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程剖析需求开发:打造极致贴合用户的产品
- 一、需求获取
- (一)与用户沟通
- 1.面谈
- 2.问卷调查
- 3.会议讨论
- (二)观察用户工作
- (三)收集现有文档
- 二、需求分析
- (一)提炼关键需求
- (二)建立模型
- 1.数据流图
- 2.实体关系图
- 3.用例图
- (三)确定非功能需求
- 1.性能要求
- 2.安全性要求
- 3.可靠性要求
- 4.兼容性要求
- 三、需求规格说明
- (一)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
- (二)需求评审
- 四、需求管理
- (一)需求变更管理
- (二)需求跟踪
需求开发贯穿产品从概念到落地的整个生命周期,其成效直接关系到产品能否精准服务用户、创造商业价值。下面从需求获取、分析、规格说明、管理这四个核心环节,展开系统深入的阐述。
一、需求获取
(一)与用户沟通
1.面谈
- 面谈筹备:面谈前,需充分了解用户背景、业务领域,拟定详细的面谈大纲。大纲问题涵盖业务流程、日常工作难题、期望的系统功能等多个维度。例如,在开发一款房地产中介管理系统时,针对房产经纪人,准备 “描述带客户看房的完整流程”“在房源信息录入时,遇到过哪些阻碍” 等问题;对中介门店经理,设置 “如何制定销售目标和考核经纪人绩效” 等问题。同时,合理安排面谈时间和地点,营造轻松自在的氛围。
- 面谈推进:面谈过程中,保持积极倾听,鼓励用户畅所欲言,挖掘潜在需求。运用追问技巧,获取细节信息,如用户提到房源信息录入繁琐时,追问 “具体哪些字段录入困难,是信息获取不便,还是系统操作不友好”。做好记录,可采用录音(需征得用户同意)和笔记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信息准确完整。
2.问卷调查
- 问卷设计:问卷内容要涵盖基本信息、使用习惯、功能期望、满意度等多个层面。问题形式多样化,包括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等。以一款短视频 APP 为例,单选题如 “您主要在什么设备上使用短视频 APP?A. 手机 B. 平板 C. 电脑”;多选题如 “您喜欢哪些类型的短视频内容?A. 搞笑 B. 美食 C. 科技”;简答题如 “您希望短视频 APP 增加哪些新功能”。此外,合理设置问题顺序,先易后难,提高问卷完成率。
- 问卷发放与回收:通过多种渠道发放问卷,线上利用社交媒体、APP 推送、邮件等方式,线下在目标用户集中场所,如学校、商场等地发放。为提高回收率,可设置一定奖励,如抽奖、优惠券等。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筛选,剔除无效问卷,运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统计分析。
3.会议讨论
- 会议组织:提前确定会议主题、议程和参与人员,向参会者发送详细的会议通知,包括会议目的、时间、地点、需提前准备的资料等。例如,在开发一款物流配送管理系统时,邀请物流企业的调度员、司机、仓库管理员、客户代表等参与会议。
- 会议引导:会议开始时,主持人介绍会议目的和规则,引导参会者围绕主题发言。鼓励不同观点交流碰撞,对分歧较大的问题,组织深入讨论。例如,在讨论配送路线规划功能时,司机和调度员可能存在不同意见,通过充分讨论,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做好会议记录,明确会议决议和后续行动项。
(二)观察用户工作
1.现场观察:深入用户工作现场,观察用户实际操作流程,记录操作步骤、使用工具、遇到的问题等。例如,观察银行柜员办理贷款业务时,对现有业务系统的操作过程,包括数据录入、查询、审批等环节,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提示和处理方式。
2.任务分析:将用户的工作任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分析每个子任务的目标、操作流程、所需时间、依赖关系等。例如,在分析电商客服处理售后投诉的任务时,将其分解为投诉受理、问题核实、解决方案制定、反馈客户等子任务,深入了解每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三)收集现有文档
1.文档收集:收集与项目相关的各类文档,包括业务流程手册、操作指南、行业标准、法律法规等。例如,在开发一款医疗信息管理系统时,收集医院的病历书写规范、诊疗流程文件、医保政策文件等。
2.文档分析:对收集到的文档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转化为需求。例如,从病历书写规范中,确定系统中病历录入的格式、内容要求;从医保政策文件中,明确医保报销的计算规则和业务流程。
二、需求分析
(一)提炼关键需求
1.需求筛选:对获取的大量需求信息进行筛选,去除模糊、矛盾、不合理的需求。例如,在一款在线教育 APP 的需求中,部分用户希望课程视频可以无限制下载,而从版权和服务器存储角度考虑,这一需求并不合理,需要与用户沟通,寻求替代方案。
2.优先级排序:根据需求的重要性、紧急性、实现难度等因素,对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例如,在电商大促前,购物车结算功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是高优先级需求,而一些个性化推荐功能的优化可作为低优先级需求。
(二)建立模型
1.数据流图
- 分层绘制:从顶层数据流图开始,逐步细化,展示系统的整体数据流程和各个层次的处理过程。以在线支付系统为例,顶层数据流图展示用户、支付平台、银行之间的主要数据交互;底层数据流图详细描述支付信息验证、资金转移等具体处理过程。
