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A(印刷电路板组件)的防护工艺中,喷三防漆和镀膜(如Parylene气相沉积)是两种常见技
术。它们在防护目的上类似,但在具体实现方式和应用场景上有显著差异。以下从外观、工艺、性
能、物理性质和成本五个方面进行对比:
一、外观
1. 三防漆(Conformal Coating)
-
表面状态:涂层较厚(通常25-75微米),可能出现喷涂不均匀、边缘堆积或流挂现象。
-
颜色:多为透明、半透明或浅色(如绿色、蓝色),部分材料固化后可能有光泽或哑光效果。
-
可辨识性:可能遮挡部分细小印刷标识,但元器件轮廓和焊点仍可见。
2. 镀膜(如Parylene)
-
表面状态:极薄(5-20微米),均匀覆盖,无边缘堆积,呈现类似“隐形”的薄膜效果。
-
颜色:完全透明,几乎不改变基材外观,细节清晰可见。
-
一致性:无气泡或厚度差异,适用于高精度元器件防护
二、工艺
1. 三防漆
-
工艺步骤:喷涂(手工/自动)、刷涂、浸涂 → 固化(常温或加热)。
-
环境要求:常规生产环境,需遮蔽不需防护的区域(如连接器)。
-
效率:适合批量生产,但固化时间较长(几分钟到几小时)。
-
可修复性:涂层可局部去除后维修,但可能影响防护性能。
2. 镀膜(Parylene)
-
工艺步骤:真空环境下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形成薄膜,无需固化。
-
环境要求:需专用真空设备,工艺温度低(室温~80℃),适合热敏感元件。
-
效率:单次处理时间较长,适合小批量或高价值产品。
-
不可逆性:薄膜难以局部去除,维修需整体返工。
三、性能
1. 三防漆
-
防护性:防潮、防盐雾、防霉菌效果良好,但可能存在微小孔隙,长期防护性略逊。
-
耐温:通常耐-40℃~125℃,硅胶类可达更高温度(如200℃)。
-
机械强度:较厚涂层可提供一定抗刮擦能力,但柔韧性较差,易开裂。
2. 镀膜(Parylene)
-
防护性:无孔隙,防渗透性极强(如防水、防化学腐蚀),适合极端环境。
-
耐温:Parylene C型耐-200℃~100℃,N型可达更高温度。
-
机械强度:薄膜柔韧,抗弯曲疲劳,但表面硬度低,易被尖锐物划伤。
四、物理性质
1. 三防漆
-
厚度:较厚(25-75微米),可能增加PCB重量。
-
附着力:依赖表面清洁度,长期可能因热胀冷缩剥离。
-
介电性:绝缘性好,但高频电路可能受厚度影响。
2. 镀膜(Parylene)
-
厚度:极薄(5-20微米),几乎不增加重量,适合微型化设备。
-
附着力:分子级渗透,与基材结合紧密,不易脱落。
-
介电性:介电常数低,对高频信号影响小。
五、成本
1. 三防漆
-
材料成本:低(丙烯酸、聚氨酯等树脂价格低廉)。
-
设备成本:简单喷涂设备,投资小。
-
综合成本:适合中低端产品,但返修率较高可能增加隐性成本。
2. 镀膜(Parylene)
-
材料成本:高(Parylene原料昂贵,利用率低)。
-
设备成本:真空沉积设备价格高,维护复杂。
-
综合成本:适合高可靠性需求(如医疗、航天),长期稳定性可降低失效风险。
总结与适用场景
三防漆:性价比高,适合消费电子、工业设备等常规环境,需平衡防护性与成本。
镀膜(Parylene):高端防护,适合微型化、高可靠性领域(如植入式医疗设备、军工电子、深海设备)。
选择建议:
- 若注重成本、可维修性,选三防漆;
- 若追求极致防护、轻薄隐形,选镀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