin-Static》中介绍的中间件 soulteary/gin-static。这样不仅能让程序支持单文件发布,还能提升整体性能。如果你想深入了解相关原理,可以参考《深入浅出 Golang 资源嵌入方案:前篇》以及查看 Go-Embed 标签下的系列文章。
package mainimport ("embed""flag""fmt""io""log""net/http""os""github.com/gin-gonic/gin"static "github.com/soulteary/gin-static"
)type Config struct {Domain stringPort stringToken string
}// 解析配置参数
func parseConfig() *Config {config := &Config{}// 解析命令行参数flag.StringVar(&config.Port, "port", "", "服务器端口")flag.StringVar(&config.Domain, "domain", "", "服务器域名")flag.StringVar(&config.Token, "token", "", "API 访问令牌")flag.Parse()// 尝试从环境变量中获取未设置的内容if config.Port == "" {config.Port = os.Getenv("SERVER_PORT")}if config.Domain == "" {config.Domain = os.Getenv("SERVER_DOMAIN")}if config.Token == "" {config.Token = os.Getenv("TOKEN")}// 使用默认值if config.Port == "" {config.Port = "8080"}if config.Domain == "" {config.Domain = "localhost"}if config.Token == "" {config.Token = ""log.Println("提醒:为了提高安全性,可以设置 `TOKEN` 环境变量或 `token` 命令行参数")}return config
}// 验证请求中的令牌
func authMiddleware(config *Config) gin.HandlerFunc {return func(c *gin.Context) {if config.Token != "" {token := c.Query("token")if token == "" {token = c.GetHeader("X-Token")}if token != config.Token {c.JSON(401, gin.H{"error": "无效的认证令牌"})c.Abort()return}}c.Next()}
}func Get(link string) ([]byte, error) {resp, err := http.Get(link)if err != nil {return nil, err}defer resp.Body.Close()if resp.StatusCode != http.StatusOK {return nil, fmt.Errorf("服务器返回非200状态码: %d", resp.StatusCode)}body, err := io.ReadAll(resp.Body)if err != nil {return nil, fmt.Errorf("读取响应内容失败: %v", err)}return body, nil
}//go:embed public
var EmbedFS embed.FSfunc main() {config := parseConfig()r := gin.Default()r.GET("/health", func(c *gin.Context) {c.JSON(200, gin.H{"status": "ok","domain": config.Domain,})})r.Use(static.Serve("/", static.LocalFile("./public", false)))r.Use(authMiddleware(config))r.GET("/", func(c *gin.Context) {buf, err := Get(fmt.Sprintf("http://localhost:%s/index.template.html", config.Port))if err != nil {c.String(500, "读取模板文件失败: %v", err)return}c.Data(200, "text/html; charset=utf-8", buf)})serverAddr := fmt.Sprintf(":%s", config.Port)log.Printf("启动服务器于 %s:%s\n", "config.Domain", config.Port)if err := r.Run(serverAddr); err != nil {log.Fatalf("启动服务器失败: %v", err)}
}
IP 获取和基础分析功能的实现
在与模型的进一步对话中,我们实现更核心的功能:使用 Golang Gin 框架来获取用户访问时的 IP 信息,并判断请求是否经过了代理服务器。
获得这段代码后,我们将它与之前的功能进行整合(新增代码有注释)。现在,我们的服务不仅可以获取用户的 IP 信息,还能够基础地判断请求是否通过代理服务器转发。
除了网页展示外,我们还新增了一个 /ip
接口,让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程序获取纯 IP 信息,提供了更灵活的使用方式。
// ...// IPInfo 存储 IP 相关信息
type IPInfo struct {ClientIP string `json:"client_ip"`ProxyIP string `json:"proxy_ip,omitempty"`IsProxy bool `json:"is_proxy"`ForwardedFor string `json:"forwarded_for,omitempty"`RealIP string `json:"real_ip"`
}// 获取并分析 IP 信息的中间件
