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部分为《计算机网络》理论基础,可简要了解
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常见的体系结构
OSI体系结构(法律上的国际标准):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体系结构(事实上的国际标准):网络接口层->网际层->运输层->应用层
网络分层模型术语:
OSI模型与TCP/IP模型对比
二.协议
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协议可理解为“规则”,是数据传输和数据的解释的规则。
常见协议:
应用层:http、ftp、nfs、ssh、telnet。。。
传输层:TCP、UDP
网络层:IP、ICMP、IGMP
链路层:以太网帧协议、ARP
数据在网络间传输流程: 依据各层层层封装
三.TCP/IP结构 各层协议解析
MAC地址:网络适配器独有的标识
Ip地址:在网络环境中,唯一标识一台主机。
1. 网络接口层(链路层): 以太网帧和ARP请求
ARP协议:根据 ip 地址获取 mac 地址。
主机间交互,需要先执行请求/回复操作,arp协议就是用来请求连接的,arp根据已知的ip地址获取对应mac地址,然后再利用以太网帧协议传输数据。
arp请求帧格式:
以太网帧协议:根据mac地址,完成数据包传输。
以太网帧格式:
2.网络层:IP协议
IP数据报(包)格式如下
版本: IPv4、IPv6 – 4位
TTL: time to live。 设置数据包在路由节点中的跳转上限。每经过一个路由节点,该值-1, 减为0的路由,有义务将该数据包丢弃
源IP: 4字节
192.168.1.108 — 点分十进制 IP地址(string) — 二进制
目的IP:4字节
3.传输层:TCP/UDP协议
端口号:可以网络的一台主机上,唯一标识一个进程。
IP地址:可以在网络环境中,唯一标识一台主机。
所有使用Ip地址+端口号就可以在网络环境中,唯一标识一个进程,实现进程间网络通信
TCP协议:
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可靠,稳定。
TCP数据报格式:
源端口号:16位。 2^16 = 65536,所以实际中端口号最大为65535
目的端口号:16位。
32序号;
32确认序号。
6个标志位。
16位窗口大小。 2^16 = 65536
UDP协议:
一种无连接的协议,不提供可靠性保证,但也因此传输速度较快。
源端口号:16位。
目的端口号:16位。
四.BS和CS模型对比
C/S -client server- 客户端-服务器
优点: 缓存大量数据、协议选择灵活
缺点: 安全性、跨平台、开发工作量较大
B/S -browser server- 浏览器-服务器
优点:安全性、跨平台、开发工作量较小,速度快
缺点:不能缓存大量数据、严格遵守 http协议,不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