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磁盘分区
主要命令解释
-
lsblk:查看磁盘信息,这个命令后面可以直接跟设备名
-
blkid:查看UUID(全局单一标识符)和查看文件系统,这个命令后面要跟分区号
-
fdisk:fdisk命令工具默认将磁盘划分为MBR格式的分区,命令以交互方式进行操作的。n(新建分区)、d(删除分区)、p(打印分区表)、w(安装分区表开始划分磁盘空间)
-
gdisk:gdisk命令针对GPT分区格式,注意:若在MBR分区格式下进行添加分区,则所有数据会全部丢失,切记:一块硬盘中fdisk和gdisk不能混用。在gdisk进行分区时会进行分区检测,检测磁盘之前有没有使用过其它分区系统(MBR)分区过。gdisk的命令使用上同
-
mount:挂载命令,在Linux系统中设备要通过挂载才可以使用。注意:1.挂载点最好是空的目录。2.如果挂载点目录里面有文件的话,在进行挂载之后,其挂载点目录的文件会被隐藏,直到卸载设备后文件才可以恢复使用。3.若要卸载挂载点要先离开挂载点目录,如果没有离开,则会卸载失败(显示设备忙),不能还用着人家还把人家给卸载(删了)了
-
# 语法: mount 挂载设备 挂载点(mount point)
-
umount:卸载命令
-
df:查看磁盘或分区的使用情况(常和-h(以易于理解的单位显示)参数一起使用)
-
free:查看内存的使用情况(常和-h(以易于理解的单位显示)参数一起使用)
-
du:按照指定容量单位来查看文件或目录在磁盘中的占用情况(常和-h(以易于理解的单位显示)参数一起使用)
-
mkfs(make file system):格式化文件系统的命令,常用的文件系统有两种:1.xfs,2.ext4(n)。还有一种特殊的格式化方法:mkswap(格式化文件系统为虚拟内存),mkswap命令需要搭配swapon命令使用
-
swapon 设置为虚拟内容的设备分区 # 停用部分swap空间 swapoff 设置为虚拟内容的设备分区# 注意,若free显示swap容量为及时增加,可使用下列命令查看 [root@server ~]# swapon -s # 此时列表中有对应swao新空间即可
-
两大硬盘分区系统
MBR格式
MBR分区类型
- 主分区(P)(primary partition)
- 一个硬盘最多4个主分区,主分区不可以再进行二次分区
- 主分区可以直接建立文件系统,存放数据
- 可以用来引导、启动操作系统
- 扩展分区(extended partition)
- 一块硬盘最多一个扩展分区,加主分区最多4个
- 不能创建文件系统==(扩展分区只是一个概念,实际容量只有1KB)==
- 可以划分逻辑分区==(这个是扩展分区的主要作用)==
- 逻辑分区 (logical partition)
- 可以创建文件系统,存放数据
- 逻辑分区的数量没有限制
- 注意:支持的分区数量:4个主分区或者3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
关于分区编号:主分区+扩展分区最多可以为4个,分区编号会为它们两个留着,所以就算二者加起来只有3个,逻辑分区的分区编号还是从5开始的
GPT格式
产生原因
-
MBR分区表中最高支持磁盘容量为2.2TB
-
MBR分区表中,没有备份机制,分区表被干掉则磁盘全部死光光
-
MBR中存储开机管理程序的容量只有446B,无法存储较多内容
概念
- GPT(GUID Partition Table,全局唯一标识分区表)是一种比MBR分区更先进、更灵活的磁盘分区模式
- GPT格式中,分区全为主分区
小知识点
1.mkfs.ext4:日志文件系统
# 使用tab键可以查看此Linux系统支持的extn文件系统
[root@server ~]# mkfs.ext
mkfs.ext2 mkfs.ext3 mkfs.ext4
2.一个新的磁盘设备的完整使用过程
分区 --> 格式化 --> 挂载
3.一个dd出来的大文件的完整使用过程
制作 --> 格式化 --> 挂载
4.在修改/etc/fstab文件实现开机挂载时,在修改完毕配置文件后,需要先使用mount -a 命令先验证一下配置文件是否书写正确。文件一共有6列,分别为1.挂载的设备绝对路径、2.设备的挂载点、3.设备格式化使用的文件系统、4.默认为defaluts、5.默认为0、6.默认为0
5.注意:若无法查看,则表示分区信息还未写入内核(常见情况),输入partprob命令 进行手动将分区信息同步到内核,再不行就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