func IPAnalyzer() gin.HandlerFunc {return func(c *gin.Context) {ipInfo := analyzeIP(c)// 将 IP 信息存储到上下文中c.Set("ip_info", ipInfo)c.Next()}
}// 分析 IP 信息
func analyzeIP(c *gin.Context) IPInfo {var ipInfo IPInfo// 获取客户端 IPipInfo.ClientIP = c.ClientIP()// 获取 X-Forwarded-For 头信息forwardedFor := c.GetHeader("X-Forwarded-For")if forwardedFor != "" {ipInfo.ForwardedFor = forwardedFor// X-Forwarded-For 可能包含多个 IP,第一个是原始客户端 IPips := strings.Split(forwardedFor, ",")if len(ips) > 0 {ipInfo.RealIP = strings.TrimSpace(ips[0])if len(ips) > 1 {ipInfo.IsProxy = trueipInfo.ProxyIP = strings.TrimSpace(ips[len(ips)-1])}}} else {ipInfo.RealIP = ipInfo.ClientIP}// 获取 X-Real-IP 头信息xRealIP := c.GetHeader("X-Real-IP")if xRealIP != "" && xRealIP != ipInfo.RealIP {ipInfo.IsProxy = trueipInfo.ProxyIP = ipInfo.ClientIPipInfo.RealIP = xRealIP}// 检查是否为私有 IPif isPrivateIP(ipInfo.ClientIP) {ipInfo.IsProxy = true}return ipInfo
}// 检查是否为私有 IP 地址
func isPrivateIP(ipStr string) bool {ip := net.ParseIP(ipStr)if ip == nil {return false}// 检查是否为私有 IP 范围privateIPRanges := []struct {start net.IPend net.IP}{{net.ParseIP("10.0.0.0"), net.ParseIP("10.255.255.255")},{net.ParseIP("172.16.0.0"), net.ParseIP("172.31.255.255")},{net.ParseIP("192.168.0.0"), net.ParseIP("192.168.255.255")},}for _, r := range privateIPRanges {if bytes.Compare(ip, r.start) >= 0 && bytes.Compare(ip, r.end) <= 0 {return true}}return false
}//go:embed public
var EmbedFS embed.FSfunc main() {// ...r.Use(static.Serve("/", static.LocalFile("./public", false)))r.Use(authMiddleware(config))// 使用IP分析中间件r.Use(IPAnalyzer())r.GET("/", func(c *gin.Context) {// 先获取 IP 信息ipInfo, exists := c.Get("ip_info")if !exists {c.JSON(500, gin.H{"error": "IP info not found"})return}buf, err := Get(fmt.Sprintf("http://localhost:%s/index.template.html", config.Port))if err != nil {c.String(500, "读取模板文件失败: %v", err)return}// TODO 将 IP 信息传递给模板fmt.Println(ipInfo)c.Data(200, "text/html; charset=utf-8", buf)})// 单独提供一个接口,来获取 IP 信息r.GET("/ip", func(c *gin.Context) {ipInfo, exists := c.Get("ip_info")if !exists {c.JSON(500, gin.H{"error": "IP info not found"})return}c.JSON(200, ipInfo)})serverAddr := fmt.Sprintf(":%s", config.Port)log.Printf("启动服务器于 %s:%s\n", "config.Domain", config.Port)if err := r.Run(serverAddr); err != nil {log.Fatalf("启动服务器失败: %v", err)}r.Run(":8080")
}
启动程序后,我们可以通过命令行或者直接在浏览器中访问 http://localhost:8080/ip
来测试功能。比如使用 curl 命令:
# curl 127.0.0.1:8080/ip{"client_ip":"127.0.0.1","is_proxy":false,"real_ip":"127.0.0.1"}
看到这个返回结果,说明我们的基础功能已经正常运行了。
接下来,我们先不着急处理模板渲染的部分,而是把注意力放在 IP 信息和数据库对接这个核心模块上。
完成 IP 数据库查询功能
在2020年时,因业务需求我曾使用过高老师的 IP 库(通过阿里云购买),并写过两篇关于如何处理本地数据的高性能方案文章:《阿里云 IP 地理位置库(淘宝IP库)实践(前篇)》和《阿里云 IP 地理位置库(淘宝IP库)实践(后篇)》。
这次为了开发这个小工具,我向高老师获取了精简版数据和解析文档。由于我只需要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样解析基础地理信息,所以我选择 fork 了一个 Go SDK 并进行了简化处理。
