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第22周
这是Yura「输出倒逼输入」计划的第10篇文章
全年进度:10/52
01
投资人为什么不断入局烧钱又亏损的新能源?
造车的烧钱速度超乎想象。除了最近的小米,这些年国内大大小小的玩家好像都在以不同的形式或直接或间接的参与了造车(包括不仅限于:小米、百度、滴滴、360这些互联网企业,华为等更加传统的企业,廉价航空吉祥航空,扫地机器人石头科技,甚至还有富士康……)。但是造车除了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研发去建厂,还需要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后期在用户运营上还得持续的烧钱。比如说蔚来从2019年到2023年,五年的时间里,他们的累计亏损金额已经高达五百多亿人民币。如果按照截止到今年3月底的累计交付量来算的话,平均算下来蔚来每卖出一辆车就要亏损个十几万元。但是今天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还是能够持续不断的吸引着投资人往里头砸钱。有点反直觉!
【企业入局原因】
新能源造车的门槛看似高,其实很低。因为跟传统燃油车不同,它绕开了发动机、变速箱等等技术壁垒;同时,在国内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每一个环节,从上游到中游到下游,都能找到非常优秀的供应商,目前已经有很多现成的东西可以直接使用。新能源造车的最大的壁垒还是在于资金——因为其40%-50%的成本都被电池给占了。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它是一个大宗商品,标准化非常的高,它不是买不到,而是很贵。
跟国内的行业现状有关系。很多企业转型做新能源汽车,都是源自于自己对本身行业增长的焦虑。大家都在试图寻找第三增长曲线。
【投资人跟进原因】
有标杆——特斯拉是赚钱的,2023年特斯拉赚了接近150亿美金。同时毛利润也很高(接近20%)。国内车企虽然远未达到这个水平,但是有盼头。
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或者相关的产业政策。不管当地曾经有没有过汽车的这个产品,政府都倡导要加入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
对于一部分一级市场的投资人来说,他们的投资逻辑的终点和普通的产业投资逻辑的终点是不一样的。对于一级市场投资人一部分来讲,这一些企业能够上市IPO就是他们的投资终点,这大概就是一个3-4年为周期的一个赛跑了。换言之,现在烧不烧钱没关系,他们要的是3到4年后的那一个终点。还有一些产业投资人,对他们来讲,他还有第二个重点、第三个重点:比如说不仅能上市企业,还能够继续做大企业,最终还要实现盈利希望做大做强。
【电动汽车增长可能性】纯电车的销量增速,这几年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比如国内的电动车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大约25%到30%,到了这个水平之后,它的整体销量的增速一定是会下降的。
APP的盈利空间。把新能源车想象成类似手机的消费品,我们会发现有很多软件方面的盈利空间。
数据价值:随着一个平台上面的电动车的规模越来越大,用户每天开车去什么地方,去了多少时间,待了多久,去了哪些商场。这些数据都可以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再利用。当然,前提是在用户隐私保护法的合理合法范畴内。
公用交通的市场。现在我们主要电动化的是大家个人使用的乘用车。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还有待电动化:比如说电动卡车、长途用车、港口码头用车等等这一系列的个人消费之外的一些用车的需求。
🤔
这一期《声动早咖啡》关于能源车主题的解读非常详细,其中对于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潜力的一些观点让我收获颇多。当我们讨论销售电动车的时候,我们只是在讨论一辆辆车的销量吗?如果把车当作一个智能终端,那么在上面可售卖的软件潜力巨大,软件或者是车辆、车主本身产生的行为数据,在这个大数据时代都有至高的价值。甚至有些心动,在一个车企平台做用户数据分析,会不会更有趣哈哈哈。

大卖场开始卖黄金了!
