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1. 伙伴系统的结构设计 】 【 2. 分配算法 】 【 3. 回收算法 】
伙伴系统 本身是一种动态管理内存的方法,和边界标识法的区别是:使用伙伴系统管理的存储空间,无论是空闲块还是占用块,大小都是 2 的 n 次幂(n 为正整数)。 例如,系统中整个存储空间为 2 m 2^m 2 m 个字。那么在进行若干次分配与回收后,可利用空间表中只可能包含空间大小为: 2 0 2^0 2 0 、 2 1 2^1 2 1 、 2 2 2^2 2 2 、…、 2 m 2^m 2 m 的空闲块。
【 1. 伙伴系统的结构设计 】
伙伴系统中可利用空间表中的结点构成如下图所示: header 域表示为头部结点,由 4 部分构成: llink 和 rlink 为结点类型的指针域,分别用于指向直接前驱和直接后继结点。tag :用于标记内存块的状态,是占用块(用 1 表示)还是空闲块(用 0 表示)kval :记录该存储块的容量。由于系统中各存储块都是 2 的 m 幂次方,所以 kval 记录 m 的值。 伙伴系统节点的 C 实现:
typedef struct WORD_b { struct WORD_b * llink; int tag; int kval; struct WORD_b * rlink; OtherType other;
} WORD_b, head;
在伙伴系统中,由于系统会不断地接受用户的内存申请的请求,所以会产生很多大小不同但是容量都是为 2 m 2^m 2 m 的内存块,所以为了在分配的时候查找方便,系统将大小相同的内存块建立一个链表。对于初始容量为 2 m 2^m 2 m 的一整块存储空间来说,形成的链表就有可能有 m+1 个,为了更好的对这些链表进行管理,系统将这 m+1 个链表的表头存储在数组中,就类似于邻接表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可利用空间表的 C 实现:
# define m 16
typedef struct HeadNode { int nodesize; WORD_b * first;
} FreeList[ m+ 1 ] ;
【 2. 分配算法 】
伙伴系统的分配算法很简单。假设用户向系统申请大小为 n 的存储空间,若 2 k − 1 < n ≤ 2 k 2^{k-1} < n \leq 2^k 2 k − 1 < n ≤ 2 k ,此时就需要查看可利用空间表中大小为 2 k 2^k 2 k 的链表中有没有可利用的空间结点: 如果该链表不为 NULL,可以直接采用头插法从头部取出一个结点,提供给用户使用; 如果大小为 2k 的链表为 NULL,就需要依次查看比 2 k 2^k 2 k 大的链表,找到后从链表中删除,截取相应大小的空间给用户使用,剩余的空间,根据大小插入到相应的链表中。
例如,用户向系统申请一块大小为 7 个字的空间,而系统总的内存为 24 个字,则此时按照伙伴系统的分配算法得出: 2 2 2^2 2 2 < 7 < 2 3 2^3 2 3 ,所以此时应查看可利用空间表中大小为 2 3 2^3 2 3 的链表中是否有空闲结点: 如果有,则从该链表中摘除一个结点,直接分配给用户使用; 如果没有,则需依次查看比 2 3 2^3 2 3 大的各个链表中是否有空闲结点。假设,在大小 2 4 2^4 2 4 的链表中有空闲块,则摘除该空闲块,分配给用户 2 3 2^3 2 3 个字的空间,剩余 2 3 2^3 2 3 个字,该剩余的空闲块添加到大小为 2 3 2^3 2 3 的链表中,如下图所示:
使用伙伴系统进行存储空间的管理过程中,在用户申请空间时,由于大小不同的空闲块处于不同的链表中,所以 分配完成的速度会更快,算法相对简单 。
【 3. 回收算法 】
无论使用什么内存管理机制,在内存回收的问题上都会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把回收的内存进行有效地整合,伙伴系统也不例外。 当用户申请的内存块不再使用时,系统需要将这部分存储块回收,回收时需要判断是否可以和其它的空闲块进行合并。在寻找合并对象时,伙伴系统和边界标识法不同,在伙伴系统中每一个存储块都有各自的 伙伴 ,当用户释放存储块时只需要判断该内存块的伙伴是否为空闲块,如果是则将其合并,然后合并的新的空闲块还需要同其伙伴进行判断整合,反之直接将存储块根据大小插入到可利用空间表中即可 。 判断一个存储块的伙伴的位置时,采用的方法为:如果该存储块的起始地址为 p,大小为 2 k 2^k 2 k ,则其伙伴所在的起始地址为: { p + 2 k ,若 p 取余 2 k + 1 = 0 p − 2 k ,若 p 取余 2 k + 1 = 2 k \begin{cases} p+2^k,若p取余2^{k+1}=0\\\\ p-2^k,若p取余2^{k+1}=2^k\end{cases} ⎩ ⎨ ⎧ p + 2 k ,若 p 取余 2 k + 1 = 0 p − 2 k ,若 p 取余 2 k + 1 = 2 k
例如,当大小为 2 8 2^8 2 8 ,起始地址为 512 的伙伴块的起始地址的计算方式为: 由于 512 取余 2 9 2^9 2 9 =0,所以,512+ 2 8 2^8 2 8 =768,即如果该存储块回收时,只需要查看起始地址为 768 768 768 的存储块的状态,如果是空闲块则两者合并,反之直接将回收的释放块链接到大小为 2 8 2^8 2 8 的链表中。
回收存储空间时,对于 空闲块的合并 ,不是取决于该空闲块的相邻位置的块的状态;而是 完全取决于其伙伴块 。所以即使其相邻位置的存储块时空闲块,但是由于两者不是伙伴的关系,所以也不会合并。这也就是该系统的缺点之一:由于 在合并时只考虑伙伴,所以容易产生存储的碎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