这次为了完成这个小工具,和高老师要来了精简版的数据,以及解析文档,因为我只想和文章开头一样,解析出基础的地理信息,所以我 fork 了一个 Go SDK 版本,并做了 “青春版化” 处理。
首先,在项目目录中执行以下命令来下载简化版 SDK:
go get github.com/soulteary/ipdb-go
接下来,我们将在之前的代码基础上添加查询功能,并新增一个 /ip/:ip
路由,让用户可以查询指定 IP 的数据。
// ...// 帮助我们对数据库中的内容进行去重
// eg: ["CLOUDFLARE.COM","CLOUDFLARE.COM",""] => ["CLOUDFLARE.COM",""]func removeDuplicates(strSlice []string) []string {// 创建一个 map 用于存储唯一的字符串encountered := make(map[string]bool)result := []string{}// 遍历切片,将未出现过的字符串添加到结果中for _, str := range strSlice {if !encountered[str] {encountered[str] = trueresult = append(result, str)}}return result
}//go:embed public
var EmbedFS embed.FSfunc main() {config := parseConfig()// 初始化 IP 数据库db, err := ipdb.NewCity("./data/ipipfree.ipdb")if err != nil {log.Fatal(err)}// 更新 ipdb 文件后可调用 Reload 方法重新加载内容// db.Reload("./data/ipipfree.ipdb")r := gin.Default()r.GET("/health", func(c *gin.Context) {c.JSON(200, gin.H{"status": "ok","domain": config.Domain,})})r.Use(static.Serve("/", static.LocalFile("./public", false)))r.Use(authMiddleware(config))r.Use(IPAnalyzer())r.GET("/", func(c *gin.Context) {ipInfo, exists := c.Get("ip_info")if !exists {c.JSON(500, gin.H{"error": "IP info not found"})return}buf, err := Get(fmt.Sprintf("http://localhost:%s/index.template.html", config.Port))if err != nil {c.String(500, "读取模板文件失败: %v", err)return}// TODO 将 IP 信息传递给模板fmt.Println(ipInfo)c.Data(200, "text/html; charset=utf-8", buf)})// 获取当前请求方的 IP 地址信息r.GET("/ip", func(c *gin.Context) {ipInfo, exists := c.Get("ip_info")if !exists {c.JSON(500, gin.H{"error": "IP info not found"})return}c.JSON(200, ipInfo)})// 获取指定 IP 地址信息r.GET("/ip/:ip", func(c *gin.Context) {// 获取 URL 中的 IP 地址ipaddr := c.Param("ip")fmt.Println("ip", ipaddr)if ipaddr == "" {ipInfo, exists := c.Get("ip_info")if !exists {c.JSON(500, gin.H{"error": "IP info not found"})return}ipaddr = ipInfo.(IPInfo).RealIP}dbInfo, err := db.Find(ipaddr, "CN")if err != nil {dbInfo = []string{"未找到 IP 地址信息"}}dbInfo = removeDuplicates(dbInfo)c.JSON(200, map[string]any{"ip": ipaddr, "info": dbInfo})})serverAddr := fmt.Sprintf(":%s", config.Port)log.Printf("启动服务器于 %s:%s\n", "config.Domain", config.Port)if err := r.Run(serverAddr); err != nil {log.Fatalf("启动服务器失败: %v", err)}r.Run(":8080")
}
让我们通过命令行或浏览器来验证服务是否正常运行。我们可以测试几个不同的 IP 地址:
首先测试获取当前请求来源的 IP 信息。
# curl 127.0.0.1:8080/ip{"client_ip":"127.0.0.1","is_proxy":false,"real_ip":"127.0.0.1"}
然后测试查询特定IP地址。
# curl 127.0.0.1:8080/ip/123.123.123.123{"info":["中国","北京"],"ip":"123.123.123.123"}
最后测试一个 CloudFlare 的 IP:
# curl 127.0.0.1:8080/ip/1.1.1.1{"info":["CLOUDFLARE.COM",""],"ip":"1.1.1.1"}
第三步:从静态页面到动态网站,数据与界面的整合
我们已经完成了基础架构的搭建工作,现在要进入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将数据层和展示层打通,让整个系统真正运转起来。让我们一步步来实现这个目标。
模版和服务数据联动
第一步,我们需要改造之前的静态模板。我们要把原本写死的数据替换成程序可以动态填充的占位符:
接下来,我们先实现一个基础版本的IP信息查询功能:当用户访问网站首页时,系统会自动获取访问者的IP地址,并展示相关的IP信息。
// ...