美国零售巨头Costco常常会在店内销售大牌服装,甚至是爱马仕包包等等奢侈品。从去年下半年开始,costco开始卖黄金了(24K黄金制造的1盎司金条),每个月总销售额高达上亿美元。同时在国内,胖东来也推出了黄金饰品,据说还有外地游客千里迢迢专程跑到河南购买胖东来的黄金。
【原因】
价格确实优惠。Costco年费120美元的高级会员,在costco消费的时候可以获得2%的现金返现。叠加使用花旗银行信用卡的还可以再额外享受2%的现金返还。在国内,胖东来的黄金饰品一律不收取任何加工费,完全按克重计价的方式来进行售卖。
对品牌的信任度鼓励新买家消费。由于普通人难以辨别出黄金的纯度和真伪,所以黄金卖家的可信度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就至关重要。Costco和胖东来日常所积累起来的品牌口碑,是消费者前去抢购金条的重要原因。
获得寻宝式的购物体验。对于消费者来说,前往Costco购买价格优惠的金条也是人们获得寻宝式购物体验的一部分。黄金产品虽然毛利率很低,但是商家可以通过增加用户在门店的停留时间,潜在地带动其他商品的销量。
【威胁】
黄金保存成本高。想要安全可靠地储存金条这类实物黄金,是需要支付一定的潜在成本的。购买金条之后,为了防止被盗或者是丢失,个人投资者需要把它合理妥善的存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那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会选择租用银行的保管箱来储存金条,而根据保管箱的大小,每年需要支付的费用也从几百到上千元不等。
二手售出难度大。Costco并不是经销商,他们售出的金条不支持退货和回收。所以消费者需要再另寻靠谱且出价公平的回收商。在短期之内金价涨幅不够高的情况下,如果投资者想把自己的金条卖掉,不仅难以赚钱,甚至还有大概率会赔钱。
🤔
乱世黄金,盛世古董。眼看着从去年年底开始黄金价格猛猛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入手实物黄金或者EFF产品。自从3年前跟风买🐔之后现在还亏着30%以上,我已经深刻认识到了——我很难赚到认知范围以外的钱。我还是老老实实定期储蓄或者买保险吧😢
03
港人“北上山姆热”,为什么山姆不干脆在香港开门店?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港人北上消费就逐渐成为了一种热门的趋势。在深圳常年客流量最大的罗湖口岸,平均下来一天之内的通关人数就达到了二十多万人次,其中8成以上都是香港居民。不仅如此,港珠澳大桥堵车这个话题也好几次都冲上了微博热搜。其中有一个很热门的目的地就是深圳的山姆,甚至还有部分的巴士公司特别增设了往返于香港和深圳各大山姆的巴士路线,上下车地点遍布全港,还衍生出了山姆代购和山姆旅行团等等一系列新兴的生意。为了满足这部分的购物需求,山姆也决定将开通香港的线上购物业务,香港的消费者线上下单之后就可以自提取货,也可以选择送货上门,最快第二天就可以送达。不过山姆现在都没有在香港开店。
【原因】
在香港开店选址拿地难度大,成本高。山姆在国内的拓店方式分为租赁物业和自建卖场两种,在香港开店,这两种方式不论采取哪一种都很难在短期之内实现。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想要找到一块符合山姆开店要求的地皮难度非常大;另外一方面香港的地租和房价也非常的高昂。
内地和香港无法共用同一个供应链。由于内地和香港不管是在商品的监管政策还是产品认证标准上都有一定的差异,会导致两边门店的供应链重合度最高也只能达到5%左右。除此之外,内地和香港一个是用简体字,一个是用繁体字,所以山姆还需要把所有的产品标签还有外包装上的文字全都换成繁体字,仅仅是每张香港售卖标准的标签,成本几乎就达到了一块钱。如果要把内地的产品卖到香港,山姆还需要申请相关的出口证明牌照。
香港不适合山姆建立本地供应链。高度城市化和人口密集的香港,不仅缺乏足够的土地资源建设大型加工中心,也缺乏储存大宗商品的相应设施和条件,所以山姆在香港开店可能也要考虑将供应链调整为更加依赖本地供应商的问题。
🤔
活久见,以前大家天天冲香港购物,现在居然变成了香港赚钱大陆话,在经济下行的时代,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法“降本增效”“开源节流”。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输出是检验输入的最好方式
欢迎大家多多交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