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LOv10(1):初探,训练自己的数据-CSDN博客
目录
1. 写在前面
2. 局部模块
(1)SCDown
(2)C2fCIB
(3)PSA(partial self-attention)
3. 代码解读
(1)BaseModel(nn.Module)
(2)DetectionModel(BaseModel)
(3)YOLOv10DetectionModel(DetectionModel)
(4)拓展讲解:parse_model
1. 写在前面
YOLOv10的代码结构和YOLOv8很相似,说是基于YOLOv8魔改的也不为过。话说回来,也算是魔改的非常成功的了。从代码工程上看,也是通过类一层层继承,获得一个完整的模型网络。
2. 局部模块
YOLOv10使用了YOLOv8同样的C2f结构,在此就不多做解释了,在我的其他文章中均有讲解。
本次着重在两个模块上做一下讲解,分别是SCDown、C2fCIB以及PSA。
相关的代码在./ultralytics/nn/modules/block.py文件中。
(1)SCDown
SCDown理解起来相对简单,只由两个卷积操作组成。第一个卷积操作主要实现了通道的转换,在YOLOv10中,第二个卷积操作测试通过k=3,s=2,p=1来实现两倍下采样。
(2)C2fCIB
在讲C2fCIB之前,有必要带大家回顾一下C2f(还是简单回顾一下吧)。
C2f一般被认为是C2 faster,即更快的C2操作。如下为C2f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C2fCIB就是将原来的Bottleneck换成了CIB模块,获得如下的结构。
CIB是一个标准的Bottleneck结构,其结构示意图如下。需要说明的是,如下是一个典型图,采取了shortcut为True,lk为False作为前提。
(3)PSA(partial self-attention)
YOLOv10引进了注意力机制,在PSA中,就集成了MHSA和FFN模块。
3. 代码解读
要想了解代码工程是如何创建模型的,还得是多关注task.py文件。
在此我们主要追随YOLOv10DetectionModel的脉络进行讲解,其他的网络构建过程基本类似。
(1)BaseModel(nn.Module)
BaseModel,从名字上就能够理解,这是一个基类。BaseModel实际上是抽象出了一些共有成员,如forward,predict,loss等,这样在后面的派生类中,只需要将更细力度的功能进行完善,就可以调用这些共有的成员进行训练。
多说一句,在面向对象编程中,不管是PyThon还是C++,都可以在基类中构造统一接口,之后通过在派生类中继承或重写,就可以实现统一的接口调用。
在BaseModel中,我们着重关注_predict_once和fuse函数。
_predict_once
_predict_once用于一次预测任务。
第128行可以看出,是将输入x依次通过self.model中的module(m)进行运算(133行)。
131行控制是否打印运行中的过程信息。
135行控制可视化。
137行控制返回嵌入特征数据。
fuse
fuse操作主要是控制一些OP的融合,以128行为例,如果m为Conv,且m中含有BN层,那么就可以按照如下进行融合,以提升计算效率。
以Conv+BN为例,我们都了解,卷积层(Conv)实际上是一个y = ax+b的过程。
训练阶段,基本的操作包含两个部分。
Conv:
BN:
其中,bn.mean为均值(对应nn.BatchNorm2d中的running_mean),bn.var为方差(对应nn.BatchNorm2d中的running_var),和分别对应nn.BatchNorm2d中的weight和bias,对应nn.BatchNorm2d中的eps。
推理阶段,可将Conv和BN进行相应的合并计算,同时需要将参数进行重新的映射。具体如下。
如上,其中组成了新的weight,组成了新的bias。
(2)DetectionModel(BaseModel)
DetectionModel继承自BaseModel。
DetectionModel在初始化阶段主要执行三个操作,分别是定义模型,预计算参数以及初始化网络模型权重。
290行到297行主要的工作就是定义模型。其中关键的是parse_model函数,一路走来研究YOLO算法的同学们一定不陌生,后续再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
300行到311行则是计算stride信息,在执行模型输出解算的时候会用到。这其中实际上是构建了一组全0的数据,shape为(1, 3, 256, 256),通过调用forward接口,进而通过网络输出来计算不同支路的stride信息。
314是进行参数的初始化。其中initialize_weights在torch_utils.py中定义。此处实际上仅仅是对BN层参数和激活层做简单的设置。其中作者还隐藏了使用nn.init.kaiming_normal_对卷积参数进行初始化。
(3)YOLOv10DetectionModel(DetectionModel)
YOLOv10DetectionModel继承自DetectionModel,仅设置了Loss计算方式,此外啥也没做,啥都用DetectionModel的。
(4)拓展讲解:parse_model
拓展重点放在模型的构建上。
前面讲到,大家对parse_model应该是不陌生的。parse_model主要是读取网络配置文件,如yolov10m.yaml,来构建生成nn.Module类型的网络。
以yolov10m.yaml为例,如下所示为文件内容。
其中,nc表示类别数,这一参数会被数据定义中的相关类别数进行覆盖。具体是在./ultralytics/models/yolov10/train.py中的YOLOv10DetectionTrainer构件时,重载get_model接口时,nc使用了self.data[“nc”]。而self.data是在./ultralytics/engine/trainer.py中的BaseTrainer中,在初始化阶段调用check_det_dataset接口获得,具体操作室读取如VOC.yaml文件获得。
scales则是模型大小的缩放。在以往的YOLO算法,如YOLOv5等,就开始提供不同尺度的网络模型,以适应不同的部署情况。因此scales就是用于将模型进行相应的缩放处理。
以第一行的Conv为例,其中第一行内容为“-1, 1, Conv, [64, 3, 2]”四个参数。从如下的parse_model局部代码截图的851行可以看到,这四个参数实际上是代表了from, number, module和args。
from表示输入来自哪一层,-1表示相邻的上一层。
number表示模块的重复个数,如CSP结构中Bottleneck的数量。
module表示模块类型,此处为Conv,卷积层。
args则是表明了当前模型的输入参数。此处为输出channel为64,使用3*3的卷积核,stride为2。
之后在如下代码段的889行计算输入、输出通道数。在898行组合完整的Conv层输入参数。
最后在如下代码段的931构建nn.Module类型的模块,并在942行构建网络。
好了,关于模型的相关知识就简单讲到这里,有什么问题大家私信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