func main() {// ...r.GET("/", func(c *gin.Context) {ipInfo, exists := c.Get("ip_info")if !exists {c.JSON(500, gin.H{"error": "IP info not found"})return}// 查询 IP 地址具体信息dbInfo, err := db.Find(ipInfo.(IPInfo).RealIP, "CN")if err != nil {dbInfo = []string{"未找到 IP 地址信息"}}// 读取默认模版template, err := Get(fmt.Sprintf("http://localhost:%s/index.template.html", config.Port))if err != nil {c.String(500, "读取模板文件失败: %v", err)return}// 更新模版中的 IP 地址template = bytes.ReplaceAll(template, []byte("%IP_ADDR%"), []byte(ipInfo.(IPInfo).ClientIP))// 更新模版中的域名template = bytes.ReplaceAll(template, []byte("%DOMAIN%"), []byte(config.Domain))// 更新模版中的 IP 地址信息template = bytes.ReplaceAll(template, []byte("%DATA_1_INFO%"), []byte(strings.Join(removeDuplicates(dbInfo), " ")))c.Data(200, "text/html; charset=utf-8", template)})
// ...
}
完成模板更新后,我们需要启动服务来验证功能。使用以下命令启动:
SERVER_DOMAIN=localhost:8080 go run main.go
启动服务后,打开浏览器访问 localhost:8080
,我们就可以看到如下界面:
从界面可以看到,页面的数据联动功能已经正常工作。不过目前使用的数据库还不支持 IPv6 地址的查询(需要使用商业版本或增加其他数据库),导致部分信息展示不符合预期。没关系,接下来我们就来实现按指定 IP 查询的功能。
后端处理前端用户输入
为了让用户能够与我们的应用进行交互,现在让我们对之前的静态 HTML 模板做一些优化。我们将添加一个表单来处理用户输入的 IP 地址。
首先,在 HTML 模版中添加数据表单:
<div class="search-container"><form action="/" method="post"><input type="text" name="ip" class="search-input" placeholder="请输入要查询的 IP 地址" value="%IP_ADDR%" /><button class="search-button" type="submit">查询</button> </form>
</div>
在这段代码中:
- 使用
form
标签创建表单,设置action="/"
将数据提交到根路径 method="post"
指定使用POST
方法提交数据- 输入框中的
value="%IP_ADDR%"
用于回显用户之前输入的 IP 地址
接下来,我们需要在后端添加相应的处理逻辑:
// ...