- 标注说明:对数据流图中的每个数据流、处理过程、数据存储进行清晰标注,说明其含义、来源、去向等信息,便于开发人员理解。
2.实体关系图
- 确定实体和关系:识别系统中的实体,如用户、订单、商品等,并确定实体之间的关系,如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例如,在电商系统中,一个用户可以下多个订单,一个订单可以包含多个商品,存在用户与订单的一对多关系,订单与商品的多对多关系。
- 属性定义:为每个实体定义属性,如用户实体的属性包括用户名、密码、手机号等,订单实体的属性包括订单号、下单时间、金额等。
3.用例图
- 确定参与者和用例:识别系统的参与者,如用户、管理员等,并确定每个参与者的主要用例。例如,在社交软件中,用户的用例包括注册、登录、发布动态、点赞评论等,管理员的用例包括用户管理、内容审核等。
- 描述用例场景:对每个用例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前置条件、基本事件流、扩展事件流等,清晰展示参与者与系统的交互过程。
(三)确定非功能需求
1.性能要求
- 响应时间:规定系统对用户请求的响应时间,如电商网站的页面加载时间应不超过 3 秒,以提高用户体验。
- 吞吐量:确定系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最大请求数,如在线售票系统在高峰期每分钟应能处理 1000 个购票请求。
2.安全性要求
- 数据加密:对用户敏感数据,如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等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
- 用户认证和授权:建立用户认证机制,确保只有合法用户能够访问系统;根据用户角色和权限,对系统功能和数据进行访问控制。
3.可靠性要求
- 故障恢复:系统应具备故障自动检测和恢复能力,如服务器故障时,能够自动切换到备用服务器,保证业务连续性。
- 数据备份和恢复:定期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
4.兼容性要求
- 设备兼容性:确保系统在不同设备上,如手机、平板、电脑等,都能正常运行,界面显示和操作体验良好。
- 软件兼容性:兼容不同的操作系统、浏览器版本,如移动 APP 要兼容主流的安卓和苹果系统版本,网页应用要兼容 Chrome、Firefox、IE 等浏览器。
三、需求规格说明
(一)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
1.结构规范:需求规格说明书应包括引言、项目概述、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数据需求、接口需求等部分。引言部分介绍项目背景、目的、范围;项目概述部分描述项目的整体架构和业务流程;功能需求部分按业务模块详细描述每个功能的输入、输出、处理逻辑;非功能需求部分阐述性能、安全、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数据需求部分说明系统涉及的数据结构、数据存储、数据处理等;接口需求部分定义系统与外部系统的接口规范。
2.语言准确:使用清晰、准确、无歧义的语言描述需求,避免使用模糊词汇和行话。例如,“系统应快速响应用户请求” 应明确为 “系统在用户点击提交按钮后,3 秒内返回处理结果”。
(二)需求评审
1.评审准备:提前将需求规格说明书发送给评审人员,让他们有足够时间熟悉文档。评审人员包括用户、开发人员、测试人员、项目经理等。
2.评审过程:组织评审会议,由需求编写人员对文档进行讲解,评审人员提出疑问和建议。对每个问题进行详细记录,讨论解决方案。例如,开发人员可能提出某个功能在技术实现上存在困难,需要与用户沟通调整需求;测试人员可能指出某些需求缺乏可测试性,需要进一步细化。
3.评审总结:会议结束后,对评审意见进行整理和总结,形成评审报告。根据评审意见,对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修改和完善。
四、需求管理
(一)需求变更管理
1.变更申请:当用户提出需求变更时,填写需求变更申请表,详细说明变更的原因、内容、影响范围等。例如,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用户发现原有的功能设计不符合业务实际需求,需要新增一个功能模块,应在申请表中说明新增功能的目的、业务流程和预期效果。
2.变更评估:组织相关人员对变更申请进行评估,分析变更对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的影响。例如,通过评估新增功能模块的开发工作量、所需资源,以及对现有系统架构的影响,确定变更的可行性和优先级。
3.变更审批:建立变更审批机制,根据变更的影响程度,由不同层级的负责人进行审批。对于重大变更,可能需要项目各方共同决策。例如,涉及项目范围大幅调整、成本显著增加的变更,需经项目领导小组审批。
4.变更实施:变更申请批准后,安排开发人员进行变更开发。在开发过程中,跟踪变更的进度,确保按计划完成。对变更后的系统进行全面测试,验证变更的正确性和对其他功能的影响。
(二)需求跟踪
1.建立跟踪矩阵:将需求与设计文档、代码、测试用例等项目工作产品建立关联,形成需求跟踪矩阵。例如,在需求跟踪矩阵中,记录每个需求对应的设计模块、代码文件、测试用例编号等信息。
2.跟踪需求状态:定期检查需求的实现情况,更新跟踪矩阵中的状态信息。例如,标记需求是否已设计、已开发、已测试通过等。通过需求跟踪,及时发现需求遗漏、不一致等问题,保证项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当某个需求发生变更时,通过跟踪矩阵快速确定需要修改的相关工作产品,避免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