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曾几何时,我们认为的完美父母应该是不打不骂,不吼不叫,能够理解孩子的需求,能够接受孩子的情绪,能够温和且坚定的拒绝孩子的请求.....
是的,这些都没有错,但我们把自己放在哪里?
父母也是人,父母也有自己的情绪,也有不开心、不高兴,情绪不好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是我们极易暴发情绪的时候,极易说出一些伤害孩子的话,甚至做出一些伤害孩子的事情,事后我们又后悔不已。
如此往复,在焦虑和内耗中消耗自己,消耗和孩子的亲子关系,甚至消耗整个家庭的美好氛围。
接受孩子不等于放弃自己
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我们有责任保护他们、教育他们,但是当我们自己存在情绪低潮的时候,请勇敢的表达出来,告诉孩子你的情绪和感受。这么说可能很抽象,我举个例子。
每天回家看到家里很乱,或者孩子们又做了什么不好事情,以前我总是会情绪失控,马上命令他们、或者吼叫,他们虽然也会去收拾或者完成一些事情,但是通常是带着恐惧、害怕的情绪去做的,只是为了不再挨骂而已,当然有时候弟弟会不听,这个时候我就会更生气。
现在我不再要求他们做什么,而是描述我看到的,比如我会对哥哥说:“桌子很乱,希望我明天回家可以看到一个干净、整洁的家,相信你和弟弟可以分工做好。”
以前哥哥和弟弟打架,我会去当裁判,说谁对谁错,孩子们总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让大家的情绪更激动。
而现在,我不再当裁判的角色,如果我心情好,会耐心倾听他们说的话,并且认可他们的情绪,但不会给出判断和意见,如果我心情不好,我会直接说我现在也不开心,没有精力处理这个事情,希望你们能够自己解决。
这两种情况,通常不一定会达到最满意的结果,但至少我没有暴发,我没有说出更多伤害孩子的话语。
通常第一种情况是,他们可能会收拾一些,但不会收拾得特别令人满意,又或者会忘记收拾,当我再次提醒他们的时候,这次一定会有所行动。
第二情况是,他们通常可以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解决方案,千万不要低估了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有时候找父母,只是为了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关注而已。
好父母的新定义
真正的好父母应该是,先学会注重自己的感受,爱自己,才能更好的爱孩子。
在这样的语言表达的环境中,孩子也慢慢学会如何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如何用更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
当我们可以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愤怒时,我们就学会了,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
情绪掌控在育儿当中,绝对是第一大拦路虎,我曾无数次学着如何对孩子进行情感引导,如何耐心,如何温和且坚定,但都驾不住愤怒的情绪来临时的那一刻暴发。
所以,当我们掌握了情绪的基本表达方式之后,就能掌控好自己的情绪,减少情绪暴发的频次。
我想,这才应该是我们教会孩子最宝贵的一课,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愤怒。
后记
在育儿的过程,我们随时都会碰到各种新的问题出现,我们也在不断反省、深思,究竟什么样的育儿之路,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孩子儿童时的伤害,避免孩子为童年时期的阴影,用一生去疗愈呢?
我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孩子如何去表达情绪,教会孩子如何去解决问题,这个才是最最重要的,比起保护孩子更为重要。