// 使用 net 包验证 IP 地址
func isValidIPAddress(ip string) bool {if parsedIP := net.ParseIP(ip); parsedIP != nil {return true}return false
}// IPForm 定义表单结构
type IPForm struct {IP string `form:"ip" binding:"required"`
}func main() {// ...// 处理 POST 请求,解析表单数据r.POST("/", func(c *gin.Context) {// 获取请求中的 IP 地址信息ipInfo, exists := c.Get("ip_info")if !exists {c.JSON(500, gin.H{"error": "IP info not found"})return}// 默认 IP 地址为空ip := ""var form IPForm// 使用 ShouldBind 绑定表单数据if err := c.ShouldBind(&form); err != nil {// 如果绑定失败,使用请求中的 IP 地址ip = ipInfo.(IPInfo).RealIP} else {// 获取到 IP 地址后的处理逻辑ip = form.IP// 如果 IP 地址不合法,使用请求中的 IP 地址if !isValidIPAddress(ip) {ip = ipInfo.(IPInfo).RealIP}}c.Redirect(302, fmt.Sprintf("/ip/%s", ip))})
// ...
}
程序首先会记录发起请求的客户端 IP。然后检查用户通过表单提交的 IP 地址是否正确。如果 IP 地址正确,会自动跳转到类似 /ip/123.123.123.123
这样的地址来展示 IP 详细信息。如果提交的 IP 地址无效,则会使用客户端的实际 IP 地址进行跳转。
打造统一的接口,适配多种场景
细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前面提到的 /ip/:ip
接口原本是为命令行工具设计的,默认返回 JSON 格式数据,而不是网页界面。在 CIP 网站的设计中,浏览器访问和命令行调用使用了不同的接口地址。不过通过一些技巧,我们完全可以让同一个接口同时支持这两种使用场景。
先来将 IP 获取和信息查询,以及渲染部分分别抽象为独立的模块:
// ...
func main() {//...// 获取客户端 IP 信息getClientIPInfo := func(c *gin.Context, ipaddr string) (resultIP string, resultDBInfo []string, err error) {// 判断是否有传入 IP 地址if ipaddr == "" {// 如果没有有效 IP,默认使用发起请求的客户端 IP 信息ipInfo, exists := c.Get("ip_info")if !exists {return resultIP, resultDBInfo, fmt.Errorf("IP info not found")}ipaddr = ipInfo.(IPInfo).RealIP}dbInfo, err := db.Find(ipaddr, "CN")if err != nil {dbInfo = []string{"未找到 IP 地址信息"}}dbInfo = removeDuplicates(dbInfo)return ipaddr, dbInfo, nil}// 渲染模板renderTemplate := func(globalTemplate []byte, ipaddr string, dbInfo []string) []byte {template := bytes.ReplaceAll(globalTemplate, []byte("%IP_ADDR%"), []byte(ipaddr))template = bytes.ReplaceAll(template, []byte("%DOMAIN%"), []byte(config.Domain))template = bytes.ReplaceAll(template, []byte("%DATA_1_INFO%"), []byte(strings.Join(removeDuplicates(dbInfo), " ")))return template}// 渲染 JSONrenderJSON := func(ipaddr string, dbInfo []string) map[string]any {return map[string]any{"ip": ipaddr, "info": dbInfo}}globalTemplate := []byte{}r.GET("/", func(c *gin.Context) {// 预缓存模板文件if len(globalTemplate) == 0 {globalTemplate, err = Get(fmt.Sprintf("http://localhost:%s/index.template.html", config.Port))if err != nil {log.Fatalf("读取模板文件失败: %v\n", err)return}}// 获取客户端 IP 信息,首页不需要传入 IP 地址ipAddr, dbInfo, err := getClientIPInfo(c, "")if err != nil {c.JSON(500, gin.H{"error": err.Error()})return}// 返回渲染后的 HTML 内容c.Data(200, "text/html; charset=utf-8", renderTemplate(globalTemplate, ipAddr, dbInfo))})r.GET("/ip/:ip", func(c *gin.Context) {ip := c.Param("ip")// 获取指定 IP 地址的信息ipAddr, dbInfo, err := getClientIPInfo(c, ip)if err != nil {c.JSON(500, gin.H{"error": err.Error()})return}c.JSON(200, renderJSON(ipAddr, dbInfo))})// ...
