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引言主要介绍了硅碳化物(SiC)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s)作为新一代高压、低损耗功率器件的商业化背景。SiC MOSFETs因其优越的电气特性,在高电压和高温应用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尽管是最先进的SiC MOSFETs,由于SiO2/SiC界面处的低迁移率导致的高MOS通道电阻,限制了它们的潜在性能。因此,提高SiO2/SiC界面处的迁移率是SiC MOSFETs研究和开发中的关键问题。
界面态的挑战
文章指出,SiO2/SiC界面处导带边缘(EC)附近的高密度界面态可能是迁移率降低的原因。为了进一步理解界面态并找到减少它们的方法,需要获取界面处的陷阱密度(Dit)的基本信息。然而,由于缺乏直接测量Dit对制造的SiC MOSFETs迁移率影响的定量方法,这一问题变得复杂。
现有方法的局限性
传统的高低电容-电压(C-V)方法不适合表征EC附近界面处的Dit(E)能量分布,因为这种方法得到的Dit(E)与迁移率并不总是相关。此外,由于缺乏直接影响SiC MOSFETs迁移率的Dit能量范围的知识,使得这个问题更加难以解决。
新方法的提出
为了克服这些限制,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表征方法,通过使用分裂C-V方法和霍尔效应测量来扩展Dit(E)能量范围的极限。这种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对SiO2/SiC界面处的自由(移动)和捕获载流子的密度进行定量表征。通过精确解决MOS结构中的泊松方程,最小化了应用栅极电压(Vg)与界面陷阱能量(Et)之间的关系误差。
研究方法
表征方法的步骤
文章详细描述了新的Dit(E)表征方法的步骤。首先,通过霍尔效应测量SiC MOSFET的自由载流子密度[nfree(Vg)]作为Vg的函数。其次,使用分裂C-V技术表征栅极和通道之间的电容[Cgc(Vg)]作为Vg的函数。然后,通过积分Cgc(V)来获得由应用Vg诱导的界面处的总载流子密度[ntotal(Vg)]。最后,通过从ntotal(Vg)中减去nfree(Vg)来获得捕获载流子密度[ntrap(Vg)]。
公式推导
文章进一步推导了用于计算EC附近Dit(E)的公式。通过将捕获电子的密度(ntrap)作为界面费米能级(EFs)的函数,并使用费米-狄拉克分布函数来表达,可以得到ntrap(EFs)的表达式。通过这个表达式,可以推导出Dit(E)与ntrap(Vg)相对于EFs的导数之间的关系。
实验设置
文章还介绍了实验设置,包括样品的准备、霍尔效应测量、分裂C-V测量技术以及测量条件。所有测量均在室温下进行,以确保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结果与讨论
界面态的影响
文章通过图表展示了不同样品的ntrap(Vg)、nfree(Vg)和ntotal(Vg),揭示了界面态对电子传输的显著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样品的自由载流子比例,文章讨论了氮化处理(nitrided samples)对提高自由载流子比例和场效应迁移率(μFE)的影响。
图1: 场效应迁移率 (μFE) 的比较
图1展示了四种不同处理条件下制备的SiC MOSFETs的场效应迁移率 (μFE) 随栅极电压变化的曲线。这些条件包括未处理的干燥样品(Dry)、以及经过不同时间的氮氧化后处理(NO10、NO60、NO120)。从图中可以观察到:
- 所有样品的μFE随栅极电压的增加而增加,这与预期相符,因为增加栅极电压会诱导更多的载流子参与导电。
- 经过氮氧化处理的样品(NO10、NO60、NO120)相比于未处理的干燥样品(Dry)显示出更高的μFE,这表明氮氧化处理有助于提高迁移率。
- NO60样品的μFE在所有样品中最高,这表明60分钟的氮氧化处理时间可能是最佳的处理时间,超过这个时间(如NO120)并没有进一步显著提高迁移率,这可能意味着氮氧化对迁移率的改善存在饱和效应。
图2: 总载流子密度 (ntotal)、自由载流子密度 (nfree) 和捕获载流子密度 (ntrap) 的比较
图2分别展示了NO60和干燥样品的ntotal(Vg)、ntrap(Vg)和nfree(Vg)随栅极电压变化的曲线。从图中可以分析出:
- 在两种样品中,ntrap(Vg)的值远大于nfree(Vg),说明在界面上捕获的电子数量远多于自由电子的数量,这可能是限制迁移率的主要因素。
- NO60样品的ntrap(Vg)相比于干燥样品有所降低,这与氮氧化处理减少界面态的预期相符。
- nfree(Vg)曲线显示,随着栅极电压的增加,自由载流子密度增加,这有助于提高电子的迁移率。
图3: 自由载流子比例的比较
图3展示了四种样品的自由载流子比例(nfree/ntotal)随栅极电压变化的曲线。分析结果如下:
- 自由载流子比例随着栅极电压的增加而增加,这与nfree(Vg)随栅极电压增加的趋势一致。
- 经过氮氧化处理的样品(NO10、NO60、NO120)的自由载流子比例高于未处理的干燥样品,这与图1中μFE的趋势一致。
- NO60和NO120样品的自由载流子比例相似,这可能表明氮氧化处理的效果在60分钟后趋于饱和。
迁移率的分析
文章进一步分析了霍尔迁移率(μH)与自由载流子密度的关系,并讨论了氮化处理对μH的影响。通过这些分析,文章得出了氮化处理通过增加自由载流子比例来提高μFE,而不是通过提高μH本身。
图4: 霍尔迁移率 (μH) 与自由载流子密度 (nfree) 的关系
图4展示了不同样品的霍尔迁移率 (μH) 随自由载流子密度 (nfree) 变化的曲线。从图中可以得出:
- μH随着nfree的增加而降低,这可能是由于载流子的增加导致散射事件增多,从而降低了迁移率。
- 尽管所有样品的μH都随nfree的增加而降低,但并没有观察到与氮氧化处理时间的明显相关性,这表明氮氧化处理可能通过其他机制(如减少界面态)来提高迁移率,而不仅仅是通过改变μH。
界面态密度的表征
最后,文章展示了通过新方法计算得到的EC附近的Dit(E)值,并讨论了氮化处理对Dit(E)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氮化处理能够减少EC附近的Dit(E),但不能完全消除界面态。
图5: 界面态密度 (Dit) 随能量变化的比较
图5展示了不同样品在导带边缘附近(EC附近)的界面态密度 (Dit) 随能量变化的曲线。分析结果如下:
- 所有样品的Dit在EC附近都显著高于1013 cm^-2eV^-1,这表明即使经过氮氧化处理,界面态仍然存在。
- 氮氧化处理的样品(尤其是NO60和NO120)相比于干燥样品在EC - Et = 0.1 eV处的Dit值降低了75%,但仍然高于1013 cm^-2eV^-1,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经过氮氧化处理的样品的μFE仍然低于4H-SiC的体材料迁移率。
结论
文章总结了新的表征方法的有效性,并指出氮化处理虽然能够减少EC附近的Dit(E),但界面态仍然存在,这限制了SiC MOSFETs的性能提升。此外,文章还推断了μH对Dit(E)变化的不敏感性,暗示了界面捕获电子引起的库仑散射对μH的影响可能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