}
接下来,我们要实现一个功能:自动识别访问请求是来自类似 curl
的命令行工具,还是来自浏览器。
// ...
// 判断请求发起方是否为“下载工具”
func IsDownloadTool(userAgent string) bool {// 转换为小写以便不区分大小写比较ua := strings.ToLower(userAgent)// 常见下载工具的特征字符串downloadTools := []string{"curl","wget","aria2","python-requests","axios","got","postman",}for _, tool := range downloadTools {if strings.Contains(ua, tool) {return true}}return false
}func main() {// ...r.GET("/", func(c *gin.Context) {if len(globalTemplate) == 0 {globalTemplate, err = Get(fmt.Sprintf("http://localhost:%s/index.template.html", config.Port))if err != nil {log.Fatalf("读取模板文件失败: %v\n", err)return}}ipAddr, dbInfo, err := getClientIPInfo(c, "")if err != nil {c.JSON(500, gin.H{"error": err.Error()})return}// 获取请求头中的 User-Agent 信息userAgent := c.GetHeader("User-Agent")// 使用下载工具访问时返回 JSON 格式if IsDownloadTool(userAgent) {c.JSON(200, renderJSON(ipAddr, dbInfo))} else {c.Data(200, "text/html; charset=utf-8", renderTemplate(globalTemplate, ipAddr, dbInfo))}})r.GET("/ip/:ip", func(c *gin.Context) {ip := c.Param("ip")ipAddr, dbInfo, err := getClientIPInfo(c, ip)if err != nil {c.JSON(500, gin.H{"error": err.Error()})return}// 获取请求头中的 User-Agent 信息userAgent := c.GetHeader("User-Agent")// 使用下载工具访问时返回 JSON 格式if IsDownloadTool(userAgent) {c.JSON(200, renderJSON(ipAddr, dbInfo))} else {c.Data(200, "text/html; charset=utf-8", renderTemplate(globalTemplate, ipAddr, dbInfo))}})// ...
}
经过上面的改进,不管是访问根路径 /
还是 /ip/:ip
接口,程序都能根据访问方式自动返回合适的格式。浏览器访问会看到格式化的页面,命令行工具访问则获得纯文本结果。这样一来,我们其实可以考虑是否要保留之前专门为命令行工具设计的 /ip
接口,因为现在 /
已经能够处理这两种场景了。当然,如果特别在意性能,保留专门的接口也是一种选择。
和之前一样,重启程序后,我们可以打开浏览器做个简单测试。随便输入一个 IP 地址进行查询,你会发现一切都在按照预期正常运行。
最后
到这里,我们已经实现了这个应用的核心功能。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继续探讨本文中的一些遗留问题,看看如何借助 AI 的力量来帮助我们更快地完成应用开发。
–EOF
我们有一个小小的折腾群,里面聚集了一些喜欢折腾、彼此坦诚相待的小伙伴。
我们在里面会一起聊聊软硬件、HomeLab、编程上、生活里以及职场中的一些问题,偶尔也在群里不定期的分享一些技术资料。
关于交友的标准,请参考下面的文章:
致新朋友:为生活投票,不断寻找更好的朋友
当然,通过下面这篇文章添加好友时,请备注实名和公司或学校、注明来源和目的,珍惜彼此的时间 😄
关于折腾群入群的那些事
如果你觉得内容还算实用,欢迎点赞分享给你的朋友,在此谢过。
如果你想更快的看到后续内容的更新,请戳 “点赞”、“分享”、“在看” ,这些免费的鼓励将会影响后续有关内容的更新速度。
本文使用「署名 4.0 国际 (CC BY 4.0)」许可协议,欢迎转载、或重新修改使用,但需要注明来源。 署名 4.0 国际 (CC BY 4.0)
本文作者: 苏洋
创建时间: 2024年12月21日
统计字数: 17445字
阅读时间: 35分钟阅读
本文链接: https://soulteary.com/2024/12/21/use-ai-to-assist-in-developing-an-open-source-ip-information-tool-part-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